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考50+作文中的个性

高考50+作文中的个性
豆党锋
高考作文虽以“稳妥”为主,但如果毫无个性可言,自然也很难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纵观历年的高考50+作文,稳妥中都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个性色彩。
立意有个性
1.立意充满思辨性。
所谓立意充满思辨性,就是考生在立意时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看到其利,又看到其弊;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与实质;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既关注其影响,更思考其解决方案等。
如上海卷优秀作文《被需要的背后》之片段: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还源于人们内心对理想的追求不够坚定,对自我价值不够肯定,所以总是渴望通过别人的肯定来塑造自我。如果这种“被需要”的心态变得很普遍,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从个人来讲,人们会不断地追随他人的需要而最终迷失自我,因为如果时刻想着满足他人的需要,又怎会有暇顾及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呢?更何况,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需求,人非全知全能,又怎会什么都能满足呢?
从社会角度来讲,这种“被需要”的风气会让社会陷入“需要”与“被需要”的网,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社会中人人不是需要别人干什么,就是觉得自己需要为别人干什么,那么,人类终究会演变成“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只会追随他人的意志,最终消磨多元的价值观,使社会不再多姿多彩。
点评:考生首先展现“被需要”的心态存在的原因,接着运用发展的思维看问题,从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阐释此心态带来的危害。考生的这段文字着眼于现象、原因、未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战胜“被需要”心态的重要性,可谓思路开阔,立意具有极强的思辨型。
2.立意充满创新性。
所谓立意充满创新性,就是要求考生对某一话题或某一素材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陈旧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一套,进行大胆设想,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以打破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其的认识。
如天津卷优秀作文《君子当为器》之片段: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囿于一项专长从而成为纯粹的工具。而我却说,君子当为器。君子当通过教育使自己完善进步,从璞玉浑金成长为器,有所功用;君子当海纳百川成有容之器;君子当砥砺前行成国之重器,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君子当为有用之器。《三字经》中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句,教育人们从小就应努力学习以提升自己,使自己变成有用之器。
三国时的东吴大将吕蒙,因自恃军功不喜读书而被人们戏称为吴下阿蒙,一日被吴王孙权批评后,他痛下决心努力学习。之后吕蒙学问大增,连鲁肃也惊叹于他的变化之大,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佳话流传至今。
君子当为大国重器。像黄继光、董存瑞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像故官钟表修复师王津这样的工匠,他们是一颗颗渺小而伟大的螺丝钉,一块块沉稳而可靠的青砖石,他们就是国之重器。国之重器,为国可忍辱负重,可粉身碎骨。
点评:考生开篇引用孔子的“君子不器”,然后反弹琵琶,提出了“君子当为器”的观点,并从两个方面具体展开:第一点“为有用之器”,实际上谈的是成器的途径;第二点“为大国重器”,谈的是要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构思有个性
1.善于以小见大。
高考作文反对“假大空”,而以小见大之法则是打击“假大空”的有效途径。“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无论是立意还是选材,考生巧妙运用以小见大之法,定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童。
