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铁汉柔情,《多宝塔碑》书法的媚和俗,雅俗共赏流传千年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827669880909746977%22%7D&n_type=-1&p_from=-1
唐代的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巅峰,至今难以逾越。而在唐楷当中,颜真卿就是这一群山峰中的高峰之一,其他如欧阳询、柳公权,再加上元代的赵孟,被誉为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很多,而且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风格上多少是有些区别的。粗略的来分的话,可以分为早期和成熟期。早期书法代表作就是《多宝塔碑》,成熟期就是颜楷艺术风格相对已经定型,代表作有《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等。
说起颜真卿的书法,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非了不起的书法家,一方面他可以横刀立马,平定叛乱;一方面他能正襟危坐,挥笔翰墨。因此,他的书法,特别是成熟期的书法,是有着一种浑厚的力量感,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与我有同感的。
但是,早期的颜真卿书法代表作《多宝塔碑》则不同,《多宝塔碑》一直以来都是初学书法的重要教材、范本。此碑书写得严谨,用笔和结构都经得起推敲,这一点无可置疑。
郭虚己墓志
而且在一千多年来,《多宝塔碑》一直都是颜真卿最早的书法作品,这种地位一直到1997年《郭虚己墓志》的出土;2003年《王琳墓志》出土,《多宝塔碑》从创作时间上来说,就只能排第三了。
《郭虚己墓志》比《多宝塔碑》早三年,《王琳墓志》比《郭虚己墓志》还早八年,这使得我们对颜真卿早期的书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王琳墓志》
《多宝塔碑》在历朝历代的评价都很高,也是学习颜楷的重要法帖。甚至很多老师都建议初学可以学《多宝塔碑》,而不要学《麻姑仙坛记》等晚年作品。
因为《麻姑仙坛记》是晚年的作品,因此书家一生养成的书写习惯都在里面。而这种积习对于初学者来说,未必是好事,因为显得过于老练了。元代赵孟也曾说过,担心很多人学颜真卿书法,结果颜楷的筋没有学到,写得字倒成了墨猪了。
麻姑仙坛记
而《多宝塔碑》则不同,没有晚年的积习,用笔严谨,结构精严。
不过,今天我们不是说《多宝塔碑》有多好,而是要说一些关于此碑的“坏话”。事实上,关于此碑的批评历史上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因为好评太多,“差评”被湮没了,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多宝塔碑
当然,大家需要明白的是,书法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今天讨论《多宝塔碑》的缺点,并不代表它不优秀,只是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它。
历史上对于《多宝塔碑》的不同评论之声,主要集中在字体的“媚和俗”上。可是,说起书法的“媚和俗”放在颜真卿身上,合适吗?这顶帽子好像应该扣在赵孟头上吧。颜真卿的楷书应该是“大气磅礴”、“浑厚”、“盛唐气象”的代表啊?
多宝塔碑
其实啊,在艺术上能做到雅俗共赏,那才是真正的大家。好比唐诗中的白居易,他经常把自己的诗读给不识字的隔壁王奶奶听,王奶奶都听得懂,这不正是白居易了不起的地方吗?没一定的功力,哪能做到这一点。
明代的孙鑛曾经这样评价《多宝塔碑》:“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大抵字必带俗,乃入时眼,乃盛行”。
孙鑛分析得很是理性,世上的人不是人人都高雅的,能入得了每个人的眼睛,就必须放低身架,让字流俗起来。
这两句话让我们从另外一个方面去审视《多宝塔碑》,此碑结体过于整齐,用笔过于严谨,过于强调作品的整齐划一,而少了书法的生动活泼,这样就陷入了一种刻板。
多宝塔碑
中国书法史一直以晋人书法为最高格,“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晋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而唐人书法则更加注重规范。《多宝塔碑》是唐楷的代表作,少了些韵味而多了一份严谨的法度,这是当时大时代的产物。
另外,我们细看《多宝塔碑》,就会发现此碑的书写线条实在是太过于千篇一律了。当然,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说成是书家的严谨、工整、规范,但同时也代表了呆滞、缺少变化。
此碑文字的转折之处,更是太过整齐划一,起收、转折之处刀意太浓,而少笔意。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经说过,颜真卿家里专门是有书僮负责给他刻碑的,刻碑的时候,用刀有意对书法用笔加以修饰。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修饰,因此自然的味道少了,人工的东西多了,因此呈现出了我们所见的这种“媚和俗”的面貌。
颜真卿《告身帖》疑
当然,今日我们只见到了颜真卿《多宝塔碑》的刻本,而没见过他的墨迹书法,自然很难比对刀刻与墨迹的异同,这当然也是历史的遗憾。
所以,我们所说的《多宝塔碑》的“媚和俗”,只是纯书法的一种讨论,不能归于定论。《多宝塔碑》依旧是学习唐楷的最佳范本之一,而这一点“媚和俗”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颜真卿的铁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