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尧‖漫话重阳【客都原创】

漫话重阳

客都林作尧/整理

一、
“重阳节”是我国农历中七个“重日节”之一,这七个“重日节”是:正月初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其来历最早见于《易经》里八卦中阳艾为九,所以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同样以九为阳数,两阳相重为重阳。故此月此日之节就叫“重阳节”。
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或“重九”呢,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月与九日铁繇书》中谈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一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久长,故于享宴高人(长寿者)”。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是两阳相重,所以叫“重阳”、“重九”。
二、
“重阳”是节令名,它又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始盛于汉代中原,后传至全国各地。“重阳节”有许多活动内容,主要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做重羔”等。
重阳登高的来由:
重阳登高的来由,最早见于梁氏吴钧《续齐谐记》一书。——东汉时,汝南河一席瘟魔为害,疫病流行,痛苦之声遍布城乡。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历尽艰险,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恒景:“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去搭救父老乡亲” ,并告诉他:“那天须离家登高,要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带在身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疫,消除灾难”。傍晚,人们回家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以后人们在家不出门的人也可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因“糕”和“高”谐音,意指登高)。
重阳节放风筝的习俗:
晋代,名士孟嘉登高湖北陵龙山时,帽被风吹落,此韵事又衍成重阳节放风筝的习俗。
重阳又是女儿节:
重阳又是女儿节。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必迎女归宁(乡)、食菊花糕。”但尚无女节之名。《大兴县志》则有:“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乡(家),赤曰女儿节。”明清代北京分宛平,大兴二县,可知京师已有重阳日(节)亦叫女儿节的说法。
重阳是老人节:
现在“重阳节”已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尊老日)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的优良传统。望老人健康长寿。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进行敬老活动。新的时代赋予了这古老的节日崭新的内容。
三、
客家“重阳节”是起源于中原一带,客家先民南迁一千六百多年来,客家人至今还传承着中原重阳节的民俗。
客家的重阳节民俗活动内容和中原亦多类似,如:登高、蒸重阳酒、做重阳糕(用粘米和糯米炒熟后磨成粉做成糕)等。重阳已入秋,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气候宜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壮丽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亲朋好友结伴登高、饱览山河、确是一件对健康十分有益的活动。
“重阳节”现已定为“敬老节”,党和各级政府(市县、乡、村)以各种形式(登山、旅游)进行敬老活动。
现在梅州各地区“重阳节”,不是村村户户都做重阳羔,蒸重阳酒,过“重阳节”;登高(山)也是有志趣者相约或由单位组织而行。
据笔者初步了解,现在梅州各地只有部分乡村仍有过(做)重阳节的习俗。例如:梅州市城北镇一个六七万人的大镇,只有群益管理区(大队)的一个小山村——桃源(桃畲)村,才过(做)“重阳节”。
城北镇桃源(桃畲)村的“重阳节”比春节还要隆重,以往过重阳节每家每户都设席3-5台招待亲朋戚友(现在设席8台以上的也为数不少)。
谈到桃源村的重阳起源已简单且有趣——桃源村附近有座高山、叫松刚寨,寨顶不知何时建有一个公王坛,左右邻村都得到公王爷的庇佑,财丁两旺,年年五谷丰登。为感念公王爷的庇佑,每年重阳节(九月初九日),邻近各村村民都会到寨顶去拜祭公王爷,随后又建立了松刚寨公王会,购买有公王会产业田(叫蒸尝田),由耕种公王会产田者,负责筹备当年拜祭公王的祭品及20台左右的酒席费用。中午宴席设在寨顶(上面无水源,饮用水须到山脚下挑)大家席而座,气分热闹、隆重、恳诚……
1950年以后由于历史上的客观原因,取消了公王会尝田,集体拜祭的情形也就不存在了,集体拜祭的情景虽不再,但每年重阳节家家户户仍各自挑着三牲果品到松刚寨去拜祭公王。为什么左右邻村都同样去拜祭公王,为独桃源村才有过(做)“重阳节”的习俗呢?据老辈人讲:当年九月九日重阳登高拜祭公王,虽然有公王会主办,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安排午餐。我的祖上,心地善良,热情好客,每年重阳节那天都会准备饭菜,热情邀请赴公王会的亲朋到家中午餐,并做有“重阳羔”(米粄)供小孩点心。年复一年,左右舍都逐渐这么做;由此,重阳登高拜祭公王的盛会,在桃源村更演变为过(做)“重阳”的习俗。有趣的事是:桃源村的“重阳节”,初时只有上半村,才有过“重阳节”的习俗,下半村是过“七月半”的习俗;在20世纪七十年代,桃源村下半村的新的亲朋好友听说桃源村过“重阳节”,便相邀去登高,去桃源过“重阳节”(他们当时并不知桃源村的“重阳节”只有上村才过“重阳节”),几十年的迎来送往,现在桃源村已形成了全村都过“重阳节”的习俗。
各地的客家人都有过节的习俗,如:清明节、五月节(端午节)、六月六、七月半、八月半(中秋)等节日。过节预示着一个季已经过去,另一个季节即将开始。农村耕种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作出新的安排,对此,“过节”也是一种对农耕的提示,另一个是“过节”——借此机会亲朋戚友来个大团聚;让亲朋之间互相认识,“过节”起到了联络情谊的纽带作用。
注:从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和饮菊花酒,联想到端午的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其实,端午节和重阳节,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易流行的时节。这也反映了我国的祖先具有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
茱萸是一味中药,属芸香料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茱萸苦辛性温,功在温中、行气、止痛。茱萸对呕吐吞酸、腹痛、泻痢有一定奇效。
作者:客都林作尧
作者简介:林作尧,梅州市城北镇群益桃源村人,自号桃源洞书斋主人,原广东省梅州市岭东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曾当选梅州市(辖八县市区)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梅州市梅江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梅县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政协梅州市梅江区第一、二届委员、常委、三胞委副主任;曾担任梅州市梅江区卫生系统行风评议社会监督员、梅州市梅江区台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梅州市林氏宗亲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西河乡情》、梅州《嘉应客家文化》等主编。
(0)

