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耿‖新冠肺炎的防控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新冠肺炎的防控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张维耿

今年新冠肺炎先在我国武汉和湖北省肆虐,然后扩展到全国各地,造成八万多人确诊,四千多人死亡,病亡率约为5%。与此同时,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造成三百多万人确诊,二十多万人死亡;特别是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病亡率超过了10%,美国的病亡率也接近6%。
为什么西方医学昌明的国家,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和病亡率会大大超过我国呢?我由此联想到可能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很有关系。东方文化侧重整体,提倡集体主义,思维方式为整体思考,观察事物多用综合的观点和相互联系的观点。而西方文化则侧重个体,提倡个人主义。思维方式为局部思考,观察事物多用孤立静止的方法。这样一来,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时,我们中国就能集中举国的力量,调动全国医疗卫生专家到防疫第一线进行群防群控,还采用中西药兼治的方法,减少重症死亡病例。而民众则听从防疫部门的指令,多宅居家中,不串门,不扎堆,外出戴口罩,不聚餐,以减少相互传播,对来自疫区的人进行核酸检测和实行隔离防治,使新冠肺炎在两三个月内得到控制。而西方当疫情来袭时则自信心过强,个人主义泛滥,追求个性自由,照样举行集会和聚餐,外出不戴口罩,不受约束,反而把戴口罩的看作病人,甚至对其罚款,这就加快了疫情的传播,达致难于收拾的地步,最后才不得不强加限制和严格防控。
纵观此次东西方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以及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程度,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采取防控措施的不同很有关系。不管情况怎样,面对新冠肺炎迅速扩散的残酷现实,世界各国应当携手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去战胜全球范围的疫情,尽可能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应当看到,东西方文化虽有差异,但各有其优胜之处,具有互补性。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的几百年,西方文化对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其作用至今仍在延续。而东方文化集儒佛道思想的精华,在本世纪及其后对人类文明也一定会产生广泛影响和作出重大贡献。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借鉴。把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融汇在一起,发挥其互补作用,必将更好地解释人们尚未认识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再上新的台阶,破解人类面临的地球变暖、生态平衡、病毒变异等新问题,使全球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发展,开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更加繁荣昌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作者:张维耿(2020年4月30日)
作者简介:广东省梅州人,中山大学教授,为一至三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二至四届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广东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出席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修辞学》(与黎运汉合作,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6年版)、《汉语修辞学》(与李圣超合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华客文化》(与潘小洛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客家话词典》(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