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张斌:《老村旧事之:电影的故事》

【总第030201期】


老村旧事之:电影的故事
作者:张斌
记得中学时学过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社戏》,对鲁迅先生摇着白蓬船到赵庄看戏的情景记忆犹新。
我小时候没有看过戏,家乡也很少演戏,电影倒是看过几部。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草原英雄小姐妹》,记得讲述的是玉蓉和玉梅姐妹俩为了保护公社的羊而被暴风雪冻伤。那时我才四五岁,是爸爸用肩膀驮着我走了三四里路到前村去看的,整个电影也是坐在爸爸的肩上看完的。
当时电影不仅对小孩子是陌生的,对于那些大人们也是新奇的,不少人在银幕前后转来转去,弄不懂那些人、动物和景物是从哪出来的。我更弄不懂:咬得满身是包、热得浑身是汗的季节里怎么能冻伤人呢?一块白布就隔成了两个世界。
在农村看电影,完全是露天的,因而只有夏天才能有看电影的机会,一个夏天就寥寥几部电影,也不是每个村子都能放映的,因此,看电影就像赶集一样的隆重而热闹,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都有人来,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套着马车的,那乐趣往往超出了电影本身。
电影放映员的身份当然也就高贵了许多,不但是拿着公薪,而且每到一村都会像贵宾一样受到好酒好菜招待,如果他甩了袖子,不但村子轮不到演电影的份,也苦了村民要走几十里的夜路去别村去过眼瘾。当然,请电影村子是要付钱的,吃饭也是村里公派的,如果村子穷,恐怕是请不起电影的。
每当村里有电影,家家的晚炊就早早地开始了,晚饭后,妇女们梳妆打扮一番怀里抱上小孩,男人们卷着旱烟拎着凳子汇聚到场院,一边等着电影的开演,一边聊着地里的庄稼。
这时候最快乐的莫过于小孩子了,他们总是围绕着放映员问这问那,不忍离去,一但有一点关于电影的消息,就飞快地跑去,马上就传遍全村。
更有一些小孩子围在派公饭家的窗前,透过玻璃焦急地张望着屋内的饭局,与窗外孩子们的焦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屋内的放映员,盘腿坐在热炕上,就着盘里的肉(刚从公猪身上劁下来的蚕豆样的东西。村里除了冬天是没有鲜肉的,这玩艺就成了很好的下酒菜了),慢条斯理地品咂着小烧酒,一边与陪吃的村干部海阔天空地聊着,炕沿和地下也早挤满了凑热闹的大人,应和着献着媚,酒足饭饱之后,满脸通红的放映员在人们的前呼后拥之下来到了放映场地。
看电影是快乐的祥和的,但也少不了小青年们的滋事,每每电影放映时也是村与村之间的小青年斗殴之机,他们的乐趣不在于电影演什么,而在于将邻村的小青年打翻在地的痛快淋漓。也有平日里游手好闲的,在演电影的日子里,即不看电影也不打架滋事,而是趁机光顾一下别人家的菜园子,于是头一天还结满红彤彤的李子沙果的果树,第二天就只剩下绿叶满枝了。
后来,叔叔家有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十四英寸黑白的,晚饭后,我经常到叔叔家看电视,每次去都是一屋子的人,早去一点的还有个座位,晚了的只能站在门口了,开始时叔叔家还很热情地端出瓜子、茶水来招待,但日子久了也就少了那份热情,虽然表现的不明显,但瓜子和茶水却是没有的了,偶尔有不常去的长辈来时,才端上来。从这台电视机上我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还有电视剧《排球女将》、《姿三四郎》……
在我读初二的时候,乡里建成了电影院,首映那天,爸爸特意要了几张票,我们全家一起去看电影,那天不是星期天,学校正在劳动,但我手里攥着电影票,还是鼓了鼓胸脯,壮着胆子跟老师说:“老师,我想请假去看电影”,老师瞪着眼睛,足足看了我有一分钟,心想这个一向老实的学生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个愚蠢的请假事由。电影我倒是看上了,名子是《少林寺小子》,剧情现在记不起来了,但那天的感觉确实很舒适,坐在宽敞的礼堂里,没有蚊子,也没有热汗,声音是那样的清晰,坐椅是那样的舒服。
随着村里的电视机渐渐多起来,走村串户的露天电影就慢慢的没了踪影,后来听说,乡里的放映队也解散了,放映员都回家务农去了,就再也没有猪睾丸下酒了。但多年以来,我偶有失眠的时候,仰望着天花板,眼前还会浮现出当年看电影的情景,在浓黑的夜幕下,一束灯光映射在空地上架起的白布上,银幕上活跃着大千世界,隐在暗夜里的人们忘却了一天的劳累,成群的蚊萤在光束里快乐地飞舞……
写于2005年6月22日
作者简介
张斌(网名老凸),生于1968年,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工作在黑龙江垦区。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

  • 我们村的露天电影

    本文作者:马少东 进了城后,我就再也没看过电影了.城里的电影院长啥样儿,我只能凭想象了,但我们村的露天电影,我是记忆犹新啊! 在过去大集体时期乌盟农村生活过的人们可能对自己村里放露天电影,都有着美好的 ...

