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易经残卷·萃》上古伏羲时代(草稿)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文言:(原缺)
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本卦讲述的可是大局,天下万国也。
王假有庙:王,就地位而言,无褒无贬。大都有其位而无其德也,如虞舜、夏禹之流。故曰王。在当时,虽有伏羲、唐尧这等人才出现,可惜这是特例,不能算数的,是以仅言其位,曰王。假,借用,利用。在伏羲时代,我东亚之所以能统一,是因为民众们都响应中正者的号召,所以才能统一,才会化成天下。王权之所以诞生,并得以延续,那是因为王者在借助这些领导者时,曾经象儿女们孝敬父母那样为佗们办事情,谋利益。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因此这些领导者也希望自己能够象王者一样,以回报王者。故而出现了那种和谐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那种向榜样学习的思潮,不过这其中存在大量的装样子现象,使得这种相互帮助的传统在质量上大打折扣。
庙,宗庙社稷也。国家也。
利见大人:见,令之体现出来,使人了解佗。这里指沽名钓誉。利见大人,追求表现出那些伟人的那个样子。这些伟人的言行端正有度,大家都照着伟人的样子做,故曰“聚以正也”。可惜这不过是照猫画虎纸上谈兵罢了。佗们并没有真的按照佗们所说的做。利有所往也。
用大牲:彼此结盟,“无此疆尔界”也。顺应天民们的那种天下一家的诉求。
除戎器:对武器进行管控。防患于未然也。
戒不虞:戒:劝诫,告诫。戒不虞,警告那些不给某些人好脸儿的人,防止佗们乱来。
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其,王者也。王之所聚,公侯也。物,人也。按理说,王公大臣应当都是贤者,从佗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至少也得是君子之情衷。可惜事实却是:这些王公大臣当中啥样的人都有,只要看一看这些王公大臣,我们就能了解天下万民的全部情形。良莠不齐也,让人大跌眼镜。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文言:(原缺)
有孚不终:开始的时候,佗还真就不错,能够按照先贤的样子做。遗憾的是,后来佗变了,总需要让人斧正。
号:号令,号召。
一握:小之貌也。堂堂的一位君主,张一回口就得到这么一把东西,太磕碜了!。
往:走开,离开这里。这里指贤者弃之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文言:(原缺)
引:拉,牵挽
禴:四时之祭的祭名之一。春曰祠,夏曰礿(禴),秋曰尝,冬曰蒸”, 也泛指族人聚餐。 “禴祠蒸尝”有国家太平的意思。
孚乃利用禴,这些人非常迷信,佗们一旦信服先哲,先哲就趁机把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揉进佗们所推崇的理念当中,以潜移默化佗们。《易》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故无咎也。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是为办法。道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小吝。上巽也。
文言:(原缺)
萃如:大家在一起,说啥的都有,乱乱的。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毅然离去,没有毛病。不过这样做会在名声上有所损失,因为那些在上位的执政都很中正。贤者之所以离去,过在民众,不是执政的毛病。
嗟如:自以为是。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文言:(原缺)
大家聚在一起,却没有人责怪他的这些错误。《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庄子》:“无功功成者毁名,成者亏。”悲夫!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文言:(原缺)
有位:即执政也,当头头。
将诸位头头聚到一起商议事情,这样做没有过错。佗们之所以莅临,并不是信服这位王者,而是出于责任。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文言:(原缺)
面对斧正,表示后悔,有改正的表现。都哭了。不安其上,意思是说他犯下的这些过错,令王者不得不放弃休息,动身前来讨伐。
人家都“顺以说”,可是这些人就是不听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