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原创)
一夫之2018-03-07 09:10:40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二个《古玉的土蚀结晶不可仿》举例如下:
所谓土咬,又称土蚀,是玉器入土久埋以后发生的玉质蜕变剥落的自然现象,年深日久随着剥落的玉质范围扩大,使玉器表面局部地区的完整性受到损坏,毛糙不平,成为烂斑。
大象腹部的烂班
避邪尾部的烂斑
出土古玉上偶然可以见到烂斑中有个别细小而深刻的孔洞,呈不规则状,有如虫子啃食苹果一样。深入玉肉中者为蚀孔,孔口小而孔内则“海阔天空”,故被称为蛀孔、蚀洞。
布满蚀洞
蚀洞的特点:微距看,蚀孔、蛀孔绝大多数表现为口小内大,口内还会套有多层小口,洞中有洞,孔中有孔。
蜂窝洞状
2.
蚀孔呈外小内大的不规则状,一般洞口壁非常细薄,孔壁边缘有塌陷或跷起尖锐锋利,孔内老土咬底、洞内已生成纤维状(柱状或针状)闪亮次生晶体、或有均质胶固体、或有黑褐色碳珠、或有纤维网等存在,都称为“次生结晶”,此状不可仿制。
蚀洞外观
尖锐的洞口,口小内大洞深
洞口的自然状态
洞口的结晶体
洞口的深度
洞底晶体
孔内次生晶
洞底的碳点
孔里的次生结晶(绝对不可仿)
次生结晶(天然壮观人工无法仿)
3.
注意,“不可仿”不是没有仿,而是仿不像,无法仿得像。现在市场酸玉仿古也多如牛毛,但基本都是仿的“惨不忍睹”。
遇到这样的蚀孔—口大底小喇叭形的l就要谨慎了,看看而已
放大看,与上面的自然态蚀孔洞口对比,看出区别了吗?
再看——
这是天然蚀孔吗,应该是酸烧猪皮吧
都皮肤溃疡了
有美感吗?恶心
4.
虽然防不胜防,但掌握真正古玉的土蚀结晶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
本文拟写时采用了《千古玉》《鹗珍藏馆》和《古风汉韵》等藏友的部分藏品图片,在此一并鸣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