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校长跳楼引发教师心理问题思考
从名校长跳楼引发教师心理问题思考
小编语:
当我得知刘爱平校长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的生命,感到非常震惊。 闻此噩耗,内心疼痛难忍,我立即跟帖写下几句评论:“含泪读完文章,心里五味杂陈。一位坚持7年在校门口诵读国学经典这种坚持已超过了“诵读”本身的意义,刘校长通过大声朗读在为全校师生做表率,这是对教师的引领,更是对学生的影响。校长当义工打扫厕所,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刘校长说这是德育的具体内容,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不尚空谈,重在行动。刘爱平校长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他的教育理念,这样的名校长仍不堪重负,长期压抑而抑郁,最后选择了纵身一跃,结束了生命。拋弃了爱他和他爱的家人,告别了他耕耘27年的教育事业,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和学生。长歌当哭,强忍悲痛,愿刘校长一路走好!”
近段时间很多地方出现学生跳楼自杀身亡事件,几乎把许多老师们的神经弦绷断。刘爱平在6月5日的纵身一跳在教育界将引起很大的冲击波,也引发许多思考。然而,我不禁要问: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这么累,该如何让教育从重负之中解放出来?
我们先了解一下刘爱平校长。
刘爱平,赣州四中校长、党委书记,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赣南师大硕士生指导老师,赣州市十佳校长,赣州市作协会员。
他是一个“朗读校长”,2010年以来,他每天早晨都坚持端个桌椅在校门口朗读国学,传递国学知识,成为许多家长的孩子称赞的榜样。报道称,他能将《论语》《老子》《孟子》等背出八成以上。
他是一个“厕所校长”,他一直坚持自行打扫学校的厕所。刘爱平把自己的行为叫“当义工”。他认为德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教无定法,校长当厕所义工,是德育的一个新载体。面对非议,刘爱平说:只要在赣州四中当校长,我就会坚持扫下去。
他是一个“学者校长”,他在新浪网开设有“刘爱平教育随笔”博客, 在《赣州晚报》开设有“教育印象”专栏;在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二百篇,已出版《教余读经典》《教亦多术》《教不远人》《教者以正》等5本教育专著。
“他是一名好校长,人很好,性格也很好,一直专注着教育事业。”“刘校长谦谦君子,儒雅大方,思往日旧事,长歌当哭。”这是很多人对刘爱平的评价。
看到这些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师心理问题的思考。
刘爱平在遗书上写:“日益加重的抑郁症让我痛苦不堪,巨大的工作压力让我身心俱疲”。
前一段时间,我们这里有几所高中的学生连续出现跳楼事件。私下里大家在议论着,“这是怎么了,现在的孩子管不得,动不动就跳楼。”
“唉,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这样轻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把痛苦留给了亲人和朋友。”
“是啊,他们这样一跳也给我们的带来很大的压力。以后还敢不敢观学生了。”
这些事件的发生给很多班主任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产生了心理焦虑。我甚至听到有人说“我也想过跳楼的事”,我感到担忧,也与同事们进行讨论如何有效疏导。
今天看到刘爱平校长这一跳,悲痛之余来分析一下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心理问题就非常普遍,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而爆发。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非常高,相应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很高;加上教育体制的改革,竞争日趋激烈,若是自身的水平及能力与应达到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的话,有些教师产生不良心理或焦虑情绪也在所难免。前几天河南省西平县一小学老师的以“请假条”形式出现的“辞职信”,让人们能感觉到从教的压力。
2、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教学任务繁重,工作的投入比较大。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技术等多种因素,而人们又往往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技术的水平,这就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处于知识经济前期教育中的教师面对“过去的知识,现在的学生,未来的人才”,在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面前感到力不从心。
3、教育工作的复杂性。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恶作剧、师生矛盾的冲突等偶发事件,还有家长苛刻的要求、社会不尽完善的评价机制等,经常会把教师推向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教师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这不但容易出现角色错位,也容易使教师引起心理上的紧张与疲劳。由于工作繁重,时间紧,接触对象相对固定,接触幼稚群体的比例大,人际交往相对困难,这导致了教师在人际关系中固执、偏激、刻薄和好为人师的不良倾向,影响心理健康。
4、教师角色的榜样性。从来没有人像教师那样长期置于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监督之下,教师作为国家提倡的价值楷模,需要的是榜样的姿态,他必须以标准化、典范化的形象影响学生,时刻做到自律自控,甚至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教师归根结底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不断地在普通人和价值楷模之间进行角色转换,压抑正常的喜怒哀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5、缺乏工作成就感。教师的工作对象具有不可选择性,《中国青年报》介绍洋思中学的经验时曾提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也造成教师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能把学生成长中的一切缺点都归咎于教师,这公平吗!?学生总是有缺点的,要教师做到“爱无差别,有教无类”是不容易的。教师不得不与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的学生打更多的交道,在他们的身上倾注更多的劳动,而这些劳动又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与教师自我要求的成就感的满足相差甚远,于是就会怀疑自我能力和哀叹自己被埋没两种极端的心理反应。
刘爱平这一跳也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人们在议论着,思考着。“工作压力大,抑郁症,这些字眼总是出现在教师身上!如果没有真正体验过教师的工作,怎知教师工作之难,心理压力之大! 如今社会,对教师之误解,将教师放到道德的至高点,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面对如此压力,我们没有必要如此逼迫自己,除了跳下去,可以选择放弃!如此,不负家人,不负教育。”
疼兮!痛兮!愿爱平君一路走好,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