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吃到巧克力大发雷霆,为什么妈妈不制止反而还跟孩子打架?

她是一位医学编辑,家里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
妈妈们都晓得,男孩子,又是在七八岁这样的年纪,那个调皮捣蛋劲儿堪比逃脱了五指山的孙猴子,没有个观世音菩萨赐下的紧箍咒,那可是很难“降服”的。
可是这位幸福妈妈,却将自己家里的这位孙猴儿收拾得服服帖帖。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孩子哭着闹着要吃巧克力时,这位妈妈时如何通过一次“史前大乱斗”的游戏,将大闹天宫的皮猴儿变成斗战胜佛的。
本期分享:个人成长营6~9期学员 幸福的花
本期辅导:莲子老师
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孩子
最开始加入个人成长营,我是抱着一种未雨绸缪、面向未来的心态加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也可以说是为了孩子来学习成长。
起初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也未发觉太多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
但入营以后,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老师的贴身辅导,我才明白:即使生活顺畅,也有很多可以整合、改变的地方。
在个人成长营里,我学会了情绪处理、认识自己的内在,发现自己的阴影、成长自己的精神胚胎,用一致性沟通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
用更通俗的话说,当面对一个冲突的时候,我有能力觉察到自己以及对方的情绪,识别出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东西,从而做出更合适的行动选择。
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不知道各位妈妈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困惑:
之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心情不错,那对孩子任何不如意的地方都还有沟通的可能;
如果今天自己情绪不佳,孩子的一点点小问题都有可能成为点燃我这个爆竹桶的小火苗。
但加入成长营后我了解到,在我们和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情绪过载,要先照顾自己。平时也多照顾自己。
这就好像飞机上的安全指示,当氧气面罩落下来时,带小孩的成人要先迅速给自己带好,再给孩子带好。
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是很需要智慧的,但是更需要稳定而又有承受力的情绪。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保证自己给孩子情绪处理能力的基础性前提。
当自己的情绪处在快要失调的边缘时,要赶紧停下来先处理自己的情绪,不然自己的认知功能也会失调,孩子的情绪会变得更加糟糕。
平时也要多照顾好自己,保持自己心情轻松愉快平和,离自己的警戒线约远就越有对孩子情绪的承载能力。
那些觉得孩子最重要,自己不重要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好好想想这一点哦!

