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清末梅州的科举考试

清末梅州的科举考试
梁德新收集整理
科举在我国经历了6个朝代1318年的历史,是封建王朝一种特殊的制度。
自隋朝以来,各个封建王朝都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各朝代考试办法虽有不同,但差别不大。最初级的童试,凡进学堂必经童试,年纪不限,在乡间举行。经童试考取者称童生,再到县试,县试由在学童生去考,考取者叫廪生。再到府试,府试考取则进道场,也叫院试(过去一道管二府,相当于现地级),考中者称秀才。秀才于同年8月到省城考举。考举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可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乡试考中者,于第二年2月上京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其主考(称为大总裁、副总裁)照例由中央的阁部大臣兼任。应试者称贡生,考中者称质士,第一名为会元。贡试经复试后参加殿试,殿试考中者称进士。进士有优先选用做官的资格。
殿试是由皇帝亲身策问的,应考者若认为自己水平不够,可推说有病从而借机回家复习,3年后再考。否则,殿试一失,永远不能再考。
殿试按成绩分为三甲。一甲3名,头名状元,2名榜眼,3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第一名传胪,均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时代不同,科举录取人数也不同,就清朝一个时期说,参加考秀才的考生,大县20名,二等县18名,小县16名。也就是说各县只许20、18、16名前的考生参加考秀才,余者没有资格。考中秀才者都可到省城考举,而举人又集中京都考进士。全国进士每期只取300名,从这300名新进士中,又经皇帝殿试,选取40名即分别为:第1名状元,第2名榜眼,第3名探花,第4名传胪,5名至第10名顶甲翰林;11—20名二甲翰林;21—40名为榜下知县。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名,修撰国史,起草文件及记载宫廷生活);榜眼、探花授编修;传胪、顶甲翰林、二甲翰林也分别授予翰林院官职或宿京待用,榜下知县则派出去做州官、县官。
清朝的科举,规定在府州级地方,3年中要进行两次考试。第一次叫“岁试”,第2次叫“科试”。各省有两个主考官(一曰正主考,一曰副主考),俗称“学使”,简称“学政”,尊称“学台”,一般由翰林或进士出身的京官如各部侍郎、副御史担任。学政不仅决定了全省生员的科举前途,也决定了一省文教事业的兴衰。因此,学政可说是我国历代学官中最有地位、也最为繁忙的学官。
当钦派的学使到来时,各地方官应负责迎送。学使的管班、幕宾、杂役等几十人,在督考期间的一切食宿费用,均由当地负责供给。
具体到梅州的科举考试情况又如何呢?根据梁伯聪先生的遗作《梅县风土二百咏》和地方史志有关科举考试方面的资料记载及其它有关资料综合整理如下:
当钦派广东的学使由潮州府来梅时,潮州府的地方官员只负责送至松口的蓬辣滩,嘉应州即现在的梅州,则派人前去接差。试完送至长乐(今五华县)县境,由惠州府接差而去。学使入城时,全梅兴宁、长乐、平远、镇平(今蕉岭县)4县赴考送考之人齐集城内迎接。学使先到孔庙(即今南门“学宫”,曾用作中共梅县县委党校),在露台右边跪拜孔圣后到“明伦堂”跪拜“康熙皇帝训饬士子”的卧碑。接着便端坐地上,听禀生诵读圣谕。然后才起来坐在横案正中,另外摆一张桌子,挑选一位能讲正音的禀生,宣讲《四书》中的一章及朗诵朱熹的注解。礼毕便回学署悬牌开考。作为学使下榻的学署,门前有两道竖立起来的桅杆,高悬黄旗。黄旗上绣有“钦命广东提督全省学院某”的字样。地方官及各县的儒学教官,每早五鼓(五更、临天亮时)均应上衙门伺候,问候起居。
清代梅州学子考秀才的地方(现梅州市老城区的“学宫”)
当时参加嘉应州“院试”的,除了梅县考生外,还有来自兴宁、长乐、平远、镇平的考生,所以此时城内所有空房间均为考生租尽。考试期间,有不少上海商贩及广州商贩卖杂货、丹膏丸散的商人亦趁考前来做买卖,因此大街小巷均成为热闹的市场,人群熙来攘往,呈现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嘉应州的考院设在城内(后改建为原梅县华侨影剧院)。考试那天早晨四鼓,应考士子入场前须在考棚的甬道排队,由“管班”逐个搜查饭盒(篮)内有无夹带书籍纸片,如发现则当即没收。检查完毕后士子鱼贯而入,礼房吏按报考名册唱名,士子则应高声自唱:“某童生到”。经旁边负责查对之人核实无误后,方准领取试卷。如发现不是应考童生本人前来而是“替身”的话,则马上逐出,不许进场。
考生进入考棚后,应按试卷印好之座号入座整个考院分13个考棚,每个考棚内均排列有长桌长凳(用长方形石块左右竖立地上,架以木板)作为座位。长桌划分12个座位,以天地元黄等字号编列。
学使入座出题后,考生即伏案作文,不许出位。“管班”四面巡视。
嘉应州考生多时有4000余人入考。头场应考经、史、算、小学、时务等科;正场则试八股文两遍(每遍起码应有300字,但不得超过800字)、试帖诗一首、默写圣谕一节,是为院试制。初试出榜后(不公布姓名,只公布座号)再进行复试,要求每位考生均应有五言六韵的复试试卷。复试后从中录取40名,这些人称为生员(庠生)。生员分超等、头等、次等。在超等的10名内,遇贡生缺额者,可挨次补充之。入庠考试完毕,可入学署看阅试卷。
嘉应州考试要考7场,录取的人数逐场递减。考至最后一场的复试则相当严格,学使亲临大堂,并坐在正中,“管班”则环立左右。考生不准带片只字,限定在一点半钟内应作八股文,每半小时击鼓一次,3次鼓声完后尚未交卷者则弃置不阅。经过这次严格考试之后再行出榜,被录取者其功名即算定位。
考试作敝者受处治的现况(照片来自网络)
学院考试及文童复试后,正榜揭晓。州试出榜,第50名写一圆图,张贴在墙壁上;院试则写方榜,张贴在学院门外之照壁上。
考试完毕放榜时,观者众多。如发现榜有名的人便得意地,快步回家报喜。考中的人家为了表示庆贺,均大放鞭炮。接着,儒学门役前来送喜报,随之亲朋趋贺。
未入庠之人,无论年龄大小,参加考试时均叫“童生”。考中后则脱去“童生”之名,改称“秀才”。
考取了秀才的人,同年8月再进行赴省参加乡试,如被录取可补为贡生,贡生又有恩贡、岁贡、拔贡、优贡、副贡之分,名曰五贡生。贡生按规定有40个名额,如有出缺则以值年考试成绩最佳的禀生补进。岁贡生,每岁以食饩最久,禀生补一人,遇有恩诏,以正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拔贡由学使12年内每县选拔一人,优贡由学使每3年内全省选拔4人,副贡系会试时未曾考上的举人(亦即被列入副榜者)
随着清皇朝的衰亡,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公元1905年),科举才宣告结束。
据地方史志资料统计。清代嘉应州中举人623人(文举人430人,武举人193人)其中解元10人。文进士68人,武进士22人。钦点翰林计18人,文探花1人,武状元1人。
梅县松口地区,清代嘉应州中举人29人,其中解元1人。进士 9人。钦点翰林4人。
(本文入录2009年由梁德新编著的《松口民俗文化风情》)
作者简介
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年幼时因诸多原因而生活艰辛坎坷。老三届的中学生,曾参加学生大串联活动。1968年离开学校后,当过农民、村榨糖厂工人,学修家用电器、学修钟表,在福建等地流浪做工。知识和机遇攺变了命运,参加高考后终于圆了读书梦,读了师范中专在小学任教,读了大学后在中学任教。受地方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影响,对地方文化和客家文化有兴趣。曾任中学历史教师、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1998年吸收为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在职其间兼职及短期借调文化部门,2009年在梅县松南中学退休。先后聘为梅州市《客家人》《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顾冋、《梅州侨乡月报》特约撰稿人。在国内的二十余家刊物发表文章约千篇(含网站)。编著有《客家乡情》《客民俗风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闽粤梁氏宗祠通览》等书8本,2009年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聘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对客家文化有研究,曾邀请参加文化梅州学术研讨会、成都第七届客家学学术研讨会、西安客家学研讨会、赣州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宁化石壁客家论坛等学术研讨会,有学术论文在在华南理工大家客家研究所、嘉应学院、北部湾大学(广西钦州学院)等刊物发表。
(0)

