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古建筑
不同时代的中国建筑,有不同时代的风格。如何把不同风貌的古代建筑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给读者,是“90后”学者高晓勇一直思考的问题,由他所著的《图解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此展开了有益探索。
该书中的图文皆出于高晓勇之手,他对文字进行了形象化、通俗化处理。将搜集到的古建筑图纸进行提炼和简化,以手绘的方式进行了呈现。在目录上,前七章介绍的是历朝历代的建筑,后一章介绍的是乡土建筑,这样的编排方式保证了各章节内容的整齐和协调。
中国建筑的源头,是伴随原始社会的诞生而萌生的。原始社会有木骨泥墙房屋和干阑式房屋两种形式,前者从洞穴居住而来;后者从巢居而来。到了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河姆渡、河姆渡、红山四大建筑文化对后世的中国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中,已出现了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是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连接木结构的方式,既美观也实用,是中国建筑的精髓所在。
至隋唐时代,古代建筑已臻化境。现今依然存在的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是唐代建筑的精品杰作,高晓勇绘制了两塔的图样,在简介中阐述了两塔的不同建筑形式,特别指出小雁塔巧妙地融合了印度和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建筑特色。往深处想,可印证出唐代中期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的频繁。妙趣横生的“双雁”塔图配上简单明了的文字,即使是建筑“门外汉”,想必观后也能了解知悉。
在论及明清建筑内容时,高晓勇以“建筑风格的定型与古代建筑史的终章”为题,他例举了北京紫禁城、曲阜孔庙、承德外八庙、苏州拙政园、八达岭长城等中外闻名的建筑。他还用一个章节浓墨重彩介绍了明清家具,家具与建筑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它直接映射出明清时期的审美理念,即明代在意简洁,清代注重繁复,对比两时期的建筑也能看到这样的特点,但这只是停留内部的装饰结构。在外表上,明清建筑和其他朝代建筑一样,都显得较为平和含蓄,这显然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大特点。
不同年代的古代建筑无疑是“和而不同”的,它们深深依附在中国文脉之上。今天的建筑,如何舍弃表面的“仿古”,而深入地从古代建筑中汲取精华养分,是当今建筑者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故以为,《图解中国古代建筑史》值得各界人士,尤其是建筑者们一看。
(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