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山遗址M18大墓主人可能是第一代登天子位的黄帝
南阳黄山遗址M18大墓主人可能是第一代登天子位的黄帝
文|黄饮冰
4月15日,有微信朋友叫万象更新的,传来一篇文章,叫做《重大考古发现!南阳黄山遗址发现高等级氏族墓地》,此文有南阳报业传媒在4月15日发布。
根据此文介绍:【南阳城北12公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新石器遗址。遗址位于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百米处一小山丘,山丘海拔150米,高出地面二三十米。1956年春,南阳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这处遗址,63年后的今天,该遗址新一轮发掘出的文物和古迹,震惊了国内考古界:3月中旬,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到南阳调研,83岁的老专家在考察黄山遗址之后,亲笔题写了“中华瑰宝 千年一遇”;4月上旬,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亦亲临黄山考察,并欣然题写“文明在宛”与“独山古玉 黄山天琢”。】【1】
考古成果呢?根据《重大考古发现!南阳黄山遗址发现高等级氏族墓地》一文可以收集如下信息:
1、发现高等级氏族墓。
【在这个被命名为F1的探方内,考古人员发掘出了一座大墓——这座大墓后被命名为M18。一副高大的骨架头枕丰山,脚蹬独山,呈东北西南向安卧墓内。他生前身高应在1.86米以上,左手执弓箭,右手擎独山玉玉钺,脚前约有18个猪下颌骨。探方内同时发现了木质单棺痕迹及石器、玉器、陶器等随葬品。】【2】
【从考古人员进驻考古工地到今天,黄山遗址已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24座、瓮棺葬46座,所有的墓葬皆排列有序、方向一致。其中,尤以这座出土玉钺的大墓最为重要,考古现场有人通俗地称这一大墓为“大王墓”。】【3】
2、罕见的史前玉文化中心。
【1959年,原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队曾在黄山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进行试掘,当时出土了5件独山玉玉制品,其中号称“中华第一铲”的独山玉铲最为令人瞩目。此发现将独山玉开采的历史提前了500余年。】【4】
【此后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也发现,黄山有大量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玉制品、石制器和石片、玉片、半成品。考古界因此认定黄山遗址是一处区域性的玉器加工中心。】
【在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中,联合考古队更有新发现。除了预料中的玉、石器及加工玉、石器的各种工具外,考古人员还惊喜地发现了两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作坊。这两处大作坊呈长方形,地面建筑面积均在120平方米以上,结构十分复杂。此外还发现了与之相应的院内工棚类柱洞、活动面等相关设施。】【5】
【就全国而言,史前玉器制作工场本就不多,像黄山遗址这样保存较好、能与矿产地对应的玉作坊就更少了。连见多识广的考古大家王巍也连称这里的作坊“罕见”。】【6】
【根据目前发掘来看,专家判断这里很可能也是六七千年前的一处玉文化中心,一个大型的玉、石器产地和集散地,这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中原与江汉流域南北文化交流具有特殊意义。】【7】
4月30日,又见到《新一轮的黄山考古发掘出的一位黄帝时期的“大王”到底是谁?》。此文对大墓的情况介绍得很清楚:
他左手持弓箭,右手持玉钺。出土的一具骷髅骨,左手持弓箭,右手擎独山玉玉钺,足部放置大量猪颌骨,随葬玉器、石器、陶器等,为黄帝时期的一位“大王”。他,或与黄帝有关?【8】
以上信息需要过滤一下:
1、M18大墓
(1)一副高大骨架。生前身高可能在1.86米。
(2)墓的方向。东北西南向。
(3)左手执弓箭,右手擎独山玉玉钺。
(4)脚前约有18个猪下颌骨。
