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是怎样惩罚凤仙郡民众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博士论西游第四〇五讲,选自《西游谜中谜》(222)第六章――玉帝地位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凤仙郡的上官郡守将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玉帝大怒,认为郡守“触犯了上天”。因此,玉帝立下了三件事,一是米山,二是面山,三是金锁,“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由于这个原因,凤仙郡已有三年没有下雨,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正如书中所说,“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为什么凤仙郡民众要受到这样惩罚,“犯错”的人又是谁呢?难道是凤仙郡所有民众都“触犯上天”了吗?玉帝为何如此狠毒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很明显,犯错的只有一人,只是上官郡守,该郡民众根本没有参与!玉帝对此十分清楚,正如他向悟空所述,“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

况且,上官郡守所为,还不是有心之错,而是无心之过!那么事情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凤仙郡的郡守是这样描述的,“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供斋天,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今遇老师降临,万望明示,上界怎么样计较?”

应该来说,上官郡守的话,非常详细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与玉帝的说法完全一致,但是对于事情发展的主观动机方面,他的讲述与玉帝的推断有相当大的差别:玉帝说郡守“不仁”,明显认为郡守是主动冒犯了他的权威;上官郡守说是自己“怒发无知”,觉得自己是无心之过,但是却让当地民众承受如此大的伤害,最后提出,“上界怎么样计较?”字面上看,好像是在问,“玉帝立下了什么样的规矩?”其实他也在说,“上界怎么这样计较?”多了一个“这”字,语气完全不一样!是在质问玉帝,就这一点小事,值得让这么多人连累受害吗?

上官郡守是无心之过,玉帝能不明白吗?因一人之错,而祸及无辜,对自己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有多大,玉帝能不了解吗?本人认为,玉帝当然知道!

上官郡守为了让玉帝给凤仙郡下雨,“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不是念“玉皇大帝”,而是在“念佛”;还有,在凤仙郡下雨之后,郡守又给取经团队立了“四众生祠”,时时进行祭拜,并且还有“雷神、龙神等庙”,反而与玉帝没有任何关系!这就说明,通过三年不下雨之事,凤仙郡的官民,绝对十分厌恶玉帝,甚至痛恨玉帝,不过,却十分感谢取经团队。玉帝在凡间大众的心中的形象,因此而急剧下降!

那么,为什么玉帝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杀鸡给猴看”,让四大部洲的凡间大众,如果敢冒犯自己的权威,无论是“有心”而是“无心”,都会受到严厉处罚!不仅是处罚一人,同时,还要祸及无辜,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形象不形象已经不在考虑之列,只要权威能树起来,目的就达到了!“圣人人仁,以百姓为刍狗”,可能就是说玉帝的吧!

不过,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玉帝其实也就是一个欺软怕硬之人!有背景的高层神仙,可以赦免死罪;没有背景的基层神仙,死罪不免,但不株连;而对于没有任何法力的凡人,他却大开杀戒,祸及无辜!

看来,无论是神仙,还是凡人,要想很好地保全自己,没有一点本事,还真的不行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