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高校科幻平台创立1周年之际:以传播科幻文化为己任,做好校园科幻爱好者的伯乐——杨枫•刘维佳•三丰•郭琦•付昌义•顾适•田兴海
编者按:
对大众来讲,2019年6月20日是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但对于某些热爱科幻的同学们来说,这一天注定难以忘记——在这一天,这些同学满怀对科幻的热忱,创立了“高校科幻”平台,希望以此来助推科幻创作与科幻普及。
经过一年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个因满怀希望而野蛮种下的种子,已经破土而生,为中国科幻的春天增添了些许绿色;我们也欣慰地看到,高校科幻平台在这个追求物欲、人心浮躁的社会,并未随波逐流、放弃本心,而是一点点根植于当下的土壤脚踏实地,用纯粹来警示自己,勇敢且坚定地追寻着属于科幻人的星辰大海。
作为一名刚满周岁的新生儿,高校科幻平台近一年之所以能发奋茁壮并取得一定的硕果,这完全得益于国内众多科幻前辈和同学们的鼎力帮扶,从平台建立之初的采访栏目到举办星火杯,再到成立星火学院、进行线上直播授课活动等等,总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厚爱,这让我们为之十分感动和鼓舞。
在为平台发展奔走忙碌的众多身影中,八光分文化CEO杨枫女士等前辈是我们想正式为之着重表达感恩的人士,毫无夸张地说,高校科幻平台是众多前辈用心孵化出来的项目之一。正是有了他们毫无保留地资助、帮扶高校科幻平台,我们才能走到今天。
居里夫人曾道:“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在平台一周年纪念日,部分老师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邀约,和我们对话与高校科幻由来已久的渊源。
杨枫
八光分文化创始人
《银河边缘》主编
在创办八光分文化之前,我曾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工作过十多年,当时我所在的文刊负责联系高校科幻协会开展进校园活动,那些年里,我跟随科幻作家和编辑一起深入全国数十所高校,依托科幻社团开展各种科幻文化活动,如讲座、征文、辩论赛、观影、舞台剧等等,结识了很多心怀梦想的年轻科幻迷,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科幻的热忱,看到了中国科幻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科幻是科幻文化的孵化器。
文杰问我为什么愿意毫无保留地资助、帮扶高校科幻平台?我说这首先要感谢科幻世界对我的塑造。科幻世界从谭楷、杨潇以及后来的姚海军等老师那里一直保留了一个传统:重视高校科幻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而要完成这个使命,最可依赖的就是科幻社团。这个传统后来在八光分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所以去年当平台负责人赵文杰同学找到我,希望八光分参与到高校科幻平台建设中去的时候,我们感觉义不容辞,成为“星火杯”全国高校科幻联合征文大赛独家专业支持机构。
高校科幻平台发展至今,立足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发掘新人、鼓励创作、培育指导等方面大胆探索,成效显著,在科幻圈掀起了一波热潮。印象深刻的事太多了,每周推送的科幻新人、星火杯征文的前前后后、持续举办的导师直播……每一个项目同学们都花了很多心思,投注了很多心力,大家看到的是最终的结果,而每每想到参与其中的还是一帮完全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我就特别感动。当然更多的还是欣慰,我相信这帮孩子经过这样的历练,有朝一日走入社会,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科幻发展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希望高校科幻平台接下来能不急不躁、持续稳定地发展,以传播科幻文化为己任,做好校园科幻爱好者的伯乐,为科幻迷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未来希望平台能在科幻文化的传播手段上进行更加大胆的尝试,比如获得“星火杯”嘉奖的作品能登陆有声平台,一些非常有视觉开发潜力的作品能跟校园里的其他社团开展合作,开发成舞台剧,做成漫画、动画等等更多的形态?总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信这个平台大有可为。
最后我想对全体编委说一句真诚的感谢!感谢大家一年来牺牲了无数的休息娱乐时间,投身到高校科幻平台的建设中来,这个平台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都与大家的付出密不可分。
热爱科幻不在一朝一夕,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期待高校科幻平台成为校园学子的黄埔军校,未来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刘维佳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一
著名科幻作家
星火学院导师
我一向认为,科幻是年轻人的文化,只有中老年读者的科幻,基本已是夕阳之歌了。高校科幻,在科幻圈中是典型的核心圈,是科幻文艺坚守阵地的基本盘,对科幻的存亡发展极为重要。希望高校科幻平台坚持发展,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喜爱科幻。不过我希望高校学生能够心胸更开阔,格局更阔大,眼界更高远,对科幻的理解更深入,不再只局限于技术型的所谓硬科幻。
三丰
中国科幻研究者、评论家
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
星火学院导师
之前只是听说过高校科幻,并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后来才了解到这是一个凝聚和展现科幻后备力量的平台。
高校科幻平台是当下科幻圈在自组织性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团体。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科幻主要依靠民间自组织团体来推动发展。现在政府和资本的介入给很多团体带来了官方和商业属性,这当然不是坏事,不过也会让从业者在自由度方面受到一些限制。高校科幻继承了中国科幻的草根自组织属性,而且做出了颇有可观之处的成绩,这是我非常高兴看到的。这让我也相信,即使资本/官方支持迅速退潮,科幻依然是可以回到民间去的,我们有这样的思想和能力储备。
高校科幻平台很大的一个贡献就是成为科幻后备力量的集成支撑平台,并且帮助他们对接到核心科幻圈层。任何一个行业/领域都会逐渐圈层化,这是难免的,最怕的是核心圈层固化和后备力量缺失。其实科幻圈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高校科幻可以凝聚后备力量——高校科幻爱好者和社团本来是很分散化的,平台凝聚作用非常明显,更可以帮助暂时边缘的年轻科幻爱好者展现自己,收获突破圈层的机会。最深刻的印象是平台从内容组织(星火杯、在线讲座等)到公众号宣传各方面都做在努力做到专业化,虽然是一个没有多少资源的民间团体,但看得出团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一点很赞,也是我所说的高自组织性的一个体现。