(5)探方内同时发现了木质单棺痕迹及石器、玉器、陶器等随葬品。
(6)大墓的时间。从两篇文章的内容看,专家们已经认定这个大墓属于黄帝时期。
2、玉文化中心
(1)黄山有大量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玉制品、石制器和石片、玉片、半成品。
(2)发现了两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作坊。这两处大作坊呈长方形,地面建筑面积均在120平方米以上,结构十分复杂。此外还发现了与之相应的院内工棚类柱洞、活动面等相关设施。
(3)“掏心法”工艺来制作手镯。
(4)玉文化的起始时间在距今6000年~7000年。
根据万象更新介绍,遗址已经发现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内涵。下层还有文化内涵等待揭开。
根据万象更新传给我的他与一位叫做山里人的讨论记录,可以得知如下信息:山里人认为此墓不是大禹墓,比大禹早,距今4500年前。此墓主人应该是部族首领。下层可能到距今8000年,裴李岗文化。重要在于制玉中心,中原仅见。
由于目前未见考古报告。我只能依据以上信息作出我的判断。
一、南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阳注定是一个文明通道,也是文明之熔炉
南阳地理位置
中国上古的文明南北通道,是三条线,西线是青藏高原东缘,中线是湘江、汉江入中原,东线是古乌江和沿海。大的气温变化,引起的是人和文明的北进和南归,这就是我所说的南北运动。人口的南北运动,是由温变决定的。温度升高,人口会北进;温度降低,人口会南归。这个南北运动,我讲过多次了。
南阳所处的位置,就在中线。在中线,南阳实际上是一个南北运动的中转站。在进入文明时代,中原文化(裴李岗、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及龙山文化)南下,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北上,南阳是必经之地。
南阳是中原文化的南端、江汉文化的北端。所以南阳不仅仅是文明通道,也是文明之熔炉。
所以,史前任何伟大的人物都可能经过南阳,留下痕迹。
三门峡之陕州,有一个庙底沟,在这里,距今5900年形成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在庙底沟地区一直延续到距今5600年。距今5600年到距今5300年,又一次小冰期,气温下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在庙底沟地区消失,但其文化之影响依然继续,主要转入豫南、鄂东北和江汉平原东部。
同样在三门峡之陕州庙底沟,在距今4900年,又出现一种新文化就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是中原龙山文化的源头。这个庙底沟二期文化,明显是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北之屈家岭文化北进所致,主要证据就是两系陶,黑陶和灰陶,黑陶为主,灰陶次之。
我所说的鄂东北和江汉平原东部,就是指随州市和孝感市以及孝感市以西的应城、天门、京山。在这个文化圈内,于距今5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多个古城。如孝感的叶家庙、应城的门板湾、董湖、天门石家河的屈家岭文化古城。而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就在京山县的屈家岭。
在随州,有神农氏的传说。
所以我一直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视作中原女娲-伏羲-神农文化。并认为在小冰期期间,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南下进入了豫南、鄂东北和江汉平原北部,在此与南方的以城头山为基地的王母集团相遇并形成了文化竞争(对立与融合并存),这个南下的期间发生了一次权力的转换,就是神农氏代替了伏羲氏。小冰期结束之后,神农集团又北进到黄河南岸,所以庙底沟二期文化出现。
