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观巴黎油画记-薛福成

READ

观巴黎油画记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之中者。
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斯二者盖皆有之。
作者简介

继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之后,1883年又爆发了中法战争。翌年,法军进攻镇海,身为浙东主要长官“宁绍台道”的薛福成,与中国军队一起,击退了法国舰队的进攻,配合越南战场和台湾战场,给法国侵略者以严惩。但由于清廷的腐败,于188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条约》。1889年,薛福成被任命为出使英、法、比、意四国的大臣,驻节巴黎。第二年春,在巴黎参观大型油画《普法交战图》。本文是他的观后记,旨在激励国人在强敌侵略的危急关头,发愤图强,挽救民族的危亡。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段记述参观巴黎腊人馆的情景。

作者以生动的笔调,重点描绘了蜡人制作的精美,具体从三个方面着墨:一是形象的惟妙惟肖,在形体、态度、头发、肤色、长短、肥瘦等各个侧面,说明每个蜡像都是“悉仿生人”,和真人一模一样;二是人物的众多,所制蜡人都是“有名者”,即各个阶层的知名人物,上至“王公卿相”,下至“工艺杂流”,只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均为“留像于馆”;三是突出蜡人的姿态生动,栩栩如生,作者一连用了八个“或”字,刻画了各个蜡人的不同姿态,有立的,有卧的,有坐的,有俯的,有笑的,有哭的,有在饮酒,有在下棋……蜡人的艺术形象有声有色,充满动态。作者得出的结论是:“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未到此为止,还要深情加上一句感慨:“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这个“亟”字,是“屡次”的意思,也就是说作者在参观时,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赞叹着艺术大师们制作蜡像的高超技艺,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第二段是一、三两段之间的过渡。

古人兵法有云:“欲擒故纵。”作者着力描绘制作蜡人的精美,只是全文的一个铺垫,目的是为了衬托油画的更加精美。但是,作者已经把制作蜡人的艺术水准叹为观止,文章怎样才能作180°的大转弯呢? 忽然,文中出现了一名“译者”,说油画才是西洋艺术的“绝技”,鼓励作者前往参观,看一看大型油画《普法交战图》。这一突如其来的插曲,不仅指出这幅油画艺术的卓越绝伦,同时点明这幅油画在当时法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使全文的转折顺理成章,真乃神来之笔。

第三段为全文之主体,着重记述观看油画的感受,包括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记述油画馆的建筑特点:“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全方位、立体形的布置,给人以身入其境的感觉,为后文张本。

第二小节描写两军交战的画面。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写战场的地形,包括城堡、冈峦、溪涧、树林等等,作者用“森然布列”四字加以总括,渲染了环境的森严感和紧张感。接着,写两军的战斗人员,作者以动态的笔触,连用八个“者”字,具体描绘在战斗中的两军士兵:前进的、潜伏的、狂奔的、紧追的、开枪的、燃炮的、搴大旗的、挽炮车的,“人马杂遝”,战斗频繁,场面紧张。再接着,是写“巨弹堕地”时的残酷景象,“火光迸裂”的结果,被轰击的建筑,是“断壁危楼”,庐垣被烧成赭红和灰黑;被轰击的军士,是“折臂断足”,血流满地,尸体遍野。法军惨败的情景,历历在目,作者用“令人目不忍睹”六个字作了概括。最后,描写战场的环境,无论“仰视天”也好,“俯视地”也好,斜月映川原,显示出一片凄清,从而进一步烘托了战场氛围的无比悲凉。

第三小节写作者观画时的感觉,几乎到了把自己置身于战场的地步,直至用手去抚摸时,方才发现正在参观油画,方才发现是“壁也,画也,皆幻也”。这一如梦似幻的不寻常描绘,固然是为了高度赞叹《普法交战图》逼真的艺术效果,是作者对这幅油画高超技艺的文学性的总结。与此同时,也是与前文“一大圜室”展览厅的布置相呼应,突出了法国人绘制和展出这一油画的用心之深。

第四段,点明法国人制作这幅油画的目的。

法军是薛福成在中法战争中的老对手。法国人“好胜”的心理,作者是一清二楚的,因而提出了一个疑问:“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文中通过译者的口吻,说明这是用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的。三个短短的排比句,把法国人作画的目的彻底地揭示出来。作者不由得用“其意深长”的高度感慨,作为对这一“目的”的评价。

事实正是如此。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被迫割地赔款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激励国民思图报复。当时,法国议会在巴黎新建了一个舞台,集中演出描绘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惨败的戏剧。艺术家们纷纷以这一题材创作剧本、小说和油画。《最后的一课》、《二渔夫》、《普法交战图》等作品,都诞生在这一时期,其用心之深,可见一斑。

