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流传后世的“草书秘籍”,搞懂了这1...

王羲之流传后世的“草书秘籍”,搞懂了这1166个字,你的书法能有大成!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件值得毕生临摹的旷世法帖,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当你将这两本帖当中的任意一件学透了之后,你对于书法的理解,将卓然于众人之上!
这两件作品都与王羲之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一件是唐太宗为了纪念唐玄奘,敕令怀仁和尚团队40余人,花了25年的时间,利用王羲之传世的墨迹进行了一项史无前例极为浩大的集字工程,编成了著名的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这件作品无论是笔法、字法、章法都值得你毕生揣摩,后世学“二王”的名家当中,无一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件作品的启发。
另外一件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十七帖》。
首先有一点需要普及,《十七帖》不是十七本字帖,而是因为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这件作品一共有29件作品,乃是汇集了王羲之从永和九年到升平五年,这14年间写给他的好朋友周抚的29封信。
从梁武帝朝开始,皇家就已经开始大肆搜集王羲之的法帖真迹了,到了唐太宗时期,皇宫内府当中所藏有的王羲之真迹已经有3000多纸了,当时,唐太宗命令当时的弘文馆“馆主”褚遂良将这些王羲之真迹做了整理归类,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把类似的作品做了细致的分类。
而其中这20封书信便从中脱颖而出,论及书法格调和艺术气息,无作品能出其右者。
这件《十七帖》问世以来,成为了一部“旷世神帖”。
《十七帖》通篇乃是以极为精雅的草书写就,每一个字都是极为标准的“草法”范本。在《十七帖》问世之前,书坛还未曾见到标准的草书范本,世人对于“草法”的理解,也存在着诸多的分歧,而此帖一出,就好比一部草书“教科书”。
后世的书法名家在草书创作的过程当中,其最高依准便是这件《十七帖》。
从书法的技巧上来看,《十七帖》 的笔法乃是最为纯正的晋人笔法道统,其字法的变化方法也极为多重,这种变化的技巧极其精微,乃是一种孙过庭所谓“复归平正”的高妙境界,这种变化意境蕴含在了平正当中,是一种动态上的微妙平衡,而要想察觉到这一点,非得有极深的临帖功夫不可。
这种纯正的用笔手法和精微变化,完全适用于楷、行、草当中,这三种书体的用笔手法和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互通的。
而《十七帖》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此作乃是刻本,对于初学者很难领悟其笔法精髓,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后世高手的一件墨迹本临作,从米芾到赵子昂再到王铎,几乎人人都曾有临作传世,而数百年来临摹最接近原作的乃是明代的朱大有。、
朱大有临摹的《十七帖》再现了王羲之的笔法技巧和变化规律,临摹《十七帖》,以此帖对照原作临摹,方有事半功倍之效。
如今,我们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朱大有临《十七帖》原作进行了博物馆基本的超高清宣纸1:1复刻,复刻出跟原作相似度在99%以上的作品来,极为精彩。
欲购此朱大有临《十七帖》全卷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