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被家长群搞“崩溃”?真相太扎心

最新一季的奇葩说实在太接地气了,辩题是“要不要在家长群里跟风吹捧老师?”对这个话题有共鸣的人可能实在太多了,当晚就飘上了热搜,阅读量竟然有4亿。
OK没上幼儿园之前,我也听说过不少家长群的勾心斗角,当时就觉得——
“有这么夸张吗?这些家长都是戏精吗?给老师花式吹彩虹屁有必要吗?”
比如这种家长,早上睁眼第一件事,不是赶着上班也不是忙着伺候小祖宗,而是在群里嘘寒问暖。
还有这种,为了表现澎湃的感激之情,时不时赋诗一首。
真的好做作!!
风水轮流转,没过几年自己就成为了家长群中的一员,只有身处其中才知道,为什么这件在生活中小到不能再小的事,会成为父母心中的一块大石。

我经常工作忙起来就顾不上及时打开家长群,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别的家长已经齐刷刷的一波复制黏贴完了,这时候就开始焦虑了:自己是跟还是不跟呢?跟了有点刻意,不跟万一老师就记在心里了呢?

只是单纯的站好队形复制黏贴也就算了,前排还会冷不丁地跳出一个“戏精”,用文采斐然的小作文来表达对老师滔滔不绝的赞美!

跟在这样的家长后面,简直鸭梨山大!不搞点新意,就显得敷衍;搞出点新意,又会尴尬到自己。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开始还是偏向反方的:家长群里都在吹捧老师,我不跟。
不跟风吹捧,既能保持彼此的社交的边界感,也能让家长群安安静静的回复到本质——发挥家校通知群的作用就好。
节目一开始大部分的观众也都是站反方的。
首先,吹捧本身就不是一个褒义词,它代表着言不由衷的夸大其词,做这样的事本身就不是出自我们的真心。上班的时候996,对着老板溜须拍马,回家要继续吹捧老师,做人不累吗?
其次,跟风就是别人都在做的事,我也要做,透露着满满的中年人的油腻,活到这把年纪了,难道就不能保留一点自尊和个性吗?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跟风吹这个事情对孩子真正的教育治不了标也治不了本。反方小鹿说的一段话特别好: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不就是孩子自己吗!与其把时间精力花在吹捧老师上,还不如真的好好的花一点时间好好的跟孩子沟通鼓励他。
“复制黏贴的王老师是海淀区刘诗诗这句话,真的能让你的孩子上清华吗?这完全是家长的自我陶醉和自我安慰。”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个别家长真的能“夸”到老师心里。这种“夸”是非常高级的,是直接从语言落实到行动上,实实在在的可以帮老师排忧解难。
比如OK的幼儿园会有家长课堂,每个学期都要有1-2名家长到幼儿园给孩子开课的,这种时候,老师心里当然盼着家长群一通知,马上就来一排家长高举双手积极响应。
这样的家长别说老师了,我也想打从心里给他加分,这种好感也会很自然的迁移到孩子身上。
反方的冉高銘也对此进行了反驳:如果是因为老师对家长的感谢或者愧疚,而让孩子得到什么甜头的,那是不是也会给到孩子一个不太好的暗示,他不是依靠自己的优秀得到老师的肯定的,而是靠家长?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敏感和小自尊的,他也希望老师的表扬是因为他真的表现好,而不是家长在背后做了什么。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的是,靠你自己也能行!
反方说得在情在理,也很符合我们这些不想随大流“委屈”自己的80后、90后父母,但是当听完正方的臧鸿飞发言的时候,我的立场就开始动摇了。
家长群的跟风吹捧,或多或少都会带着讨好和谄媚,会让不少成年人觉得卑微,但,当我们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自尊就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生产时,到处托人,希望找一个好的大夫,希望医院能留出床位,希望能开个后门不要每次做个检查都排好几小时的队;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掏空6个人的钱袋,就为了买一个看起来一点都不值的老破小学区房;
等到孩子毕业了工作了,又开始操心婚姻大事,手上拿着儿子女儿的照片,在公园的相亲角站上8小时,逢人就说你知道我儿子多优秀吗?你知道我女儿成绩有多好吗?
看到这里很戳心。
孩子在跨进学校围墙的那一刻,这个曾经我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小小人儿,我们就不能挡在他们的前面了,你看着他这么矮,歪歪斜斜的跨进校门,就像一个世界上最矮小的战士那样。
这个矮小的战士,要面对的是一大堆比他高的同学,比他厉害的大人。我们进不去这个围墙,只能呆在家长群里,不停的和老师说话,不停的夸老师,不停的积极表现。
这就是我们这些无能为力的家长,为小战士加油的唯一方式!
动动手指,打几个字,复制粘贴几句话,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纠结的呢?