第五段,抒发作者观画的感想。

普法战争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但作者在观看描绘这一事实的油画后,却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此画果真邪,幻邪? 幻者而同于真邪? 真者而同于幻邪?”其用心可谓良苦。因为,油画的运幻如真,作者已在前面讲过了;把历史的“真”用艺术的“幻”表现出来,目的是为了激励国人发愤图强、誓雪国耻,这一明确的意图前文也已经讲过了,为什么还要重复提问呢? 十分明显,作者是有感于中国的命运而抒发的感慨。自1840年以来,列强步步入侵,清军节节败退,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接着一个,老大的中华帝国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如果中国人再不“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更待何时?作者忧国忧民之心,迫切而又激越,于此跃然纸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抒发观看法国油画之情,实为抒发作者的爱国之心。这,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文章在写作上颇有特色。一是描绘人物的运动感和描绘环境的立体感,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身历其境之感。二是用词的简洁与繁重相结合,读来有目不暇接之感。简洁的,如以“黔”、“赭”两个色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把猛然焚毁大片房屋的惨象醒目地突现出来;繁重的,如连用8个“或”描写蜡像的多姿多态,连用8个“者”写活了两军的战斗场面等等。三是句式对偶和排比的反复运用,读来整齐匀称,颇多凝重感,加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四是在许多段落提出启发性的疑问和在段落的结尾处写上意味深长的结语。如听到译者说明法国人绘画的目的之后,作者用“则其意深长矣”作结;在全文结束时,用“斯二者盖皆有之”作结等等,不仅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意蕴;而且发人深省,令人深思,强化了文章激发国人奋发图强的目的。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号庸盫,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已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品读好诗词

品读经典 品读好诗词

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

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0)

相关推荐

  • 鲁昂城与两百岁的福楼拜

    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尤其以小说<包法利夫人>享誉世界.2021年是福楼拜诞辰200周年,他的家乡鲁昂为此举办了一 ...

  • 人造奶油与黄油的战争之一

    拿破仑三世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他在政治上开历史倒车,复辟称帝,连年征战(包括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贸然发动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德意志帝国崛起.但他在经济方面却颇有建树 ...

  • 【古文探奇】游荷叶山记-袁中道

    品 READ 读 游荷叶山记 予别丘墓三年矣.今年夏,始与二弟至里中拜于松楸,而憩于先居,先居傍有荷叶山,乔木千章.今日诸叔偶不见召,日暮无事,乃与二弟步于山中.择高阜处,藉草而坐.因思儿时常骑羊来此 ...

  • 【古文探奇】西子湖拾翠余谈-古朴山房记

    品 READ 读 古朴山房记 崇祯庚午秋,多士试会城.渊儿虽幼冲,亦乐观其盛,况西湖风景,时切梦怀,遂于八月十三日携儿下舟,吴友好之,附载书画玩好.时天朗气清,风顺帆饱,自学绣而万寿山,自皂林而石门镇 ...

  • 【古文探奇】峨眉山行记-范成大

    品 READ 读 峨眉山行记 峨眉有三山,为一列,曰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其摩霄,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现之所.自郡城出西门,济燕渡,水汹涌甚险,此即雅州江.其源自嶲州邛 ...

  • 【古文探奇】西溪记-林纾

    品 READ 读 西溪记 西溪之胜,水行沿秦亭山十余里,至留下,光景始异.溪上之山多幽倩,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溪行数转,犹见秦亭也. 溪水濯然而清深,窄者不能容舟.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溪 ...

  • 【古文探奇】东游略记-元好问

    品 READ 读 东游略记 丙申三月二十有一日,冠氏赵侯将会行台公于泰安.侯以予宿尚游观,拉之偕行.凡三十日,往复千里,而在鞍马者八日,故所历不能从容.然亦愈于未尝至焉者,因略记之,以备遗忘. 郭巨庙 ...

  • 【古文探奇】游慧山泰园记-邵长衡

    品 READ 读 游慧山泰园记 慧山诸园,可游者五六,而秦园以胜闻.余自吴阊归,舣舟山麓,呼一僮循扉入.时宿雨初霁,落英委磴,新禽弄声.龙山爽气扑人,眉睫间,苍翠欲滴.泉虢虢石罅中,鸣声乍咽乍舒,咽者 ...

  • 【古文探奇】 拟岘台记​-曾巩

    品 READ 读  拟岘台记 尚书司封员外郎晋国裴君治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 ...

  • 【古文探奇】化洽亭记-沈颜

    品 READ 读 化洽亭记 宁国临县迳之东南,古胜地也.顷属兵兴以后,尽目芜焉.稂莠蔽川,嘉树不长.氛烟塞路,清泉不发,幽埋异没,谁复相之?是邑汝南长君,治民有廖,任人得逸,乃卜别墅,就而营之.前有浅 ...

  • 【古文探奇】宝界山居记-归有光

    宝界山居记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喂,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子卑稚,不足以极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