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火了

做肺部肿瘤手术,可以在一些“位置不太好”的部位,实现既完整切除病灶,又保留肺功能;做甲状腺手术,可以避开颈部,“手臂”从腋下、乳晕处的小切口伸入,颈部“零疤痕”……有了它的辅助,外科医生正在实现一些过去无法想象的手术效果。

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手术不断突破人体操作局限,变得更精准、灵活、安全,高龄、不耐受手术的患者,有机会通过它来解除病痛。

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火了

前两天,一名62岁的肺部肿瘤患者,仅切除了左肺上叶前段、术中出血不足10毫升,就完成了手术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方式的肺叶全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创伤。

主刀的不仅有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食管肿瘤外科主任张卫国,还有颇具科幻感的机器人“医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张卫国介绍,自5月14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豫西地区率先完成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首秀”以来,它可成了不少医护人员和患者心中的“明星”,手术涉及肺肿瘤外科、胃肠肿瘤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多个学科。

“它特别适合在狭小空间内进行精细化操作,只要是符合胸、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疾病,它都能完美胜任。”张卫国说,这得益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诸多优势,例如,可以实时为医生呈现10倍至15倍的放大三维立体影像,提高手术可视操作精准度;提供360度自如活动、自动滤颤机械手,与外科医生的双手同步、无时滞完成动作。同时,外科医生坐在控制器前就能指挥它完成操作。

“人机合一”过程不简单,多项培训后持证上岗

想要和这个代表着世界水平的微创手术平台——达芬奇机器人合作,把复杂手术做得“精、准、稳”,对外科医生的要求相当高,“通关”过程可不简单。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外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培训和严格的认证才能上台手术。”张卫国说,对上台操作的外科医生而言,首先要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然后还要经过系统化培训,获取相关证书后才合格。

张卫国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使用培训,一般由理论知识、模拟机操作和动物实验三项组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模拟机操作是通过推、拉、拨等练习,掌握操作力度、时机等。最后一项是关键的“实战”,即动物实验,经过多个专科项目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

目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完成胃肠外科、肺肿瘤外科、泌尿外科、胃肠肿瘤外科等多个科室轮转培训,累计培训医护人员40多人。

未来可能涵盖大部分外科手术,还能“隔空”实时远程操控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还只是医生的'第三只手’,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还是医生。”张卫国说,在手术过程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还无法自主行动,所有操作需要医生来下达指令并控制细节,如医生需要在术前设计手术打孔位置,根据经验判断机械臂操作力度等。

张卫国指出,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在肿瘤手术方面,未来随着平台模块、配套器械的研发,可能会涵盖大部分外科手术,从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超精准的微创治疗服务。

同时,在5G时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还可以实现远程手术,如患者在洛阳,北京的医生就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实时指挥它完成手术。

责编:梁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