庙底沟二期文化持续只有100年。这个原因我也说过,就是距今4800年可能有一颗外星与地球在冀中相撞,导致了山西、河北古文化之衰落,所以庙底沟二期文化也就在陕州庙底沟消失了。而这个时候,石家河文化兴起,所以是这次事件,把神农集团的发展方向引向了湖北并延伸到了湖南,因为在石家河文化早期,城头山文化也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城头山文化被石家河文化消灭了。
在距今4800年到4600年的200年,豫西、豫北、豫东是很寂静的。到距今4600年,在豫西豫东和豫北才重新出现河南龙山文化。我对此现象的总结,就是神农集团的代表——蚩尤氏族回到了河南,代表神农恢复了对河南的控制。可惜,西北的炎帝和东北的黄帝都挤压向了河南。
在这个变化期间内,南阳是一个反复碾压的地方。
二、关于玉器制作和玉文化中心的问题
根据现有的资料,南阳黄山作为距今7000年以来的玉文化中心的地位,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我要说的是,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石器和玉器的加工中心。
三、M18大墓主人有可能是黄帝,这位黄帝是直接接受神农氏天子位的黄帝,即第一代登天子位的黄帝
这才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所有人关心的重点。
专家们很谨慎,没有肯定黄山遗址发现的M18大墓主人是黄帝,但是给出了大墓的主人“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大王”,“或许与黄帝有关”。基于我多年研究的基础,我认为这个大墓的主人就是一代黄帝。原因如下:
(一)南阳黄山遗址大墓的出土,填补了我的研究的空白,补上了“黄帝代神农为天子”这一环,基于此,我认为黄山遗址大墓主人是一代黄帝
1、我已经给出了黄人和黄帝的足迹,黄帝在南阳留下足迹是合乎逻辑的
黄人发源于东北黄水,后来因为要与黄河区别开来,所以黄水被记作“潢水”,这个在辽代和金代的记载中有反映,后来蒙古人迁入黄水流域,把黄水叫做“西拉木伦河”,意思就是“黄色的河流”。兴隆洼文化到红山文化,其创建者就是黄人。黄夷和黄氏,是黄人的后裔。
黄人这个概念,是我提出来的。黄人与肤色无关,尽管黄人可能是黄肤色。
黄人的意思,是“佩玉之人”。黄人崇拜黄能,即一切黄色的生命物或无生命物。就是“以黄为贵”。黄人在起源阶段就是一个多姓族或氏族形成的共同体。在东北期间,黄人又与玄鸟族群结成联合体,即黄玄联合体。玄鸟氏族的后裔就是建立商朝的商族群。
黄人之帝,就是黄帝。黄人南下到山东,女黄帝演变成了男黄帝。这些,在《黄帝一统——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系列中有详细的论述。
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期间或者更早,黄人南下到河北,在河北的迁安县、束鹿县等地居住。这个期间有一部分黄人向西迁徙到晋陕甘,马家窑文化的出现可能与古黄人西迁有关(黄人第一次西迁)。
黄人的主体当然是继续南下了。
大约在距今4800年(公元前2800年),黄人进入山东,与两昊混住在一起,由于两昊不接受黄人的加入,玄鸟氏族群从黄人中分离出来,被两昊接受,黄人向西进入到豫东鲁西地区,与中原女娲氏族建立婚姻关系,黄人少典氏被女娲氏族迁徙到颛臾,祭祀伏羲,认伏羲为祖,轩辕黄帝出自少典氏。
大约距今4700年(公元前2700年),黄人天鼋氏为黄帝,天鼋氏对山东用兵,基本打残了太昊氏族,占据泰山,在空桑登黄帝位,并以风少昊之都曲阜为都。
距今4600年(公元前2600年),黄人有熊氏为黄帝,向西扩展,进入河南新郑。这个时候遇到从南方而来的蚩尤。炎帝姜族也从西北而来。蚩尤先驱逐炎帝,再驱逐黄帝。炎帝退回到山西上党地区;黄帝退回到河北涿鹿地区。
大约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黄人轩辕氏为黄帝。炎帝不敌蚩尤,与黄帝争锋又败于黄帝,促成炎黄结盟;蚩尤与山东传统势力两昊也结盟。涿鹿之战爆发,黄帝杀蚩尤、两昊,统一上古中国,代神农氏为天子。黄帝设东西大监,监于万国。所谓的东西大监,就是黄帝之子、东少昊青阳氏玄嚣;所谓的西大监,就是黄帝之子、西少昊金天氏昌意。黄帝设立西少昊统治上古中国西部,引起黄人第二次西迁。
2、对于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史记》没有搞清楚,我也没有想明白,一直在寻找
我提出距今4800年后,神农在江汉地区的石家河,北上与黄帝、炎帝争锋的是蚩尤。蚩尤在中原战败,南逃回老家就是了。为什么会出现神农氏让出“天子”之位呢?