相关推荐

  • 梅州各区县进士、举人、解元概况

    梅州历代解元名录(29名) 文解元 谢天佑(梅县)元朝延祐五年(1318)戊午科解元 盛端明(大埔)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科解元 李士淳(梅县)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科解元 叶著(梅 ...

  •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各有什么不同?

    作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进士身份一直让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能考上进士也算触碰到学习道路上的"天花板"了. 然而,同样是高中进士,却又按照成绩名次被严格划分成三个不同的级别, ...

  • 梁德新‖梅州民间钟表收藏

    梅州民间钟表收藏 文/梁德新 位于梅州市区文化公园附近的"月亮湾古董城"的一.二层共有八十多间古玩店.每月初的第二个星期六,广东.福建.江西的文物商人会前来"月亮湾古董城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梁德新‖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文/梁德新 1966年秋至1968年秋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揪斗资产阶级当权派,红卫兵大串联,有些地方还发生武斗,全国乱哄哄 ...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

  • 梁德新║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2亿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大国.现在的老人有如下现象,他们在家除了看书.看报.看电视外,似乎与社会半隔离,产生了失落感和孤独感.有的老人住在家里,深居简出,生活单调 ...

  • 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我曾到广州的人才市场应由聘. 2009年7月,我从学校退休.8月上旬我到深圳.广州的亲友家住了几天.有一天,我到广州天河书城的买书,10楼 ...

  • 梁德新║打工仔看理论书

    打工仔看理论书 梁德新 我有一个亲友在福建永安县林业局工作,他介绍我到永安县做工.1975年冬至1976年春,我在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做工.岩头村是个约三百人的山村,当时有50余个外地人做工,这 ...

  • 梁德新║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梁德新 如何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我是依自已的兴趣爱好去生活的. 我退休已12年,大部分时间住在儿子家.现在我的孙儿们已读书,烧火煮饭买菜的事由妻子负责.远亲不如近邻,我与邻居和睦相 ...

  • 梁德新‖回忆我在福建永安做工的日子

    回忆我在福建永安做工的日子 梁德新 1975年,我有一个亲友在福建永安县林业局工作,他介绍我到永安县做工. 为了生活外出谋生 那时我是因家乡的粮食紧缺,家庭生活环境不好到福建做工.我的要求是只要有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