先回应情绪,再回应问题

说一个最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吧。
有一天中午放学后,孩子非常想吃巧克力,姥爷考虑到孩子正在换牙,回去又要吃中午饭了,这样吃零食不太好,所以没给孩子买。
没想到一回家,孩子就乱发脾气,还扔东西。
当时我正在厨房做饭,过来和他聊:妈妈看到你很生气,是上午在学校有什么事儿发生吗?
孩子很不配合,拒绝任何回应,只强调一点——要吃巧克力。
我因为还在炒菜,所以当下没有时间和孩子深入地聊下去,就先跟孩子说:你自己先处理一下情绪,和生气、愤怒呆一会儿,妈妈先去做饭。
在我做饭的过程中,孩子还在客厅大吵大闹,一会儿听到咚一声摔门声,自己拿着零花钱出门买东西去了。
饭做好,我就自己开吃,一会儿臭小子气呼呼回来了,下去溜达一圈没买。
要吃饭,我就帮盛好,和啥事没发生一样。
吃完饭,孩子要用手机听课查资料,也让他查了百科,看了知识介绍视频,觉得他情绪缓解的差不多了,我就发出邀请:“吃饱了喝足了聊个几毛钱呗”。
儿子继续抗拒不配合,言语也冲,吼着说“没啥事,有啥说的,就是要吃巧克力!!!”
我说:“你怎么和妈妈说话呢?看样子不给你点颜色,你不知道你妈的厉害!”
然后我就开挠,儿子笑着反击,我俩对挠,然后对打,然后和蒙古族摔跤一样对阵。
接着又角色扮演,他是剑齿虎,我是丛林狼,我们在搏斗,儿子起名这个游戏叫“史前大乱斗”,我们从椅子上打到床上,打到地上,打到天上(高低床二层),打了多半个小时,打得筋疲力尽,笑到肚子抽筋,儿子要中场休息。
休息时我和他聊天,让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捡起了乱扔的东西,把家收拾回原来的样子。
休息了一会儿,儿子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开始下半场“史前大乱斗”,让我重新选择角色,他是剑齿虎,我是美洲豹什么什么的,我都没选,我用很嗲很嗲的声音模仿台湾腔说“人家是松鼠妹妹”,
然后和他对话,用特好玩的表演告诉他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情绪。
儿子也是直男一枚,受不了他妈这么妖娆疯癫,笑着连声求饶,直说知道了,以后不敢了,我们才结束游戏。
儿子哼着小曲认真看书去了。
接纳孩子的情绪,规范孩子的行为
这个生活案例发到辅导群后,我也特别惊讶自己和孩子的变化。
如果在加入个人成长营之前,我肯定会特别生气的,和孩子是争对错,也会给他贴标签:“你这都成啥样了,没大没小,没教养”。
同时也会怀疑自己:怎么尽心尽力就教育出这么一个娃呢,更会担心小小年纪就这样,以后怎么办?总之,会对自己和孩子有各种评判。
但经过在成长营浸泡了一段时间后,首先我有能力做到情绪平稳,然后按部就班的先做饭、吃饭。孩子买巧克力回来后,我就和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照顾他吃饭;吃完饭以后呢,又陪着孩子聊天,查学习资料。
这是第1步,允许孩子有情绪,寻找机会协助孩子处理并释放情绪。
过了几天后,我挑了一个可沟通时刻,就这件事儿跟孩子沟通以后这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探讨了一下规则,强调了底线和界限,告诉他发泄情绪可以,但是不可以伤害自己、影响他人、破坏环境。
这是第2步,给他立规矩。
接下来,我和儿子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好奇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吃巧克力,为什么当时会有那么大的脾气。
这是第3步,通过好奇来探寻孩子的内在,帮助孩子综合梳理。
这样一来孩子自己表达出他内在正在经历和发生的事情,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情绪背后产生的原因。
原来,孩子最近感觉自己特别孤独,没办法排遣。
孩子说,因为新学期开学,在学校和小朋友有一些交友的困惑,而且同时又因为搬了新家,突然之间身边没有了那些玩得熟的、走到内心的好朋友,生活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充实有趣,深深地觉得孤独又无聊。
于是孩子需要通过吃东西、玩游戏,来排遣这份孤独和无聊的感受。
家里人当时并不知道,孩子那时也是牙不好,正在修补,所以当孩子提出要吃东西时被拒绝。
后来孩子反复提出自己的需求,没想到一次次被拒绝,终于在那天点燃了情绪,来了一个大爆发。
根据孩子的表述的情况,我又跟他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针对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情绪问题和人际互动模式,我又给到他一些小建议。
在这之后,我有意识地把话题带到这些方面和孩子进行沟通,接收他的反馈,看他在实践中践行的怎么样了。
这是第4步,进行了解、反馈。
通过这四大步的沟通,我的感受是:孩子自我的力量在增强,他学会了识别情绪,并且知道情绪无所谓好坏,流通开就好。
而且他能感受到我们家长的松弛和对他的允许,虽然外在表现是“脾气大”了,但对于一个8岁的精力充沛的外向型小男孩来说,这正是他建立自我的方式。
一个看似无理取闹、叛逆的小男孩,一点点的学会了情绪处理,学会了认识内在,成长自己的精神胚胎,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与他人与自己相处。
这正式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老师点评
幸福的这个案例,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
当孩子因为一些事情“莫名其妙”很执拗并且大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会非常暴怒,大多数人会直接暴力镇压。
家长看起来是振振有词,实则糊里糊涂揍了孩子一把,孩子更是糊里糊涂既搞不清楚情绪又搞不清楚挨揍的原因。
这位幸福妈妈已经是我们个人成长营的老学员了。
通过长期的学习了解到:孩子的情绪背后,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于是她很平静地通过游戏释放了孩子的情绪,并且在一个可沟通时刻弄清楚了孩子生气的原因,过程中还对孩子的规则意识、表达情绪的方式进行了教育。
这样就把一个“恶性事件化解成一个教育的机会”,为幸福的这份智慧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