考察石家河古城,石家河的城市建设,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开始了,因为在石家河古城发现了一座建设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城。在石家河文化时期,石家河作为神农天子的都城,从距今4800年(公元前2800年)建设,一直兴旺发到到距今4300年(公元前2300年)才开始有衰败的迹象,到距今4000年(公元前2000年)才消失了。
在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黄帝轩辕氏代替神农为天子的时候,石家河古城并没有战争发生。这说明黄帝代神农为天子是和平的权力转移。我以前就说过,上古中国是氏族统治,超越于氏族之上的权力,在氏族之间流转。这个超越于氏族之上的权力,就是天下共主的权力,天下共主拥有天下的统治权,是代天治民,故被认为是天帝之子,就是“天子”。
3、黄帝轩辕氏进入南阳,“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的缺环就连接上了
黄帝轩辕氏进入南阳,威逼石家河,神农氏让出天子之位给黄帝,黄帝轩辕氏和神农氏之间实现天子权力和平移交,石家河避免了战争之毁灭。
4、南阳可能是神农氏传帝位给轩辕黄帝之地,也是受天子之位的这位第一代天子黄帝的墓地
可以肯定,南阳黄山遗址,应该是神农传帝位给轩辕黄帝之地。帝位之禅让,发生在南阳黄山遗址。黄帝在此地驻扎了一段时间。或许在此地接受神农氏禅让之后,南下登熊、湘,以示天下一统。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意思就是: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从以上记载可以知道,黄帝轩辕氏在“逐鹿之阿”建立了都城,这个古城现在还有遗址存在,就是黄帝城遗址。所以黄帝轩辕氏在其他地方没有建立都城。为了传播黄帝的天威,黄帝以“巡视”的方式在统治区域内巡游,并没有长处于一地。在巡视的过程中,黄帝的驻扎地就很多了。南阳黄山遗址就是其中之一处。直接接受神农传位的这位黄帝,可能在南阳黄山驻扎了很长时间,也葬在了南阳黄山。
如果我们把上古所谓的“々々氏”当做一个具体的人,就走入了死胡同,对以上的记载就难以理解。如神农氏、轩辕氏,因为这些古老的氏族是历代相传的,历史都十分悠久。这些古老的氏族担任天子职位,也是历代相传的,直到天子权力转移到其他氏族为止。但是不当天子,这个氏族可能依然存在。就我的研究,我可以肯定的黄帝有天鼋氏、有熊氏、轩辕氏。每一氏黄帝也有若干代。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黄帝,实质上指的是轩辕黄帝。有熊氏大家也很熟悉,就是在河南新郑立都的黄帝有熊氏,黄帝有熊氏被蚩尤氏打败推到河北逐鹿,让位与黄帝轩辕氏。对于黄帝天鼋氏熟悉的人不多,但是周朝大家很熟悉,周朝人就自称“我姬氏出自天鼋”,周朝人以天帝长子自居,认为自己取代商朝统治是天帝指派他的大儿子来代替商的统治,所以黄帝天鼋氏并不是我杜撰的。
黄帝的前身是黄能,在黄人失去天子统治权力之后,黄人演变成了黄夷,黄帝也就降格为黄尹。这些都是重话了。
黄帝是黄人之帝,所以黄帝的名号很早就出现了。但是黄帝作为天子称号,应该开始于黄山遗址M18大墓的主人,就是说,M18大墓主人是第一代登天子位的黄帝。这个时候开始,黄帝不仅仅是黄人之帝,而且是天下人的黄帝,黄帝是天下共主,黄帝是天子的称号。
(二)黄山考古也指示黄山遗址出土的M18大墓主人是黄帝
1、M18大墓的形制是高等级高规格的。证据在“探方内同时发现了木质单棺痕迹”。这是木棺葬的萌芽,说明墓主人身份显耀。
2、M18大墓可以看到与山东古文化葬俗的联系。黄帝族群尽管来自东北之黄水,但黄帝崛起于鲁西豫东,其文化势必要打上山东上古文化之烙印。这个联系,就是“猪陪葬”习俗。“猪陪葬”习俗,在山东史前文化是很普遍的一个习俗。这一点把墓主人指向了黄帝。
3、M18大墓主人“左手持弓箭,右手持玉钺”。“弓箭”代表征伐,“玉钺”代表王权,说明大墓主人地位尊贵显赫,集军权和王权于一身。这就不是一般的王了。而且“弓箭”还代表了墓主人的族群属性,东方人“擅长弓箭”。这些信息也把M18大墓主人指向了黄帝。
M18大墓主人之玉钺【9】
4、M18大墓主人的身高并没有给人1.8米的感觉。对于大墓主人“生前身高可能在1.86米。”的结论,我是否定的。所以这位大墓主人,与我们现代人的身高,没什么异常的。这一点,看照片可以自己对比,因为图片有遗骸,也有活人。
M18大墓主人遗骸【10】