如全国新课标卷I优秀作文《月河镇的一天》之片段:
下午,烈日当空。镇里的人们躲在家里乘凉。有些老人坐在树下的藤椅上,听着收音机里咿呀咿呀的京剧,不成调地跟着哼唱,不时地点点头、挥挥手,想象自己便是那剧中的人物,收复江山,气吞江河。
小孙子尚不懂事,摇着老人的手臂问道:“姥爷,这是什么调子?”老人笑了笑,对他说:“小滑头,这是京剧,咱们的国粹。”小孙子又问:“什么是国粹,可以吃吗?”小孙子天真烂漫的样子引得老人大笑:“国粹是国家的宝贝,不能吃。”“但能听对不对?那我以后去学,学了唱给姥爷听好不好?”小孙子的一番话让老人觉得十分暖心,把孙子抱在怀里连声称好。
那天刚好是十五,天空中挂着一轮满月,有人家在院子里摆上了一张桌子,拿出自家酿的米酒,扇着蒲扇,赏着月色。有文化的人脱口而出一句诗,十分应景。
夜色渐深,小镇又逐渐恢复了宁静,月河镇的人们在睡梦中等待着新的一天到来。
亲爱的外国朋友,你愿意来月河镇一游吗?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点评:当大多数考生选择议论性文体时,作者却选择了记叙文体,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小乡镇呈现大中国,以小场景折射大背景。考生通过对月河镇风貌人情的描述,准确而充实地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和人與人之间的和谐友爱。
2.采用非常规文体。
所谓采用非常规文体,就是指突破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或散文等文体,在文体的选择上大胆选择寓言、日记、剧本、广播稿、说明书、启事、论坛、采访稿、演讲稿等非常规文体,从而为作文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进而打破阅卷老师对常规文体的审美疲劳。
如优秀作文《寻物启事》之片段:
某日,广场内的一个巨幅广告牌上贴出了一则寻物启事。具体内容如下:
寻物启事
名称:信任
颜色:无色
属性:非固体非液体非气体
特征:看不见,摸不着
备注:我是一名年轻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跋涉。我曾有“健康”“美貌”“信任”“才学”“金钱”“荣誉”“权力”7个背囊,在一次险象环生的旅途中,我丢弃了“信任”这一背囊。原因是我认为在这7个背囊中,“信任”是最没有用的。可是当这次旅行结束后,回到工作与生活中,我发现没有了信任,自己开始整日惴惴不安,总感觉别人一直想算计自已,我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远离我……
如有知情者请速与我联系,必重谢。
一个急于寻回失物的人:W
×年×月×日
过了几日,在这则寻物启事的下面,出现了许多人的留言。
留言者A:管鲍之交,以理解和信任铸成千古友谊;嵇康信友托孤,山涛守信不避嫌;刘秀信人不疑,冯异嗟功报德;汤显祖除夕放囚犯回家,囚犯来年守信归狱……由此可见信任的力量之强大。你能渴望找回信任,说明你已经认识到了信任的重要性。
留言者B: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曾举出许多中国人的“猜忌之心”。如一个仆人行为不检点,受到主人的训斥或被解雇,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犯了错,而是先怀疑是谁向主人告的密。所以欲找回信任,首先要进行自我反省,摒弃猜忌之心。
点评:考生以一则简短的寻物启事为文体,表达了自己对信任重要性的深刻理解。文字简洁而内蕴丰富,尤其是留言部分,既为寻物者指点了迷津,又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回答了当代人对于“信任”的追问。如此构思可谓别致、新巧,自然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语言有个性
如果说有个性的立意与构思是作品跳动的心脏,那么个性的语言则是其美丽的面庞。所以考生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让语言拥有个性:善用文言、善于用典、善于引用流行热词、善于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善于运用犀利风趣或含蓄典雅之语等。
如全国新课标卷I优秀作文《予少年说》之片段:
今作斯文,吾方十七,忆昔时总角垂髫之乐,恍若昨日之梦也。唯辛巳吾以降,积于今已十七载矣。此间,我泱泱中华亦历多事,今请为诸君言之。戊子年,奥运会于我中华之都北京举行,此举国之盛事也,黎民之居于我中华者,皆引以为傲。余是时,方八岁,亦深以为傲。癸亥年,中华圆飞天之巨梦,且以飞天机械之灵巧、航天事业之审慎,为他国所盛赞。而后数年,更有扶贫、修路之属,保黎民之生计,以期小康,及至大同。此悉中华向时之成就也,今语诸君,唯诸君能以非常人之气魄,为先人继伟业,为万世开太平。
点评:考生不仅采取用文言句式写作的方式,且文笔老到。在句式的选择上,将整句与散句有机结合,显示出其深厚的文言功底,从而使文章在视觉层面上感染力强,个性十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