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中国通史」第十八讲:秦国是如何统一中国的?(下)
彻底控制了关中之后的秦国,只能说是个强国,并不具备对六国的绝对优势。而真正让秦国所向披靡的,还是靠另外两步:其一,吞并巴蜀;其二,打通进入中原通道。
秦国吞并巴蜀路线
巴蜀之地,在大禹分为九州时候被称为“梁州”,因为处于华山之南,也被称为“华阳”。巴蜀在周朝之前,因为温度较高,并且周边多山地,属于古代的巴人部落。而巴蜀在西周时期也并不受周王朝控制,更多的是由这些少数民族领袖来统治。
能够跟巴蜀直接接壤的就是秦国和楚国,但是楚国位于巴蜀的下游,跟巴蜀打仗并不占地理优势,并且楚国的扩张目标更多是长江下游,也就是吴越之地,这些地方地势更加平坦,物产丰富,所以楚国对巴蜀并没有特别强烈的野心。
而秦国不一样,从秦岭南下就可以直接进入四川盆地,并且秦国往东受制于关东诸国,又急于扩张来补充物资,巴蜀就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目标。
恰好这个时期,巴蜀国发生内乱。公元前316年,秦国借此机会,派司马错伐蜀,一举灭掉了蜀国,战领了四川盆地。
灭蜀对秦国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扩充了疆域,增加了人口,同时蜀国在楚国的上游,从而对楚国有战略性的俯冲,从此楚国面临极大的压力。
而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第一强国,完全改变了战国的格局。
秦国在蜀地取得了成功之后,就面临第二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打通进入中原的通道。长期以来,秦国想进入中原,有两个通道:一个是走崤函古道;一个是走武关道。
殽函古道
通过崤函古道是进入中原,而武关道则是进入南阳盆地的通道,武关道是可以从咸阳经过蓝田、商州、武关,直接到达南阳的邓州,再到襄阳。
而楚国也可以由武关道直接深入到秦国腹地,也就是直接通往咸阳。
若是秦国控制武关道,就有能力直接南下,进入南阳盆地,再由南阳盆地进入南下进入江汉平原,从而进入到楚国的腹地。所以,武关道是秦国和楚国之间必争的要道。
武关道是从关中平原到南阳盆地的路线
并且这条古道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西周讨伐楚国,从宗周进入南阳盆地走的是这条古道,秦国进攻楚国也是走这条道,而刘邦入秦走的是这条路,后来的拖雷带领蒙古大军也是经过这条道进入南阳跟金朝军队作战。
所以,武关道在非常重要。当崤函古道被控制后,武关道就成为另外一条中原和关中之间的通道。
武关道经过秦岭和伏牛山的谷地,非常狭窄,也就是张仪所说的“商於六百里”。
“商於之地”本来属于楚国,公元前506年吴国阖闾、伍子胥率领多国军队讨伐楚国,将楚国灭掉了。无奈之下,楚国大臣申包胥向秦国借兵,最终在秦军帮助下,楚国复国,于是割让“商於之地”给了秦国。
而武关正处于从商州到邓县的中间战略位置,也就是“商於之地”的中间。而秦国一旦突破武关,就会一马平川,直接奔袭到了南阳盆地,楚国就会面临极度的威胁。
但是,当时的楚国和齐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秦国一时难以应付两大强国。
为了拆散楚国和齐国的盟约,公元前313年,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国放弃和齐国结盟,就割让“商於六百里”,楚怀王便信以为真。
可是,当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之后,结果张仪使诈,说自己仅仅允诺六里,楚怀王大怒,发兵伐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丹阳、蓝田之战,结果楚军大败,秦国不仅占领了肥沃富足的汉中平原,而且夺取了武关。
从此,楚国面对秦国无险可守,秦国打击范围可以直接指向襄阳。同时又加上秦国占领了巴蜀之地,可以从湘黔夹击楚国。
公元前306年,秦国又占领江汉平原,如果从江汉地区顺江而下,直接深入楚国,占领楚国国都郢。在这种情况下,楚国面临着从西北方和西南方的双向攻击,直接进入楚国的腹地。
楚国在秦国的不断打击之下,衰弱了下去。
