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老家乡村的“讨饭人”
文:刘旭
图:来自网络
上周,我参加了一个友人儿子的婚礼,迎亲的队伍动身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穿戴还齐整,不疯也不傻的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棒挡在迎亲队伍的前面。
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个讨饭的,开口就要五十元,少一分钱不让迎亲的队伍走。主人没有办法,只好满足了他的要求,讨饭的人这才让开了路。
看着那个胡搅蛮缠的讨饭人,我想到了现在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不讲武德!其实细想一下,各行各业甚至每一个人都要讲一个“德”字,离开“德”将注定走不远。这也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农村老家经常来的讨饭的人。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来村子里讨饭的人非常多,隔三差五就有讨饭的来。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一个个都衣衫褴褛,头发乱蓬蓬的,有的讨饭的人,脸个月也不洗一回,脏兮兮的,那脸上污垢都可以把皱纹填满了。
记得那时讨饭人的标配,是每个人一只手里永远都拿着一根棒子,俗称“打狗棒”。不过这个“打狗棒”可不是金庸大侠书中写的那个丐帮帮主的“打狗棒”,是真正意义的打狗棒。
那时候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狗,如果不小心被狗咬是常有的事。讨饭的另一只手拿着破碗,走到谁家门前,伸出那只拿破碗的手,说一声,大爷大娘,可怜可怜吧,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那时,每家每户的光景都不好,遇到好的人家会给一点吃的,或者给一点米啊什么的粮食。遇到光景不好的人家,自己家有时候都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多余的打发讨饭的。
讨饭的人没有讨到东西也不说什么,趿拉着鞋又到别处要饭去了。哪像现在的讨饭的,给东西他们还不要,只要钱。并且钱给的少了还不行。现在的讨饭人,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饭”,有些人把它当做一种职业,凭此来发家致富。
前几年网上曝光北京一个讨饭的大爷,每个月还给家里打一万多元呢,不知是否真假。总之现在的讨饭已经不是一个低贱的行业了,他们也失去了一个最宝贵的字——“德”。
我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每次有讨饭的到我们家,她都要想方设法给讨饭的一点东西,虽然我们家那时候光景也不好。有时候是一把米;有时候是半个馒头;甚至有时候实在没有给讨饭的,她会搜寻着在鸡窝里找一颗鸡刚下的蛋,送给讨饭的。
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小看讨饭的人,但有一点办法,谁愿意讨饭,讨饭的都是可怜人啊!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讨饭的人还带着个小女孩,看样子他们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吃饭了,走路摇摇晃晃的。到我们家讨饭来的时候,母亲看拿小女孩可怜,不但给他们了东西,而且留下他们两个吃了一顿饭,母亲做了香喷喷的鸡蛋汤。那时候的鸡蛋拌汤可以说是美味佳肴,我们小时候一年半载也吃不上一回。
看着那一老一小吃的满头大汗,我当时的心中有气,抱怨母亲为何给素不相识的讨饭人吃。母亲不在乎,母亲说,娃啊,给人留给好心,相信好人有好报。
那一老一小在我们家吃得饱饱的走了,没走多远,忽然又返回我们家,那老的牵着小的手深深地给我母亲鞠了一躬说了一声——好心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好心有好报!多年以来我记住了母亲和那个讨饭人的话。让我们不要丢失了那个“德”字,愿好人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