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廖耀湘十万大军为什么在彰武停滞不前?他有难言之隐

在老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里,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无梁店以南,魏家窝棚以北,大约1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围住了廖耀湘第9兵团5个军12个师和特种兵10多万人。其中,国军五大王牌军就有两个在东北野战军的包围圈里,分别是新1军和新6军。

这时候,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都禁不住表示疑问:“这个廖耀湘,出营口也好,回沈阳也好,五天以前他干什么去了?”意思是说,如果在五天前,廖耀湘就能够当机立断地作出回沈阳,或者出营口的决定,恐怕也不至于被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包围得严严实实的,危在旦夕。

五天前,廖耀湘在哪里?

彰武。

彰武今天是隶属于辽宁省阜新市的一个县,清朝时因为地处柳条边门彰武台边门外而得名。辽沈战役爆发后,廖耀湘率领第9兵团组成西进兵团,从沈阳出发,向锦州攻击前进,与从葫芦岛出发的侯镜如东进兵团形成东西夹击。按照正常情况,廖耀湘应当一路西进,直取锦州。没想到,廖耀湘耍了一个“花枪”,带着大队人马往西北方向攻击,占领了彰武。

在东北战场,廖耀湘第9兵团是几十万国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野战兵团,实力不容小觑。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必须搞清楚廖耀湘的指挥意图,才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这时候,东北野战军二局(无线电侦听部队)报告,廖耀湘第9兵团驻扎在彰武一带时,无线电处于完全静默状态,侦察台无报可抄。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得出结论:“大兵团作战离不开无线电联络,没有无线电联络就可以判断,廖兵团肯定是在原地按兵不动,犹豫不前。”

于是,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部看出了廖耀湘第9兵团,果断调兵遣将,将攻打锦州的主力部队调集过来,包围了廖耀湘十万大军,最后将其歼灭。

俗话说:“兵贵神速。”廖耀湘为什么要在彰武停滞不前,像东北野战军司令员说的那样,“干什么去了”?

是因为廖耀湘打仗很烂吗?

这倒不是。

廖耀湘是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的高材生,又曾经到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之一的法国圣西尔军校公费留学,并以机械化骑兵专业第一名成绩毕业。廖耀湘的军事理论知识,是非常扎实的。

不仅如此,廖耀湘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以教导总队骑兵队少校连长的身份投身戎马生涯,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等重要军事行动。当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时,廖耀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行动,在第二次缅甸战役里表现得非常抢眼,成为了国军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6军军长。

由于既有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指挥作战经验,廖耀湘才能够作为黄埔军校出身的嫡系将领,被当作栋梁在培养,一路提拔,青云直上,因而卫立煌才会笑他是“天子门生”。

真实的原因,是廖耀湘面临着3种不同的意见,每一种意见他都不能违抗。

第一种意见来自于南京方面。南京方面一再要求廖耀湘率领第9兵团向锦州方面攻击前进,与侯镜如东进兵团齐心协力收复锦州。

第二种意见来自于沈阳方面。东北“剿总”司令官卫立煌坚持要廖耀湘率领第9兵团返回沈阳,为此已经派工兵在途中的几条河上架起了浮桥。

第三种意见来自于葫芦岛方面。东北“剿总”副司令官杜聿明要求廖耀湘率领第9兵团向营口转移,乘船离开东北战场。

这三种意见都有道理,但都存在致命的缺陷。从东北野战军的手里收复锦州,对于廖耀湘第9兵团来说,几乎是痴人说梦。逃回沈阳固然不失为一条退路,但仍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在东北野战军强大的攻击力面前,沈阳能坚守多久?看起来向营口转移的可行性最高,可营口有足够的舰船,供廖耀湘十万大军及时转移吗?

由于3种意见截然不同,廖耀湘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痛苦难言,因而在彰武停留了好几天,最终酿成苦果。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优柔寡断的廖耀湘并不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败在东北野战军手里实属必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