归根到底,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更为现实的问题: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家长、老师、孩子之间最良性的互动?
成年人对“家长群”感到压力满满的真相,其实就是因为现在的教育现状让我们太过恐慌了,我们生怕任何一件小事做不好,都会耽误了孩子的将来,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要反复掂量“我要不要做?“万一”我不做,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的家长群跟风吹捧,和早十年前逢年过节父母给老师送礼,和现在一窝蜂的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这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安慰键”,仿佛只要做了这一步,按下了这个键,我们就给到了自己一个交代——在为人父母上已经尽到了足够的责任了。
然而,真正良性的家校互动,不应该只是把老师夸到位,而是要把自己的孩子管到位。
老师和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都是一个战壕的盟友。我们希望自家的娃优秀,老师也一样期待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孩子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成长,才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KPI。
对于老师,他们期待不是每天收获几百条家长群的跟风吹捧,而是和家长真正有效的沟通。
真心关心孩子的父母,最应该做的是,无论自己多忙,都能每个月抽上几分钟和老师聊一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也听老师讲一讲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彼此都更全面了解孩子,才知道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对于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如果看到家长群里一窝蜂的吹捧,内心还在纠结要不要跟风的,觉得言不由衷是很大的煎熬和折磨,其实也大可不必。
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花式彩虹屁、或者得体及时的嘘寒问暖,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这可能和他们从事的工作、和在社会上锤炼出来的圆滑妥帖的性格有关。但凡“跟风”的行为,会让自己内心纠结、困惑、不痛快的,不妨大大方方的放过自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
父母是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窗口,我们自己活得鲜艳热烈,才能让孩子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当然,最后不得不感慨一句,老师的工作确实不易,我们平时对着娃没多久就没啥耐心要大吼,而老师每天要面对的是这样的“伤害值”再乘以数十倍,光是这一点,都要对老师心生感激和敬意。
但我们对于老师工作的肯定和尊重,并不需要通过讨好和卑微来体现。
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明白,老师最期待的尊重,是“我负责传道受业,家长负责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看完这期奇葩说后,我特地去问了之前在我们号分享过文章的Z老师,她对什么样的家校沟通形式才是老师喜欢的,分析得特别到位。(戳这里看《教师节送不送?10年教龄的班主任揭秘家长圈真相!》)对这个辩题,Z老师的看法是:家长群的跟风吹捧都是无效刷屏,老师也会觉得是很大的社交负担,但是确实很真诚,能帮助到工作的,也会觉得很感动。

奇葩说的辩题往往就是这样,站哪一边其实都没有错,因为生活本身就是错综复杂的,即便是执教经验丰富的Z老师,也没有给到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
而我们为人父母的,更是一早就被裹进了“大风筒”里,这个风筒不停旋转向前,我们又有什么能力可以逆势倒退呢?
大家持什么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继续聊聊你们的想法哦,疑惑和见解,你的人生经验或许也能给到大家不小的启发哈。

如果大家喜欢今天的文章,或者有收获,记得右下角点赞哦~

(0)

相关推荐

  • 奇葩说这么好,我不许有人骂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492 有一档综艺,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喜爱. 新奇的世相.独特的观点,融合碰撞出一次次火花. 它就是& ...

  • 发言内容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初一(7)班陆明鸿学生的家长,在这里首先我作为一个学生的家长对我们这座的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孩子们关心与付出无私奉献和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们辛苦了!同时也感谢各位家长, ...

  • 不想输就别偷懒

    这几天浙江很多18,19的家长特别是选物理的家长,很多都加了物理群,群里的家长很多在说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提案通过合法途径已转教育厅,你们造声势,共同促进共同加油.还有一批人在统计每所学校的选考人数, ...

  • 【2018-01-18】总结陈词“定乾坤”

    OK,刚才的"拉锯战"中,双方辩手据理力争,辩得口干舌燥.争得鸡飞狗跳.下面休息10秒钟,请双方准备一下总结陈词,进入决胜环节.10.9.87654321,开始! 正方:这么快就开 ...

  • 做自己孩子的伯乐

    [第63期]开心周末版--看童真趣事,悟教子真经 做自己孩子的伯乐 01 故事新品:张汤审鼠 张汤,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得力大臣,时任御史大夫,主管执法和纠察.张汤执法严明,审讯有方,是历史上有名的律令家 ...

  • 家长群成“吹捧群”,退群事件引央视关注,教育行业面临整顿

    文/母婴期刊 家长群本是沟通孩子成长状况的一个通道,但是很多家长群并没有起到"桥梁作用",反而成了吹捧老师的场所.因为孩子在人家手上,三国时有个经典的事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 ...

  • 扎堆叫“梓涵”的时代已过去,新的烂大街名字来了,家长别跟风了

    小时候的婴儿到幼年时期是他们从一片空白中逐渐认识世界的阶段.因此,家长通常非常重视,借助许多小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趁机告诉孩子每个小模型的名字. 但当我们帮助他们了解世界时,我们父母往往忽略了一 ...

  • 《奇葩说》辩题再掀热议:亲子关系里最大的伤害,是你不懂你的孩子

    前段时间,万众瞩目的<奇葩说>第七季如约而至. 两位"王牌选手"--陈铭与颜如晶,这次在突围赛就相遇了.他们的辩题"孩子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我该不该跟老师理 ...

  • 不要把对孩子情商培养的法宝压在培训机构上

    近日,"情商班"火爆家长圈.课程面向的是 3~12 岁的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能力,设置课程:比如,3~6 岁主要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7~12 岁的课程内容则需要记忆.理解的内 ...

  • 【2018-01-18】针尖麦芒“拉锯战”

    亲爱的各位来宾,欢迎走进育言家声音大厅,继续聆听这一期节目<辩论会:为孩子包办VS让孩子体验>. 正方:反方又开始念唐僧经了.懒得跟你们扯理论,还是来点干货性辩论.举个例子吧,学校布置了手 ...

  • “盲目跟风”“直播打赏”“审美焦虑”......孩子在网络环境成长,警惕这些行为带来的危害

    "那您可太棒棒了呢!我崇拜您!"如今,在一些学生的对话中,不少流行的网络直播"梗"张口就来.那句"夸奖",也是一些网络主播明褒暗贬的话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