楚国就面临秦国多方向的压力,从此再也无法跟秦国抗衡,楚国只剩下广大的江淮平原地带,但是这些地域五险可守,秦国在第二阶梯上,居高临下,楚国的灭亡只是早晚的问题了。
当秦国夺取武关道之后,下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崤函古道。
崤函古道是由函谷关通往洛阳的通道,函谷关往东便是三门峡市,在三门峡市分岔成了南北两道:北崤函道从三门峡到渑池、孟津再到洛阳,南崤函道由三门峡到雁翎关到宜阳再到洛阳。
秦国兵俑
除此之外,秦国还有水路到达洛阳,那就是沿着洛河往下经过卢氏县再到宜阳县的韩城镇,这就是著名的韩卢道。
但是北崤函道地势险要,秦军很难攻进来,当年秦穆公兵败的“崤之战”就在北崤函道,秦国显然不可能进攻这条道。而南崤函道和韩卢道在宜阳汇合,那么宜阳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关口。
一旦打下宜阳,就可以直逼东周都城洛阳,韩国也危在旦夕。
于是,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出动了重兵,经过半年多的持续战争,终于打下了宜阳。
从此,通往中原的道路打开了。这是秦国历史上极度重要的转折点,意味着秦国自从立国后真正可以进入中原,而秦国对关东诸国由防守转向了进攻。
在公元前293年,秦国派白起为将领,在宜阳东边、洛阳旁边的伊阙与韩、魏、东周军队进行决战,打败联军,从此秦国彻底控制了崤函古道,韩、魏的地理优势荡然无存,也日渐衰落了下去。
并且秦国控制了崤函古道之后,就可以沿着汾河谷地北上,直接进入到了赵国的腹地。与此同时的是,赵国在“胡服骑射”和吞并中山国之后,逐渐强大了起来,成为了秦国的北方劲敌。
上党地区
秦国不断侵吞韩国领土,逐渐控制了汾河谷地,这时候秦国想要夺取韩国的下一块领土就是上党。可是上党之地百姓不愿意归顺秦国,就向赵国投降。
赵国虽然面临秦国的压力,但是又无奈之下接受,因为上党地势较高,一旦秦国占领之后就直接俯冲赵国,邯郸也会受到了威胁。
为此秦国和赵国双方,竭尽全国之力与赵国对抗于长平,最终亲军将领白起大败赵军,坑杀了四十万赵军。
长平之战
经过“长平之战”之后的赵国实力严重受损,虽然六国联合打败了秦国,但是当秦国卷土重来之时,六国已经无法阻挡,而秦国统一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综合来看,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除了变法成功、善用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战略上采取了非常正确的路线,秦国的统一分成了三步。
第一步:主要抗击魏国,打败义渠,稳定关中。魏国是秦国最大威胁,秦国先是稳固关内的领土,夺取河西之地、占领上郡、攻入河东,为进入中原埋下了伏笔。
第二步:进一步占领巴蜀,夺取武关,打击楚国。当魏国威胁被削弱之后,楚国就成为了秦国最大的敌人。秦国对楚国采取的是侧面包围的方法,先是占领巴蜀,然后夺取汉中,占领武关。
同时采取“远交近攻”方式,瓦解楚国和其他国家的联盟,削弱魏国。
第三步:夺取崤函古道,占据汾河谷地,控制上党。当秦国在对韩魏作战胜利后,夺取了崤函古道,从而深入汾河谷地,那么下一个对手就是赵国。
秦国实际上控制了第二阶梯,往第三阶梯进攻,才统一了中国
于是,秦国在战国后期集中国力对付赵国。最终将赵国打败之后,秦国的领土贯穿到了从北方的蒙古高原一直到南方的云贵高原,实际上是占据了地理上第二阶梯上的高原和山地,向第三阶梯平原俯冲,那么,这时候秦国的统一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秦国的外交和军事策略都非常成功,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面采用“连横”、“远交近攻”手段,来瓦解三晋、楚国与齐国、燕国的联盟;
另外一方面,占据要道,蚕食临近三晋和楚国,在不断蚕食的过程中,秦国成为了六国不可阻挡的超级大国。
最终,秦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不论是从外交还是军事战略上,秦国统一中国的谋略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