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锔艺,给瓷器涅槃之美

周华是高大的北方汉子,拿手绝活儿却是找茬对缝打盘,用锔钉修复瓷器的细致活儿,“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我们这一行。 ”

作为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周氏锔艺第六代传人,周华传承了24样72种136道“王门锔”宫廷锔瓷独门绝技,修复艺术,缝补生命,让破碎的瓷器焕发涅槃之美。近些年,他又结合西方浅浮雕雕刻技法和中国传统锔艺里的镶嵌技术,制作观赏瓷板画,也为锔艺在当下的新发展打开了思路。

破,而后立。锔艺伴随着中国瓷文化产生发展,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是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养家糊口的倚仗,是老百姓朴素度日延续器皿使用寿命的选择,是生活里的艺术。虽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统意义上锔艺已经不再普遍存在于生活中,但是它对文化传承依然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周华这样的创新者手中焕发了新生。

“王门锔”王老邪门内弟子

锔碗、锔盆、锔大缸。曾经走街串巷吆喝着的锔匠,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已经渐渐消失在世俗的画卷里。这门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中有图可循的老技艺,在青岛被一个有心的男孩惦记上了,“小时候就爱看锔匠锔碗,感觉很有意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收藏热开始兴起,周华经常逛地摊淘宝,看到了很多有破损的老瓷器,于是他开始琢磨着锔瓷器,“收藏热又唤醒了我对锔艺的兴趣。”“我学过木匠,木匠和锔匠都用钻,就是钻头不一样,但有些技法类似。 ”周华从自家的破旧碗盘开始练手,从图书画册上的介绍自学起锔艺。不久,就能锔一些简单的粗活儿,“锔好的壶不漏,觉得自己干得不错。 ”

闷头自学了10年左右,央视探索频道一个专访“王老邪”王振海的节目,让周华打开了锔艺新视界。节目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振海对于宫廷锔瓷的传承讲述震撼了他。家族式传承的宫廷锔瓷因时代发展的形势所迫必须打破“不外传”的规矩,王振海在节目中表示要开班收徒,把宫廷锔瓷传给社会,发扬光大。通过网络搜索电话联系,周华在2003年参加了王振海的一个锔艺培训班。“老师最早讲就讲三样:锔钉、包口、镶嵌。”虽然以前自己摸索过这些基本功夫,周华还是在学习里看到了差距。 “师傅是领路人,在学习中我悟了很多东西。 ”王振海强调宫廷锔瓷首先要“安全性第一”。因为锔的都是用来倒水、冲茶等的实用器,保证不漏的前提下,不用胶粘、大漆等填补,完全按照规范操作——24样72种136道,都是技艺。宫廷锔瓷都用铜制作锔钉,因为铜与紫砂、瓷的膨胀系数一致,而且美观好看。过去民间则多用更为便宜的铁进行锔补,“大约能再用十年八年,老百姓容易接受。 ”

跟着师傅集中学了三次,不断晋级,周华现在是“王门锔”王老邪门下三个门内弟子之一。“跟着师傅技艺提高得快,以前想不到的技法现在都了解了,技术也就成熟全面了。 ”

整瓷镶嵌,锔艺发展的一种新可能

从“锔了不漏”到“锔出美感”,从事锔艺30多年的周华已经能接各种锔活儿,并且让每一件破碎的瓷器成为蕴含艺术气质的“唯一”。在锔“旧”的同时,周华开始研究创新,探索锔“新”。用“胀死牛”的方法,往一把新壶里塞黄豆,再注水使黄豆膨胀,让壶涨裂,然后用锔艺进行艺术创作。周华说这种形式也在“24样”里,清朝的时候就出现了,那些富贵的八旗子弟经常让府里的锔匠用这种方式制造出不一样的壶,然后相互攀比。 “我们现在更注重艺术观赏,当然这样的壶也是可以使用的。 ”周华说,“胀死牛”的方法很考验经验与技法,不能让壶涨得太碎,要恰到好处才能发挥锔艺的魅力。

更进一步的探索,是周华碰撞了东西方的技艺,进行整瓷镶嵌。“我一直很喜欢西方的雕刻。就用了浅浮雕的方法,先雕刻好铜的艺术花样,然后再用锔艺镶嵌到整瓷上,做成瓷板画、观赏盘、观赏瓶以及锔艺茶壶。”这种尝试把锔艺带进了现代文创的时髦行列。周华的作品《果熟禽食》《茶壶锔艺镶嵌》在2019山东非遗+旅游文创大赛中,获奖并被大赛组委会收藏。

传承手艺,守规矩才能坚守

“分寸来自于规矩。守规矩是做好传承的根本。传的人按规矩先教规矩,承的人按规矩先学规矩,传和承的人都守规矩传承手艺,自然就做到了保守和坚守。 ”王振海的这段传承道理,周华深以为然。

目前来说,锔艺还没有对口部门管理,也没有相关专业检测,“师傅一直强调不能简化工艺,不能引入其他材料。 ”周华说,市面上有些锔艺进行过简化,“对顾客来说安全性不能保障,对这个行当也是有害的。 ”周华自己坚守锔艺安全原则,在收徒方面也有规矩,“对锔艺有兴趣是必须的,也要求短期内不能以赚钱为目的。 ”没有六七年,锔艺是学不成手的,周华说不求利益,才能安心学习技艺。

