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宋景氏七进士故宅
探寻宋景氏七进士故宅
一玄
小诗妹很得意地对我说,她已经去徒步考察过了东大路(威远古道之一),从龙会镇与严陵镇交界的地方往县城走,一路上如何辛苦,如何披荆斩棘……
等她说罢,我说:“你忘记了我说过要一起去走的吗?你们怎么没喊我呢?”
她忽然想起来,在做计划的时候,我曾经表示要一起去的。便说:“哦,确实是忘记你了……那你什么时候有空,我亲自带你去重新走一段吧?”
我道:“只要你有时间,我都行。”
于是,小诗妹约我,周六一早出发。
我们相约彩虹桥,打的到二环路的某处叫不出地名的地方下车,沿古东大路往县城方向走。这条东大路就是县城东方的官道。现在看起来已经不算大路,而且长满了荒草,有的地方还断断续续不成形,不过,幸好还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一段山崖下的大路,我说:“走这段路很有感觉,古人选择的大路为啥要么一边靠山,要么直接走山岭上呢?”
小诗妹道:“有靠山,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行路安全;走岭上,不用害怕突然袭击,行走安全。所以,古人才有‘一路平安’之词。”
来到一个山坳口,见一背着什么东西的大姐,小诗妹跑步过去,问:“请问大姐,你晓得苏庄台在哪里嘛?”
大姐回头看了看,道:“我们面前那座小山,人们叫它梳妆坝,不晓得是不是梳妆台。”
乾隆《威远县志》记载,宋景氏七进士故宅,在文笔山麓。具体地名就是苏庄台。
得到大姐的精确指引,我反复观察了小山这边的地形地貌。见山的这边虽然风景秀美,但地势狭窄,且不具备能出七进士等人文荟萃的山川气象。便说:“咱们登上山去,看看。”
小诗妹不知道我为何要上山,也没多问,紧随我一起上了名叫梳妆坝的小山包。我站在山顶往两边看。果然山的那边更有气象。凭直觉,道:“如果说景氏七进士故宅真的存在的话,在山的那边的可能性更大。咱们前去细细观察。”
小诗妹二话不说,前面寻路。
下山后,是一块菜地。一位大哥在忙农活。小诗妹前去:“请问大哥,咱们这后面的山叫什么名字啊?”
那位大哥也许六十多一点,看了看我们,道:“我也搞不醒豁到底叫啥,有的人叫它梳妆坝,也有的人叫它落魂台。”
小诗妹对地名非常有研究,问道:“这里为啥有两个名字呢?”
大哥道:“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爷爷的爷爷告诉他,咱们这里风水好,出人才。男的才高八斗,女的貌美如花,因为有美人嘛,所以叫梳妆坝。”
我问:“那为啥又叫落魂台呢?难道咱们这里的人也会黯然销魂掌?”
小诗妹道:“不要胡思乱想,什么黯然销魂掌,那都是小说家写出来骗你这样的武痴文呆的。我想咱们这个落魂台一定有故事的,对吧?”
菜农大哥笑道:“我也不晓得啥黯然销魂掌,但听我爷爷说,咱们对面的那条大路叫东大路,是通往县城衙门的。从外地抓捕到的人犯被押解到这里的时候,翻过山来,就望见了县衙,觉得逃脱了无希望,于是乎万念俱灰,魂飞魄散,所以就叫落魂台。”
小诗妹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两台——即梳妆台和落魂台。大哥大姐们所谓的梳妆坝,其实就是梳妆台。清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山川》记载‘苏庄台,在县东三里,宋景氏七进士故宅,因苏家溪山有三台,故名。’从这条记载看,苏庄台其实不是一台,而是三台。”
我说:“小诗妹说得对。那么还有一台叫啥呢?”
小诗妹道:“估计也没有人知道了。且行且问吧,万一碰运气有人知道,咱们今天来,收获就太大了。还是抓紧时间去找找,看哪里像是景氏七进士故宅的大概位置吧?”
菜地之外是一口堰塘,估计是生产队的时候修建或者扩建的。我忽然想起一个词语,叫做背井离乡,水井——就是家乡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一般来说,古人建设住宅的时候,对于水井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一般的大户人家,都少不了一口非常好的水井。换言之,若能找到水井的位置,景氏七进士故宅的位置就基本上锁定了。
问菜农大哥,他告诉我们,这里的古井他晓得的有三口,一口在堰塘角的竹林下,一口在冲口那儿比较远的水田边,还有一口在转拐的公路下,已经封闭起来了。从三口井的位置看,初步判定景氏故宅的位置不会在封闭的那口水井的地方,因为那儿两边的山太紧凑,视野不宏阔,也容不了那么大规模的故宅,其次也否定了水田边的那口水井的地方,因为那里的位置当水口和风口,古人是不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建住宅的。剩下只有堰塘角的那口水井了。如果以此作为标志的话,那故宅的位置大概就在堰塘附近。
然后依次走近去看了三口井,准备回归东大路,见路边有一小庙,里面有两位老人在闲谈。小诗妹虚心请教:“咱们这座山叫什么名字?”
其中一个老人自称是本地人,道:“我们也不晓得叫啥。只是当年民兵训练的时候,把后面这座山叫五台山。”
我和小诗妹道谢了老人出来。小诗妹对我说:“所谓苏庄台,其实是这三座小山包合起来的苏家溪山三台。景氏七进士即景进、景遇、景孝、景攸、景通、景任、景吉祥七人。‘然以彼七子者,其所学所蕴,与其文章、事业之遗留,文苑儒林,竹帛钟鼎,一无征焉。徒令人怅惘于人往风徽之后,是可为长太息矣!’景氏七进士故宅在清朝乾隆年间编撰县志的时候就曾有人‘寻故宅之遗墟’。找没有找到‘遗墟’,语焉不详。”
我说:“现在看,其故宅应该就在三台中央,左边高峻者为五台山(青龙),右边低矮者为落魂台(白虎),前边清亮者为堰塘(朱雀),后边秀美者为梳妆台(玄武),故宅的风水非常好,藏风聚气,是块宝地。”
小诗妹道:“我对你那套不甚相信,幸好现在那地方是块菜地,不然,住那的人家的子女都能考上博士后了。”
年轻的时候我也是不太相信风水之学的,有一个江湖高人曾经来办公室找我,希望我改校门,说如果改了,学校的风水就如何如何好云云。我对他说:“我对于风水的理解与您不同,风即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水即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育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这六者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风水。其它的都不在考虑之内。”
见我沉默,小诗妹问:“想什么呢?”
我道:“想……我想什么呢?咱俩都是师范专业的,等退休之后携手并肩联袂而来,在这里办一所私立学校,专门培养博士后,好不好?”
小诗妹道:“你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