UC头条:堪比玛雅和亚特兰蒂斯: 陕西, 发现一个“失落的文明”
点击加载图片
玛雅、亚特兰蒂斯……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失落文明”,如今可能要增加一个新的名字。
世界知名的美国考古学会杂志——《考古》,评选过去十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国文明前夜”——陕西石峁遗址,榜上有名。对于很多陕西人来说,它也许都显得陌生。
这座“失落的文明之城”,至今尚未发现任何文字记录。但是,它将可能改变中国文明。
01/沉默千年,发现石峁
“石峁(mǎo)遗址”,曾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
如此之多的认可,说明它“石破天惊”的影响。遗迹和文物,是文明的印记所在。那么,《考古》杂志是如何评述「石峁遗址」的?
点击加载图片
《考古》杂志对“石峁遗址”的评述
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可见的古代石墙,最初被认为曾经是长城的一部分。但是,当考古学家对它们进行深入调查时,他们意识到那里埋藏着更古老,更复杂的东西。他们发现了失落的石峁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
在过去十年中,发掘者揭露了一座拥有巨大防御工事和复杂基础设施的石城,数以千计的豪华文物,以及一座230英尺高(约69米高,城记备注)的阶梯式金字塔,这是石峁统治者和领导家族的住所。该遗址的年代和地理位置都令人惊讶,因为人们认为——中华文明是在石峁建立大约500年后首先在中原发展起来的。
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表示:“石峁揭示了中国城市化的独特轨迹。这个曾经强大的王国,在古代文字记载中是完全未知的。”
实际上,「石峁遗址」并非“一夜成名”。
所有事物认知,都有过程
作为陕北边缘之地
这里自古千年的边塞战场
且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当时,因大量坍塌和废弃的石墙,
它一度被认为是古长城遗址。
但是,大量的“玉”让人不可思议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史前的边塞出现无疑令人费解。
所以,这些在民间流通的玉器
隐隐昭示着它神秘的身世
也至此,它成为重新发现起始。
具体来说,石峁被初识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这里有大量玉器流散于民间。近百年来,据说已有四千多件之多。
三十年代,美籍德裔萨尔蒙尼从当时的榆林府农民手中收购玉器,据称出于此。其所购的一件最大玉璋,现藏于德国科隆远东美术馆。后来,许多国外博物馆及学术机构收藏的同类玉器,也多被追溯至神木石峁遗址。
玉器,成为一把钥匙。为何?要知道,陕北并非玉石产地。
如同周时铸“九鼎”,以表示权力一样。这里,数量众多、已脱离社会生产范畴的玉器,已表明社会等级的存在和权力的相对集中。
而它们的来历,也昭示着这座古城的“开放贸易”和“外循环”的存在。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石峁遗址」里出土的各种玉器◎NEWS
到1976年,「石峁遗址」正式进入学术视野。当时,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考察,结合民间相关传闻及相关线索,同年9月进行复查并征集了一批文物。
当时正是“十年浩劫”之际,绝大多数被当做玉料卖给神木县高家堡农副公司。据负责收购人回忆:“共有两大筐,不下四五百件,且质料精美”。戴应新教授征集的126件,是其中未被相中的那部分。
此前,1958年陕西省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发现遗址。1963年,在对陕北长城沿线调查时踏查,并记录了“石峁山遗址”。随后的几十年,石峁遗址被多次进行勘查。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点击加载图片
「石峁遗址」里的“神面”石雕◎NEWS
点击加载图片
「石峁遗址」里的“神兽”石雕◎NEWS
史前文明中,总是脱离不了“神”和“祭祀”。「石峁遗址」中,发现大量这方面的雕刻,以及大规模“人祭”证据。
比如,近几年考古学家已发现70个令人惊叹的石蛇、怪兽和半人兽的浮雕,与中国后来青铜时代肖像极为相似。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
2020年8月,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上映《俯瞰古代中国》纪录片。在第三集《中国的庞贝》,艾伦·麦卡博士曾探访了「石峁遗址」。
“当时地球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石峁人创造了惊人的玛雅式雕刻,此前中国从未有如是发现。”
02/神秘面纱,千年之城
「石峁遗址」,地处陕西神木境内,遗址位于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北侧山峁。在长城南边十余公里,黄河西边二十余公里。
其兴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后,废弃于公元前1800年前后。遗址包含内、外城和“皇城台”,为已知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时期至夏阶段)面积最大城址,但没有任何文字史料记载。
为便于大家理解,「城记」从五个方面来诠释「石峁遗址」这座“神秘之城”。
第一:规模宏大,史前第一
点击加载图片
400万平米是一个什么概念?
