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脏腑推拿与“宅男宅女”之“宅语”
回答这个问题,我就自己成长阶段曾有的“宅”不同理解进行反思。小时候,熟悉自己的亲朋好友,都称我脾气怪,不合群。不合群的现象表现不喜欢聚众,但却热衷于在自己的居室一门不出的。具体在里面搞什么东东,旁人包括父母称和谜一样。
可是如今回想起来,这个“宅”和“谜”的现象,并非有意而为之,而是过于注重内心的世界,将内心的热衷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一次又一次展示证明,结果一次又一次遭打击嘲笑而不得为之的保护行为。当时,自己酷爱文学,有着如痴如醉的文学梦,结果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看好前途。
于是,热潮冷讽的氛围下,宅的行为事实上在刻意做一件“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事”。这是件破釜沉舟渴望张扬个性的事,同时也是黑暗中寻找光明孤独到没有影子的伶仃之行。由于伶仃,所以孤僻,表现在不醒人事、不懂人情事故,不理家务成为成态。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少乃至青春某期展现“宅”的伶仃之行,也成就了“宅”者成就与平庸的分水岭,历经伶仃,则体现价值,落败伶仃,则复归平俗。
那么,现年代盛行的“宅男宅女”的“现象”又在说明什么呢?说到“现象”,则是群体性则愈演愈烈不容忽视的行为。
做为医者,接触最多的“宅”的患者多是八零后九零后乃至跨世纪的零零后人群,在网上搜索,“宅”反映强烈也是这些年龄段的群体行为表现。家长普遍担忧的“宅”的日常行为,不喜交际、生活缺乏自理、对社会没热情,对工作没激情,对前景没展望。人际交往,在家庭暴怒冷漠,对社会抱怨懦弱。延展至成家立业期,则逃避恋爱、逃避婚姻甚至逃避养育后代。在身体不适症状表现外在皮肤病丛生,内在脏腑羸弱睡眠饮食证相存,情志抑郁类症候蔓延。
走进他们的世界,“宅”心结的解读可谓用“冰火两重天”形容,譬如,一位宅女对我说“宅”:本性的高傲和孤独。
有时候你是否会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弃婴,丢入人海,没有人会去追忆。
我们渴望被关注,渴望融入集体,更渴望被世人所知,同时我们的内心又是那么的恐慌,我们害怕被别人所摒弃,害怕被别人所孤立,更害怕别人不能接受我们。
尽管在我们的对面是人海,在身侧是同寝,一道无形的隔膜却将我们与这个世界所隔离。
人们将我们当成怪胎,我们却总是默默安慰自己,他们只是不理解,总会有人理解我们的。
还有宅男这样说,没有谈过恋爱的我们,比任何人都憧憬爱情,尽管知道爱情是残酷的,我们依然会去幻想,在某个黄昏的傍晚,一个男孩子迎面走来,女孩遥望着面前的身影,伸出一只手,任由对方所牵引。他们走过繁华的街道,男孩问女孩,要吃冰淇淋吗?
女孩子点着头,并过肩,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一起消失在夕阳之下,任由黄昏将他们的影子拉长。
梦醒之后,无力感牵引着我们,看向窗外,飞驰而过的各色人影。
听着充盈耳畔的,吵闹和叫喊声,你是否会崩溃?
“还睡懒觉,起床!吃饭”这声音可能是来自妈妈,可能是来自爸爸,亦是来自积极向上的姐姐。
似乎自己的存在感,永远是可有可无!
妈妈总会将碗筷为我们摆好,而后喋喋不休的批评着。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
“你看你,人不人,鬼不鬼......爸爸总是板着一张脸,看向自己,之后满怀希望的看向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们。
你是否会觉的这像一场审判,让你难以下咽,你的人生被否定,你的未来一片黑暗,数之不尽的唠叨,像极了一把把尖刀,将我们的全身贯穿,任由满心的疼痛将我们覆盖,拖着残缺的躯体,我们要么继续走上台阶,要么奔向人海,无语的望向苍天。
这就是身为怪胎的我们所经历的日常。
当然,还有宅男宅女对身边最亲的人无数次有话要说:我们也希望得到世人的认可,只是孤独感使我们一再退步,他们不懂,你们也不懂,懂我们的,依旧如此这般等待着。
没有人踏出第一步,因为我们都感到害怕和不安。
为此我们而多愁善感,为此我们而苦苦挣扎!
我们每天所做的,就是在宅与不宅徘徊和背叛,所做的,就是“为了站在你面前,我用尽了此生所有的勇气”,可是,没有人,包括身边最亲的人,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些,所以,我用“不要问我都干了什么,本人处于御宅状态”拥抱内心的真我,拒绝“不懂”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