相关推荐

  • 桃尧: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不知何时起,我对地名心生好奇甚至产生各种"奇思妙想".因为考察王寿山花岗岩地貌的缘故,我早在20年前就"认识"了桃尧镇,但那时并没有在意"桃尧&quo ...

  • 时间,让他们慢些老吧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

  • 【油画】这个重阳节让陪伴不再缺席

    米哈伊尔·瓦西里也维奇 <一老一小> 还记得儿时 我们依偎在父母身旁 细数满天星光 欢声笑语满堂 奥丽加·彼得罗娃 <秋天> 布面油画 60x60cm 如今,我们带着父母的叮咛 ...

  • 林作尧‖漫话中秋【客家文化】

    漫话中秋 林作尧收集整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一.中秋节的来历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代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q ...

  • 林日泉‖祠堂随想曲【客都原创】

    祠堂随想曲 文/林日泉 曾不久有人对我说,能不能在群里普及祠堂文化方面的知识.我说我不敢在群里班门弄斧,因为第一,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罗列不出多少祠堂文化的ABC來.第二,群里大都算得上是族中精英 ...

  • 林日泉‖三句不离本行【客都原创】

    三句不离本行 文/林日泉 在客家地区旧时有个叫吴书珍的人,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取功名,做了县令.吴书珍在官场上可谓顺风顺水,可夫人却只生了一个女儿.眼看女儿已到该出嫁的年龄,他决定让女儿招婿. 此 ...

  • 林作尧II客家老行档——教糖客【客都原创】

    教糖客 文/林作尧 旧时有一种职业叫"教糖客"."教糖客"和"卖货郎"行业差不多.与卖货郎不同的是"货郎"以卖货为主,& ...

  • 林作尧‖梅县大坪镇石灰山的传说【客都原创】

    梅县大坪镇石灰山的传说 文/客都林作尧 梅县大坪镇石灰山离梅州城约26公里,是大坪镇镇政府所在地.据老辈人说,由于有石灰出产此地才渐渐发展成一个圩镇.现在大坪圩的整个圩场的地表据说都是原来的石灰山. ...

  • 林作尧‖我的心路历程【客都原创】

    我的心路历程 林作尧 本文内容是梅州电台"梅江直播"采访后的整理稿(2016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 一.退休后的生活:夕阳无限好,坦然度黄昏,享受天伦之乐,交友之乐.吟东篱赋 ...

  • 林作尧II客家民间节日【客都原创】

    客家民间节日有很多,而且相邻两个村庄之间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节日.但按节日的形式来说,大约有三种.一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五月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夕等.二是与二十四节时有关的节日,如春分 ...

  • 林作尧II客家老行档——洗磨石钎碗【客都原创】

    洗磨石钎碗 文/林作尧 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一种叫洗磨石.钎碗的职业.那时,盛菜饭的菜碗不是现在能在陶瓷上写上印记,只能后天加工,如象岳母刺字一样在中间钎上XX印记作为识别(公共的写上公字,私人的便 ...

  • 林作尧II客家老行档——钉砻【客都原创】

    钉 砻 文/林作尧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米是靠一种叫 "砻"的工具把谷碾成的(客家俗言:"砻谷"),不比现在有电动的碾米机.那时"砻"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