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泻其子”与“补其母”
漾太极
《难经》:“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句,曾问家父期间的“母子”关系,问为啥要“泻其子”而“补其母”。家父的回答,而今也不甚真切。大意是“子者逢其时也,母者过矣。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逢其时也,子也。夕阳则过矣,母也。”意思是古人针灸取穴与时辰(地支)有关。叫“纳子开穴”。许多练气功的也讲究这些。还有什么“纳甲法”等。
此“母子”关系,二水学太极拳后,方有所悟:推手时,彼劲方来,所谓气血方刚者,逢其时也。我则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彼劲始有去意而未走,时已过矣。如夕阳而未坠。我则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杨氏太极拳老谱·太极补泻气力解》云:“补泻气力于自己难,补泻气力于人亦难。补自己者,知觉功则补运动功,过则泻,所以求诸已不易也。补于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此胜彼则所由然也。气过或泻,力过或补,其理虽亦然,其有详夫过补为之,过上加过,遇泻为之缓他不及他,必更过,仍加过也。”
可见补泻之法,在于谙熟对手的过与不及,明了对手的母与子。只有懂得了太极拳里的这层“母子”关系,方能“过上加过”或“缓他不及”也!叶大密老师云:“懂得补泻之理,手足自不足论”,至理矣!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