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例话(46):对联中的摹状、拟声与绘色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1581篇原创文章
本文约2850字,阅读约需要6分钟
对联例话
(46)
对联中的摹状、拟声与绘色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7期)
摹状、拟声与绘色,这三种手法在对联中的应用,都是属于描摹、模拟、描绘这一类修辞方法,正所谓绘影绘声、绘声绘色是也,其功用都是为了使内容生动形象,其效果都可以使联语更加风趣幽默。
一、对联中的“摹状”
摹状也称绘态,指的是描绘人们对客观事物情状或人物行为举止的感觉,这种方法直观地临摹事物情状或人物行为举止。摹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摹事物之状,一类是描摹人物之状,下面分别加以例析。
1、描摹事物之状的“摹状”
这种摹状手法大多是借助含蕴丰富的比喻或类比来描绘事物的情状,借以渲染最能表现自己感受的意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诸如:
(1)书山学海劝学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联意在借助登山与渡海的意象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航,勤奋与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行舟走马劝学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此联借助“逆水行舟”与“平原走马”的意象,来类比“学”与“心”的某种程度,作者在构思立意过程中,可能是想到了顺水推舟和心猿意马这两个消极意义的成语,然后将其逆向演化,把“学”与“心”的抽象内涵处理得形象具体、活灵活现。
(3)扬州史公祠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扬州史公祠系为纪念抗清英雄史可法而造,此联乃清代文人张尔荩所作,联中以数点梅花喻泪,以二分明月比心,情景交融,其亡国哀怨催人泪下。其中“二分明月”乃是化用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之句意,兼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
(4)彭元瑞自题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彭元瑞是清代学者与楹联大家。旧时乡试在二月,会试在八月,“金榜题名”乃旧时文人的学习目的,故上联有二、八月最动人之说。下联言三更半夜苦读未息,五更凌晨鸡鸣学子又起,极尽催我勤学之状。
(5)济南趵突泉联之一:
平地忽堆三尺雪,
四时长吼半空雷。
上联刻意描绘趵突泉奇伟壮观的景色:但见平地上清泉喷涌,好像突然间堆起了三尺多高的皑皑白雪;下联极力渲染趵突泉的浩大声势:怒涛澎湃,但闻天空中四季不断地轰响着隆隆的雷声。
(6)济南趵突泉联之二: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联四个“飘”字,写泉水流动的特点,它是从高处向低处飘落,就像一条条白玉似的衣带;下联四个“冒”字,写趵突泉喷涌而出的情状,水花连缀就如同一串串珍珠。
2、描摹人物之状的“摹状”
这种摹状手法大多是有意将对联中要表达的意思借助相关的人物语言,用第一人称口吻述说出来,同样也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诸如:
(1)“嗻”、“是”唯诺联:
嗻,嗻,嗻,主子洪福;
是,是,是,皇上圣明。
据传清同治年间有满、汉二宰相,但凡皇帝与之论事,满相频频应“嗻”,汉相则时时点头称“是”。此联是对其奴颜形象的描绘,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状,形象生动。
(2)杭州岳飞墓联: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如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至今朝。
清道光年间,有人在杭州岳飞墓前题撰此联,形象地描摹了一对奸贼互相埋怨的口吻,其情状刻画入微,维妙维肖。
(3)贵州安顺财神庙联:
只这分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令我为难。
此联借财神爷之口,述说心里状貌:虽然众人天天祈拜,我却无力相助。
(4)某地城隍庙联:
我有什么灵,连自己断肢脱皮都难治好;
汝又何必敬,请医生开方用药倒是正经。
此联借城隍之口道来,虽自己肢体残破,却仍不乏怜悯与诙谐,对善男信女仍尽力规劝。
(5)—副为道土写的挽联: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回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脚朝天莫怪天尊。
作者借道教鼻祖老子(天尊亦指老子,唐朝老子被封为“太清道德天尊”)的口吻成联,意在讽刺道士的寄生生涯。
(6)广州司命殿的一副对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联语借庙殿上泥塑木雕的菩萨口吻,道出作者的劝世良言,描摹情状生动,言辞诙谐有趣,容易被人接受。
二、对联中的“拟声”
拟声又称摹声,也是对联常用的写作技巧之一,它是通过模拟声音的手法来取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诸如:
(1)丰子恺谐音趣联:
独榄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看上去不失为一副诗味浓郁的写景联。然而细心品读,你会发现另有所指。原来,上联暗合声乐旋律,是由乐谱1、2、3、4、5、6、7(do、re、mi、fa、so、la、si)的谐音而来;下联则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的江浙方言谐音。
(2)山童野老采栗卖菱趣联:
山童采栗用筐盛,劈栗扑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这是清人黄协埙在《锄经书舍零墨》一书中记载的一副对联,此联借助拟声手段生动地描绘了山童和野老的劳动生活,其中的“劈栗扑簏”和“倾菱空笼”分明是让读者听到了真切的声响,再现了农家饶有情趣的民间风情。
(3)模拟母鸡小鸟叫声联: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
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双杯。
据《奇趣妙绝对联》一书记载,清代康熙间进士周渔璜幼年时,一日其师以农家母鸡下蛋为题,出了个上联,要求他对出下联,周渔璜忽然看见一只小鸟飞来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于是对出了下联。此联的“谷多”与“酒醉”,既表意又拟声,尤其风趣的是,母鸡生蛋后嘴叫“谷多”,却“只有一个”,想来这只母鸡能力不强;小鸟枝上啼“酒醉”了,却“并无双杯”,想来这只小鸟也酒量不大。
(4)讽刺袁世凯称帝的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从内容上来讲“普天同庆”当然应是“当庆”,“举国若狂”,“情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情狂”二字是贬义词,有指男女苟合之意,借此来讽刺袁世凯称帝。上下联均是模拟锣鼓的敲击声。“当”拟小锣声,“庆”拟小钹声,“情”拟大钹声,“狂”拟大锣声。这种拟声手法的效果非同一般。
三、对联中的“绘色”
绘色又称物色,即饰“物“以“色”,这种手法注重色彩在联中的主导作用,能够为反映事物特征而创造鲜明的视觉形象,从而借助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提高对联的深刻内涵。诸如:
(1)禽鸟绘色联:
鹅黄鸭绿鸡冠紫,
鹭白鸦青鹤顶红。
作者将自然界中最能表现颜色的几种禽鸟入联,黄、绿、紫、白、青、红,联中虽有多种颜色连用,读来却不觉生硬堆砌,反而令人感到画面丰富,色彩绚丽。
(2)关帝庙叠字绘色联:
赤面赤心扶赤帝,
青灯青史映青山。
此联用复辞的手段反复强调“赤”与“青”两个颜色词,借以突显关公的忠诚与不朽。
(3)凌紫阁建筑过程绘色联:
绿水搅黄泥,红火黑烟,烧出青砖白瓦;
翠湖凌紫阁,丹梁碧枝,停浮玉殿金宫。
此联极力渲染凌紫阁建筑的色彩特征,其中色彩字绿、黄、红、黑、青、白、翠、紫、丹、碧、玉、金,几乎占去联中一半的字,然而却借此将一个凌紫阁由始至终的建筑过程细微地描绘了出来,堪称绘色手法的杰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