在周华看来,锔艺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他总结,自己的创新整瓷镶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而传统的锔艺在当下更是有着固定的客源。文玩收藏界需要锔艺,老百姓家里比较贵重的器皿也需要锔艺。锔艺,从传统的走街串巷的形式已经升级为私人定制工作室的运营方式。在王振海的带领下,“王门锔”在全国接单,周华自己的工作室“单子都排到了两三个月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 ”

周华希望更多人关注锔艺,这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技艺,它伴随着瓷文化产生、发展。周华谨记师训“锔聚和合,感恩生活,修复艺术,缝补生命”。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0)

相关推荐

  • 漆器技法的传统与新意

    与其他工艺相比,漆器的工艺技法十分丰富,地域风格差异明显.各地的手艺传承人,有的在坚守与还原着古老的传统,有的正积极赋予漆器时代的新意.正是通过他们,我们看到了古老的漆器工艺在当代的有序传承和多样发展 ...

  • 广东省博物馆12-广彩10-建国后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第12期 本期继续欣赏广东省博物馆藏的广彩. 今天请你欣赏几件新中国成立后的粉彩作品. 晚清到民国,因国力衰败,国运低迷,广彩和绝大部分艺术品一样,日趋式微.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 ...

  • 古老的技艺值得传承!

    古老的技艺值得传承!

  • 中医非遗陈氏手穴砭术——技艺传承

    陈氏手穴砭术作为中医砭术中的一个派系,源于宫廷秘法,也是陈氏家族百年传承的独特技艺.此技法具有"观手即知健康,触手即可调理"的鲜明特色.陈家祖辈恪守"大医精诚" ...

  • 珐琅彩鉴赏

    从资料上看,珐琅料最早出现在战国的青铜剑柄之上,早于埃及的出土珐琅的记载,元代西亚的工匠完成了在瓷胎的点珐琅,明代有大量用于铜胎的掐丝珐琅,其景泰蓝成为明代的响亮品牌.但是把珐琅彩料当成颜料用于瓷胎. ...

  • 太可惜,如此「匠心综艺」看的人竟那么少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电影派 Vol.374 今年国产综艺势头相当不错! 先有<见字如面>-- 重掀民国时代的人文精神浪潮. 后有<中国诗词大会>--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 清代珐琅彩明年变化趋势

    清雍正晚期的珐琅彩瓷器,这个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主要是从雍正七年之后,在雍正七年,唐英所督导的御窑厂一次性进呈烧好的上等白瓷才460件,供造办处在日后的烧造珐琅彩瓷器使用,而这个时期的款识,主要就是由戴临 ...

  • 英方软件周华:以“数据复制”为起点来赋能行业,目标是做到全球第一 | 镁客 · 请讲

    在灾备软件赛道,英方已经做到了国内市场的国产第一,未来10年,他们希望把这一优势带到海外市场. 作者 | 来自镁客星球的韩璐 今年,国内某银行的生产中心因存储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该行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在内 ...

  • 去闻一棵树 | 周华诚

    文/ 周华诚 去浙江省常山县,看一棵胡柚树. 这棵树就长在我家的门外,出了门大概二十几步的地方.有天清晨我打开家门,忽然闻到一阵香,我就知道那是胡柚树释放的信号.这棵胡柚树已生长了二三十年,看起来很老 ...

  • 山中月令 | 周华诚

    深秋时节,猕猴桃已采摘完毕,天很蓝,果园静谧. 去年冬天,我和老林坐在阳光下,听他聊猕猴桃的事情,就想学汪曾祺"葡萄月令"的写法,记下他的山中月令-- 一月落雪.山中寂寂. 雪花压 ...

  • 周华景║家乡的老房子

    离开故乡十多年了,常常会在梦里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乡,回到魂牵梦萦的老房子里.那里,留下我们全家人曾经的点点滴滴:那里,记录着我年少时期的欢声笑语,那是我始终无法忘怀的牵挂. 我家的老房子,坐落在我们村 ...

  • 周华景║清明,归家

    清明,我又回了一趟这座名为横庄的村庄.有人说每座村庄都是一位智者,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横庄的故事很多,有些随着岁月流走了:有些被岁月熏染腌制得厚重而苍凉.那些被打上了烙印属于村庄自己的故事,隔一段 ...

  • #荧幕里的音乐#有些旋律就是让人怀旧的,吉他弹奏周华建《朋友》

    #荧幕里的音乐#有些旋律就是让人怀旧的,吉他弹奏周华建《朋友》

  • 稻田守望者—--周华诚

    蓦一抬头,见一书店,透过书店的空调门帘,发现有几位嘉宾坐在书店T台中央. "莫非是新书发布会?"杭州真是一个神奇的城市,走着走着,就会有惊喜.对于喜欢读书的我来说,看见这样的活动就 ...

  • 本市热点:著名画家周华跃《花鸟》作品欣赏

    周华跃,笔名:周華耀.斋号:惜墨草堂.1958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科技津贴,黑龙江突出贡献中青年画家.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深造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是国家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卢禹舜和高卉民教 ...

  • 做戏 | 周华诚|美花|戏班子|团长

    我走到西溪北苑小区,远远听到锣鼓声,继而是一阵咿咿呀呀的戏腔,热闹极了.那戏台就搭在一片空地上,不远处是摩天大楼,幽蓝的玻璃幕墙直伸到云端.我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地方还会有戏班子.更没有想到,看戏的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