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房睡,可能与不爱和年龄无关,背后的原因常被人们忽视
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能走到一起,结为夫妻,本是一件来之不易的事,人生匆匆几十载,我们最该珍惜的人,莫过于那个枕边人。
可事实上,即便这段来之不易的缘分把两个人连在了一起,有些夫妻却过着过着就把生活过成了搭伙过日子,最终走上了白天夫妻晚上邻居,分房而眠的状态。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有人说,其中一个人心里装着了别人,也就没法和眼前这个人共枕而眠了,是因为不爱了。
也有人说,相处的时间久了,年纪也大了,外面也确实没有人,只是想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好好休息而已。
看似合情合理的解释,但我要告诉你,像这类理由,对个别夫妻可能是成立的,但对大多数分房睡的夫妻,并不成立。
我为什么这么肯定?我给你讲讲我的叔叔和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婚姻,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01
先说说我的叔叔吧,不到50岁的他是个务实本分的男人,叔叔每天除了养猪还是养猪,没有不良嗜好,更别说在外面有人了。可他和婶婶已经有分房睡好几年了,这件事是婶婶在跟叔娘们聊天时自己说出来的。
对于我叔叔的做法,婶婶的意见很大,话也很难听,她说:
“我在他的眼里,还不如他养的那几头 母 猪。”
婶婶的话虽是不中听,但据我所知,这些年来,特别是大堂妹出嫁,小堂妹也上高中住校,很少回家以后,叔叔就几乎很少和婶婶说话,常常是忙到婶婶吃过饭了才吃饭,现在想想,或许是有意避开不愿和她一起吃饭。
因为只要叔叔一和婶婶无论是坐在一起还是站在一起,婶婶就会不停地数落叔叔,前些年数落他穷没本事,这些年数落他养猪挣了几个钱就嫌弃自己黄脸婆。
无论叔叔说什么婶婶都根本听不进去,年轻的时候只要婶婶唠叨,大多吵一架才能收场,后来叔叔为了不影响孩子,就一直对婶婶忍让着。
直到两个堂妹都长大了,出嫁的出嫁,住校的住校,面对婶婶的各种数落和唠叨,叔叔做出的唯一回应---搬到了另一间房子自己住。
刚开始婶婶以为他只是做做样子,可几年过去了,叔叔一直都不回她那屋睡,婶婶不但没有反思,反而变本加厉地说他外面有人了。
婶婶长年的唠叨,叔叔看淡了一切,为活着而活着。
02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我们不少人在上学时期还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写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是的,这些都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
在这里,我们不谈大文豪的文学巨著,而是想和大家聊聊这位大文豪的婚姻,一段不幸的婚姻。
我们都知道托尔斯泰是位了不起的大文豪,却少有人知道他人生最后的日子,是因为一个人在风雪之夜离家外出,11天后,因为肺炎晕倒到在车站,从此一病不起。
按理说,托尔斯泰要名有名,要财有财,怎么会落得如此结局呢?这一切,都是拜他的妻子所赐。
按理说,托尔斯泰的妻子应该是一个十分幸福的女人---她的丈夫细心体贴,他们应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按理说,托尔斯泰的妻子应该是一个十分满足的女人---金钱,地位他们都不缺。
可托尔斯泰的妻子是个喜欢奢华,渴望显赫,爱慕虚荣的女人,为此,夫妻之间便有了矛盾,她吵闹、抱怨、咒骂……
几十年一直如此,在托尔斯泰82岁的时候,忍无可忍的他在1910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独自一人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也再也回不来了。
托尔斯泰的妻子在临终前向她的女儿忏悔:“你父亲的去世是我的过错。”,她的女儿们一言不发地放声大哭,父亲的离开,确实与母亲一直以来喋喋不休的唠叨和抱怨造成的。
03
抱怨是不幸婚姻的始作俑者。
抱怨对方是一定不爱对方吗?恰恰相反,我们总爱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希望通过言语或者行动来刺激在乎的人变得上进,变得更好,可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地鸡毛的婚姻。
婚姻一地鸡毛,不少4,50岁的夫妻,在子女成年后,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分房而眠。
关于夫妻之间,没有人会拒绝自己爱的人亲近自己,甚至,我们需要我们爱的人给我们爱和温暖。
从这个方面来说,年龄大了分房睡的夫妻,其实也就是搭伙过日子的生活走到了尽头,大家连假装维系都不愿意做了。
写在最后:
夫妻分房睡,我们更多的人都以为是对方外面有了人,变了心,而实际上,更多的可能是我们自己一寸一寸地把对方推出了自己的生活。
回首曾经,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不遗憾吗?
再看看前路,人生数十年,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置气,用来 ”惩罚“对方?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不幸福的婚姻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喋喋不休的抱怨,唠叨大多是不幸婚姻中的关键问题所在,却又常常被人们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