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书籍让你我相连。
-01-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在这本书中完美的诠释了他心中的英雄主义。
因此,在奥利维死后作者为克里斯朵夫安排了那样的结局,与已婚女子婚外情还差点殉情自杀,遇到今生挚爱却始终保持柏拉图的爱情,而挚爱离世后奥利维独自生活在人间,等到安排好旧爱的遗孤后独自一个人走向死亡。
其实我倒觉得有点勉强。
整本书在奥利维意外离世后陷入虚无,从剧情到语境再到心境不再向从前那样跌宕起伏,尤其是葛拉齐亚的出现更是将整个节奏推上平和。
就连我们与命运战斗到底的勇士——克里斯朵夫,最终也陷入虚无主义,接受任由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走向必然。
这其实不是我想看到的大结局,我始终希望看到克里斯多夫在循环往复的枯燥生活外创造出更多美,在人类必然的命运走向中创造出更灿烂的艺术,而不是一位英雄倒在了上帝的面前,把灵魂交给上帝。
我总是不太明白为什么科学家艺术家最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要找唯心主义哲学来解释?这是我对最后安排的一点小不满。
-02-
再来看下此书结局。晚年克里斯多夫回到法国,当年革命的无产阶级成为了现在的统治者,而巴黎年轻人的自由度也不似以往,好像一切都是新鲜的,但也的确什么都没有变。
克里斯多夫鄙弃盲目推崇自己的年轻人,反而更赞赏极其反对自己的年轻人。就像当年的自己那样反对着一切流行音乐。他甚至还为自己赏识的年轻音乐人做过些友善的事情,结果并不如愿……当年的克里斯多夫不就是如此吗?
奥利维的儿子乔治·耶南所做所想,不正是年轻时候的克里斯多夫的所做所想吗?甚至乔治还要更怯懦些。
……
所有人类命运体最终都会走向必然,都将流向同一条河流。作者表达的这种命运宿命论虽然悲哀却很真实。
生活是周而复始的,历史是循环往复的。所有未知的事物都已存在,所有新的思考都是世界本源,已知与未知之间根本没有分界线,所有的未知都是一种必然。
一切皆惘然。
-03-
但我却在这种虚无主义的人生必然道路中看到了美。既然我们无法挣脱这种宿命,既然我们创造不出什么新鲜玩意儿,那么我们还要为什么创造?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生活呢?是为了追求美,为了创造美!
“给时间以岁月,给岁月以文明。”《三体》中的这句话,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得到验证。
李诞说:“我一直以来是个沮丧的人,认为人生没有丝毫意义,梦幻泡影。近来因机缘获得一点儿开悟,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人生有美。”
我深厚感触。
读书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从去年的《斯通纳》和《瓦尔登湖》,再到今年的《悉达多》和《约翰·克里斯朵夫》,我从关注自我到开放性地认识生活、艺术和世界等种种关系。
在这个累计变化的过程慢慢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在于创造美学,这是克里斯朵夫教会我的。
为了生活而生活的人最终也会被生活所骗,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循环往复的,就是枯萎乏味的。
人生却是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事物都已存在,所有的艺术创造都是为了美。
所以我们不要奔着为了生活的更好而活着,而要朝着为了生活中的美好而活着。即使美好不存在,我们也能创造美好。
-04-
王小波说:“有趣是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与其说是有趣是个开放的空间,倒不如说生活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
懂得生活的人都是有趣的人,但为什么有趣那么难能可贵?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只是在活着,并不懂生活。
而有趣和生活与年龄无关,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由你决定,从何时开始改变由你做主。
世界是美好与未知的,世界也是无趣与必然的。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去创造美,去获取快乐。
“认清生活的真相,
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