5、大墓的墓穴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墓穴的方向是很有讲究的,东北是其祖居地,这预示的是大墓主人的来路。根据我的研究,这一点,也把大墓主人指引向黄人和黄帝。
6、唯一的缺憾,就是墓主人与神权的关系不明。但是也不要紧,因为根据历史记载,黄帝为天子后,才开始统一神权,直到颛顼“绝天地通”,才彻底收服了神权。
根据以上,我进一步认为黄山遗址M18大墓主人是第一位登天子位的黄帝。但是专家们没有指出其身份就是直接接受神农氏天子之位的第一代天子黄帝,这也并不奇怪,因为要作出如我一样的结论,要对华夏上古诸文化建立一个系统的认识才成。
(三)“黄山”之名称,也记载了黄山地区与黄人和黄帝之必然联系
我在《被遗忘的远古族群——黄人》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了古黄人、黄夷以及后来的黄氏对“黄”的血缘认同和刻骨铭记,即“作为远古族群,黄人的族群标志:一是以黄为崇拜。二是黄人一直保持以黄名物的习俗,对喜欢和崇拜的物体命名为黄,自己的住居地也命名为黄。三是以黄为祥瑞,信仰和喜爱黄色,以黄色为神圣。”【11】黄人由“以黄名自己居住地”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所以我认为,“黄山”的地名,应当是黄人和黄帝在此地居住之时,以“黄”命名的地名。这个地方以前不叫“黄山”,但是黄帝在此驻扎了,而且在此接受神农氏的禅让而登天子位,成为天下共主,所以黄帝把此地命名为“黄山”。
四、结束语
我的结论,就是南阳黄山遗址M18大墓主人是第一代天子黄帝。这位黄帝在黄山接受神农氏的禅让而登天子位,成为天下共主,也在黄山驾崩埋葬于黄山。
结论很简短,但是与我的研究有直接联系。我的《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系列,对整个上古华夏文明进行了输理,建立了新的理论框架和体系;我的《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系列,系统建立了人类与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的新学说,这是一个人类文明起源的大认识;我的《协和万邦——华夏文明本土起源说》系列,把我的《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系列认识与考古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梳理清楚了华夏文明的基本脉络;我的《黄帝一统——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系列,具体研究的就是黄帝之脉络。所以我不是简短的下结论,而是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
这几天又有人说在青藏高原找到了丹尼索瓦人的遗迹,丹尼索瓦人以前只发现于阿尔泰山之丹尼索瓦洞。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发明世界上最古老“骨针”的丹尼索瓦人来自中国南方》。我还写过《尼安德特人是“北京人”的后裔》一文。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是独立于非洲起源说之外的早期现代型智人。我说丹尼索瓦人起源于中国南方之泛滇黔地区,并北上阿尔泰山地区,走的是青藏高原东缘线,那么在青藏高原东缘或者青藏高原深一些的地方,是可以找到丹尼索瓦人的遗迹的。所以我对于在青藏高原发现丹尼索瓦人的痕迹,并不意外。而且由于丹尼索瓦人起源于中国南方,所以他们北进不会深入得象尼安德特人一样远,在冰期到来他们又会回归中国南方。而尼安德特人是北京猿人进化出来的早期智人类型,他们适应于低温,所在在温暖期会向北迁徙,进入高纬度区,这样就通过欧亚草原通道进入到欧洲了。这是顺带说的话,因为没有兴趣专门著文去说明。
黄饮冰2019年5月3日星期五完稿。有错别字就抱歉了!大致能读就行。本文归类入《黄帝一统——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系列。
【1】到【7】引用自《重大考古发现!南阳黄山遗址发现高等级氏族墓地》一文
【8】到【10】引用自《新一轮的黄山考古发掘出的一位黄帝时期的“大王”到底是谁?》一文。
【11】引用自黄饮冰著《黄帝的统一——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系列之《被遗忘的远古族群——黄人》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