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南路1551号三山会馆
中山南路1551号三山会馆,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是福建省水果业商人所建。民国16年(1927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时,曾作为南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1980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因拓宽中山南路,房屋向南移位30米,外墙改用红砖清水砌成。门内楼上是戏台,上有雕漆馏金八角藻井;两旁是看楼,正厅五楹,石柱木梁,楹联水果为题,建筑雄伟,保管完整,建筑面积539平方米。现用作古迹陈列馆。
在上海中山南路南浦大桥西侧,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晚清会馆建筑,它就是三山会馆。建馆至今已历百年,是沪上唯一的晚清建筑保存完整的会馆。会馆主体建筑占地一千平方米,整幢建筑雕梁画栋、殿宇高大、别致秀丽,富有福建特色。入门处门额上方嵌以横形巨石,上阴刻“三山会馆”,再上方嵌以雕花竖石,中间呈现“天后宫”三字。顾名思义:“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唐末五代,福州城范围进一步扩大,把屏山、乌山、于山圈人城内,故有此号;“天后”是海上女神,在福建一带民间亦称之为妈祖。
三山会馆濒临十六铺和南码头 ,19世纪末以来这一带码头密密麻麻,每当轮船到港,沿江上万的“苦力”、“扛夫”黑压压的一大片,百货山积,商贾云集,货栈、钱庄、饭店、集市应运而生,形成了王家码头街、豆市街、花衣街、蔑竹路、会馆弄、咸瓜街、南仓街等各条街巷,但大多是窄街小巷,畸形发展。到了1896年,上海南市马路工程局在南市沿黄浦滩筑华界第一条近代道路,自方浜口至陆家浜口,称外马路。后随黄浦滩地日涨,1906年,又在外涨滩地上筑成新外马路(今外马路),原外马路改称里马路。数十年来该路不断拓宽整修,1946年,改名中山南路。
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了响应北伐革命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派王若飞任沪南工人纠察队总指挥,总指挥部就设在三山会馆,周恩来参加了成立大会。由华商电气公司、江南造船所等工人组成的沪南工人纠察队,向南市警察署、高昌庙兵工厂、五省联军驻沪司令部等地发起进攻,取得了南市起义的胜利,谱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一页。三山会馆从此走上中国的革命的历史舞台,抹上了一层红红的色彩。建国后,三山会馆作为起义指挥部旧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一度辟为纪念馆。
-
(2015-04-06 16:09:06)
-
(2015-04-05 16:25:47)
-
(2015-04-04 16:14:14)
-
(2015-04-03 16:05:21)
-
(2015-04-02 16:43:46)
-
(2015-03-14 17:57:07)
-
(2014-01-01 18:38:53)
-
(2013-12-31 16:38:27)
-
(2013-12-30 17:41:47)
-
(2013-12-29 18: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