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指南——全科医生如何进行慢阻肺患者的基本药物治疗?
本文来源:王凤燕,张冬莹,梁振宇,苏冠升,郑劲平,陈荣昌。面向全科医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3660-3663,3677.
作者:王凤燕,张冬莹,梁振宇,等
通信作者:陈荣昌,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1年3月,我国发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指南)。我刊特邀陈荣昌教授团队对2021年修订版指南进行了面向全科医生的要点解读,本文重点解读内容为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药物治疗。
基本药物治疗
修订版指南指出:慢阻肺患者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后,应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长期管理。稳定期药物治疗是长期管理的核心内容。全科医生应掌握稳定期慢阻肺的基本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药物治疗的基石,吸入剂型为首选,其中短效药用于按需缓解症状,长效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在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包括:
(1)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主要包括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等;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主要包括沙美特罗、福莫特罗、茚达特罗等。
(2)抗胆碱能药物: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主要包括异丙托溴铵;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主要包括噻托溴铵、乌美溴铵和格隆溴铵等。
(3)茶碱类药物:常见的有茶碱、氨茶碱、多索茶碱和二羟丙茶碱等,可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可与LABA联用,效果优于单用LABA。
茶碱类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容易获得,但需注意茶碱制剂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患者出现心悸等症状时应到医疗机构监测心律;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伴有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或持续发热患者,应酌情减少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
吸入用药与口服给药相比具有输送效率高、治疗指数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已有十几种常用的吸入装置,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吸气流速、手口协调能力、药物可获得性和价格等各方面因素,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图2)。当全科医生在患者长期管理中发现所用吸入装置不适合患者时,应转诊或建议患者到二级医院就诊选用更合适的吸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