目前高校科幻平台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很多方面超出了我的预期。建议就是团队好好思考一下可持续性的问题。如何长久地把事情做下去,这是民间自组织要面临的一个inconvenient truth。
郭琦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副主任
科幻小说阅读与创意写作课程中方教师
星火学院导师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我对大学生们对“科幻”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关注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自从在学校开设了《科幻小说赏析与创意写作》主题选修课以来,每学期爆满的选课单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关注,其实在此之前,我也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个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科幻推广平台,让大学生们“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以说,我和“高校科幻”这一平台应该算是“一拍即合”,也很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点微薄的力量,促进科幻的种子在高校学生这一充满生命力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自从担任导师以来,最大的感觉是体会到了学生群体中蕴含的无穷的活力,年轻人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也不乏对科学、社会的深入观察,这些都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十分遗憾的是,因为日常工作中事务性工作较多,加上受疫情影响,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全部进行网络课程授课,一定程度上牵扯了精力,在平台的活动参与的比较少,大型活动参与过主题讲座一次【旁听其他老师的讲座若干】,科幻创意点子擂台赛一次。个人检讨一下,感觉自己在活动创意的方面还有不少欠缺,活动初期所进行的读后感活动也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这是我需要向同学们“取经”的地方。此后,准备在总结本学期活动的基础上形成有一定体系的互动活动计划,把一些有效的互动点子作为一种“教学方案”提出来,才会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科幻文学在当代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需要有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高校学生就是这样一种新生力量,而在新一代科幻爱好者、创作者群体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推广,这样才能健康发展,平稳发展。
很高兴能与“高校科幻”平台结缘,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平台,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科幻社团加入进来,大家一起“面朝星辰大海,静待春暖花开”。
付昌义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
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委会委员
祝福高校科幻开办一周年!很有幸认识了高校科幻平台,他给全国喜欢科幻的大学生科幻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让他们知道除了身边的一群人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喜欢科幻热爱科幻。我在组织科幻活动中认识了高校科幻的创始人赵文杰和吴如其,非常佩服他们的毅力和努力,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中国的科幻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祝愿星火杯、星火学院、高校科幻越办越强!也希望有更多人喜欢科幻,关注我们!
顾适
科幻作家
高级城市规划师
银河奖、星云奖金奖获得者
高校科幻一岁生日快乐!认识高校科幻完全是意外,在疫情期间有幸受罗夏老师邀请,与他接力参加了一次直播活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科幻创作。结束之后,才发现竟然有四千多人同时在线,让我非常惊叹。一直以为科幻爱好者,尤其是科幻写作者,是个“小圈子”,而这么多同学的关注,让我感受到高校科幻平台的影响力与超强的组织能力。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更多参与到高校科幻的活动之中,也很期待看到同学们创作的科幻作品!
田兴海
八光分文学编辑
青年科幻作家
星火学院导师
首先恭喜高校科幻平台成立一周年,这一年负责平台筹建和运营的同学们都辛苦了。我与高校科幻平台的主要渊源就是担任了高校科幻的导师,参与了平台举办的一些活动,比如直播的开学典礼,以及和顾适老师一起为大家带来的2场直播。在直播活动中,我主要根据平时的一些工作经验,为大家讲解了一些科幻小说投稿的相关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众多学员能尽快地发表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参与了这些活动之后,我感觉这个平台虽然是一群学生办的,但是做事情非常成熟、稳定和专业,很靠谱,比如每场活动不仅会有事前的调试,还会有事后的回放、总结。
我觉得高校科幻对于中国科幻事业来说非常重要,类似于“预备役”一样的地位。高校科幻社团的学子,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有时间、有热情、有才华,这些都是搞科幻最需要的东西。
这个平台对科幻圈的主要贡献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储备了一大批有潜力的作者,比如我看到平台举办的高校科幻大赛里涌现了很多有潜力的作者。二是贡献了很多独具慧眼的评论者,像现在活跃在科幻评论领域的评论者,很多都是高校科幻联盟的成员,他们在这里得到滋养。三是培养了一大批未来的产业人士、活动组织干将。我从平台里听到很多同学说未来想从事科幻相关的工作,那么在高校科幻平台里得到的经验将来一定用得上。
最后,祝高校科幻平台能够越办越好,能够发掘培养更多优秀的作者、评论者、组织者,能够和中国科幻一起共同成长。
感谢老师们应邀写下寄语,
高校科幻将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