按照1亩≈666㎡,1500亩≈1平方公里
400万平米≈4平方公里
相当于如今的五个北京故宫大小
2011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基本探明石峁古城范围;2012年进行发掘,主要集中于外城、内城、皇城台。
这座宏伟堡垒,发现近10公里城墙,围绕一座70米高皇城台和一个内部圣殿。总面积超过400万平米,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多万平米)、陶寺遗址(270万平米)等。
第二:城制出现,改写历史
点击加载图片
《周礼·考工记》记中国古代营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不过,「石峁遗址」在形制和规制上,让人叹为观止: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有长达十多公里的内外城墙,这一城市规划雏形回响千年。光是建设城墙需耗费12.5万立方米的石料,相当于5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体积。
最高处为20层台城,是同时期(公元前2250年)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一半,但基座大四倍。在当时的新石器时代,这是一项巨大工程。
第三:技术创新,超越时代
点击加载图片
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墙体◎图/考古陕西
石峁防御工事规模令人惊叹,且巧夺天工,将诸如中国所知最早的瓮城考古发现提早两千年。
这里有完善的防御体系,防御工事采用“马面”结构——古代中国防御建筑的主流结构。比如“石墙内部采用纴木加固”,碳十四系列测年表明其为公元前2300年。此前,学者们认为这种技术要到2000多年之后的汉代才开始使用。
第四:史前时代,人祭之例
点击加载图片
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出土卜骨◎图/考古陕西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现象:祭祀。头骨数量和位置表明,是城墙奠基时进行的斩首仪式——中国史前已知最早“人祭”的例子。
法医专家确定,这几乎都是年轻女孩,很可能是来自敌方囚犯。“祭祀暴力的规模,在早期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几百年之后,“人祭”成为“商文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一个决定性特征”,商之后王朝才结束这种做法。
石墙内嵌入黑色和墨绿色的玉石,凸显东亚地区古人崇尚“玉石”辟邪御敌观念,又反映石峁精英们权力和财富。
第五:对外交流,开放已启
点击加载图片
石峁遗址出土的鳄鱼皮◎NEWS
丰富数量的玉器表明,石峁要从遥远之地大量进口玉石。可以得出结论,从北方阿尔泰草原到黄海附近,石峁与之都进行了思想、技术和商品的交流。
在石峁发现的许多文物,只可能来自遥远的地方。比如,这里有鳄鱼皮遗迹——来自更南边的沼泽地区。鳄鱼皮鼓很可能在祭祀仪式使用,说明音乐在石峁宫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发现的20块相同细薄、光滑和弯曲的骨头,是一种原始口弦乐器的最早雏形。可以说,“石峁是口簧琴的发源地。”
03/文明前夜,石破天惊
此前中国古籍从未提及这里,更别说规模之大、如此复杂、与外来文化互动如此密切的古城。
根据碳十四系列测年,石峁遗址可追溯到4300年前,比南边千余公里外的中原文明早了5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出的夏代最早年代大概是4000年前左右,石峁比夏要更早。
庞大的工程规模,使考古学家认为:石峁享有其附近较小卫星城镇的忠诚,并控制其劳动力。
目前,陕北已发掘出70多座来自同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十座位于石峁所在的秃尾河流域。“这些卫星村落或城镇就像月亮,围绕石峁旋转,为石峁早期国家形成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
点击加载图片
史学家认为,它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有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为唐尧帝都)。
到目前为止,基本确认它是一个超大型聚落,可能是整个内蒙中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的中心聚落,也是苏秉琦先生所说的“古城”、“古国”、“国家”三步曲中的古国阶段。
为何这样说?这里,重新认识晋陕高原区域。
公元前2300年前后,晋陕高原北端形成石峁城为核心的格局;大致同时,南端有面积超200万平米芦山峁遗址,成为南部政体中心,或可代表与石峁集团势均力敌的族群。
所以,晋陕高原这一区域的主要社会集团,至少包括以石峁为核心北方集团、以芦山峁为核心的中部集团及与石峁关系极密切的陶寺集团。一定时期内,它们与夏集团鼎足而立,构建了“万邦林立”的社会图景。
对于尚为“神秘”的石峁来说,堪称“同脉同源”的陶寺遗址,成为可参照的对象。
陶寺,与石峁同属都邑性遗址
发掘成果已有多个最:
1、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世界最古老观象台
3、遗址发掘为止最早的文字
4、发现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图腾
5、遗址发掘为止世界最早建筑材料“板瓦”
6、黄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
……
不过,关于石峁为何在500年后被废弃,还是有一些线索。不是因地震、洪水或瘟疫。战争可能驱赶人们离开,但更多证据表明是气候变化。
点击加载图片
石峁遗址卫星图已是郁郁葱葱◎NEWS
点击加载图片
神木石峁遗址◎摄影/《陕西日报》李念
公元前3000时代,陕北气候温暖湿润。到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00年,变得干燥寒冷。湖泊干涸、森林消失……石峁人迁徙到未知之地。
如今,毛乌素沙漠几乎被消灭。肉眼可见,石峁城周边的黄土荒原,已是郁郁葱葱。如今,陕北地区比如榆林的降雨量,甚至不亚于关中关平原的西安。千年沧海桑田,尽在眼前。
更重要的是,是关于中国文明的源脉。
牛津大学中国艺术和考古学教授杰西卡·罗森说:“石峁和其他许多遗址一起,表明中国文明有许多根基,并不只限于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有几个特征,甚至来源于今天中国北方之外的世界——例如石构建筑与草原的关系,比与中原的关系更大。其它特征还包括以牧畜为生,养牛放羊和冶金术。实际上,中国吸纳了这些非常重要的技术,并无缝地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
石峁的石头,透露出许多信息。这些,也挑战着我们对最早时期中华文明的认识。“中华文明的前夜”,石峁还有更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