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发现世界
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法)普鲁斯特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but in having new eyes.
在两年前,我试着将我的其中一门课从教师单独讲授的方式改成了小组任务模式。某节课中有个环节是“夸一夸”。背景是:每个小组都制作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海报,画画的功底自然是不同的,每张海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任务要求:请在除自己小组之外的海报中,挑一张海报,来夸夸它的优点,优点条数越多,夸奖人所在组得分最多。不能重复夸(同样的观点)。第一次做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其实有点担心,大家能不能夸出来啊?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但是发现别人的优点真的不好说了。出乎我的意料,班级的团结氛围异常的好,每一个小组都认真的去夸了别组的海报,而且轻轻松松列举了5点以上的优点。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我说指出缺点的话,估计这个课是没法上了不说,估计后面再布置小组任务,估计同学们都不爱搭理我了,谁又会喜欢被批评呢?)
要不奥古斯特·罗丹,怎么会说:“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一个固定思维中去,或者说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很容易锁定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中,以至于我们看熟悉的风景不再是美丽的风景,看到熟悉的事物不会有其他的想法。发现开始于观察,观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沉思。或者说,我们需要转换我们的视角和焦点来发现我们的这个世界。
我们每次观察的视角都仅仅是挑选了一部分信息,而忽略了其他的信息。所以我们周围所谓熟悉的世界,值得我们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和发现。比如读一本书,我们通常第一遍时快速浏览,囫囵吞枣的过去,明白了大致的意图;第二遍可能就会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第三遍可能会去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第四遍……再比如,我们做题时,会先把题目搞懂,做出来即可。再细细推敲,到底为什么这样解题,有没有别的方法?进而可以发现这道题目后面考察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最后可以思考到这道题还能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不是让我们真的把书读到一百遍,而是要细细的琢摩和体会,书中所体现的内容和涵义有很多很多。我们看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也需要变得立体化、多角度、多方面的来认识我们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