  • 20年前的夜生活,是短视频给不了的快乐

    设想你现在看电影,能忍受以下情况吗? 露天下看电影,没有巨幕,眼里只有一张破旧的白幕布: 没有杜比全景声,旁边观众一边嗑瓜子,一边跟你嗑叨这电影接下来的剧情: 甚至一有大风吹过,银幕上的人动不动就扭曲 ...

  • 儿时的露天电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物质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匮乏.文化生活几乎没有,条件好的家庭中会有一台收音机收听广播,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娱乐媒体.电影这一娱乐工具,理所当然成了最奢侈的文化享受. 我开始记事起,那 ...

  • 张亚凌:看电影

    骑上墙头,架在树杈,站上砖堆,只要能使自己比别人高,都尝试过.只是有时太远了,不大能看清,只好"听电影"了. 看电影 文\张亚凌 四十年前,那时关中农村放场电影,不亚于过年般欢喜. ...

  • 我的前半生▏贫穷而富有的童年(长篇连载之四:露天电影)

    对于60.70后来说,一提起露天电影,心底就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怀旧味道. 那时候,农村没有电,一到夜晚漆黑一片.文化娱乐生活十分单调,村民们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如果晚上可以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那真是像过 ...

  • 露天电影,一个难以忘却的回忆

    滚滚红尘中,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也千千万万,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随风而去,了无痕迹:有的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然而,不论何时何地,对于孩童时代的美好回忆却依然会在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瞬间浮 ...

  • 露天电影

    人生有各种欲望和需求,归根到底是追求物质满足和精神富足.精神需求,对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群而言,表现形式和形态会多姿多彩.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乡村相对于城市,文化生活都显得单调,有的甚至匮乏.我国改革开放初 ...

  • 【万家灯火】张斌:《残亦有禅》

    [总第020202期]                                                        残亦有禅 文/摄影/张斌 八十岁的母亲打来电话,说想我了,于是借着 ...

  • 残者,禅者,诗的侍者

    点击 讴阳国艺学馆 分享更多美文 周忠明 梦醉荷塘 一轮明月映荷塘, 仙子传花戏水央. 谁见凡尘此般境? 缘来只在梦中香. 周忠明,一个快乐的诗人,每次的聊天虽未见其人却总能感受到他的微笑,尽管小儿麻 ...

  • 【十三字】亦如禅

    亦如禅[十三字] 文/冯斌一鄂 亦如禅意满秋山草未残花不落 [诗/七绝] 亦如禅意满秋山,意满秋山草未残. 山草未残花不落,残花不落亦如禅. [之文] 残花不落,痴而待醉, 秋山染色,亦如禅意. 在这 ...

  • 活色生香亦是禅。

    禅 读 <风物人间>书评 作者:郝云艳,1619字 - <风物人间>这本书买回来很久了,书架上放着,有空时拿出来看看,又放回去,不舍得读.我想,一定得有闲有心情时,一个字一个字 ...

  • 人生如雪亦如禅。

    人生如雪亦如禅 --记小禅泉州师范学院讲座 作者:月轻舞 写于2013年 "用文字腌制时间,煮字疗饥,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她就像她的文字一样,在红尘中如一朵倒立清莲.含苞百合, ...

  • 【传统】优美古筝曲《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传统】优美古筝曲《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雅人韵士】王天胜|万家灯火眼前过,心里无执便是禅。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人简介 王天胜:笔名荒石,男,1958年生于陕西泾阳.业余从事易经.书法.摄影.文学等方面的研究.70年代从事文学创作,已在海内 ...

  • 是耿直?是脑残?亦或是低情商!

    美国心理学教授菲利浦维里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结论:"家庭里排行的顺序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般而言老大性格比较顽强,但偏于执拗.中间的孩子,具有较好的交往能力和适应性,但 ...

  • 刁亦男的进与退:南方脑残的聚会

    萨冈 18岁就红透欧美的法国才女萨冈,想换换口味,"过一种下流.丑恶的生活." 如其<心灵守护者>,这种生活需要床下比床上还厉害的保镖: 心灵守护者 美女作家的新仇旧恨 ...

  • 杀禅位皇帝, 此人开了一个恶例, 结果其子孙亦被杀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描写南朝宋高祖刘裕的一句诗词,刘裕是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寒门以军功起家,对内平定了内乱统一了南方,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