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一位耄耋老人通过...

2013年11月17日,一位耄耋老人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毛主席纪念堂,看到毛主席坐像时,老人激动万分,献上三束菊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看到毛主席遗体时,他瞬间泪流满面,喊道“毛主席!”哭到失声,由此勾起了一段辛酸过往。
 
这位老人名叫奉孝同,1927年出生于湖南新化县奉家镇一个贫苦农家庭,23岁时参加了朝鲜战争,从一位农家小伙成长为一名神枪手和战斗英雄。由于战场上表现相当优异,1953年,他被调入中央司令部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随后又被调到警卫团一中队,负责贴身守护毛主席的安全,奉孝同在毛主席居住的丰泽园后门站岗,一站便是5年,这段时光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经历。
 
第一次站岗时,毛主席与这个刚来的小伙子聊起天来。
毛主席:“小伙子贵姓啊,叫什么名字?”回答“我叫奉孝同”。
毛主席:“你家住哪里啊?”回答“我家住在湖南新化县”。
毛主席:“新化是一个比较大的县,我们还是老乡嘛,你读过书,现在能看报吗?”。回答“我家很穷,没有读书,还有很多字过不了关”
毛主席:“你要好好学习,文化是革命的本钱,要练好本领,学好文化,这样才能保家卫国啊,今后,我让你当荣誉校长,给你派一些老师,教你们学习文化”。
 
几天后,三名教师来到警卫团一中队,负责给警卫员讲政治、讲科学理论、督导学习,毛主席如此关心普通战士,让奉孝同至今记忆犹新,深受感动。
 
在此期间,奉孝同先后被授予执勤能手、技术能手、一级射击能手荣誉称号,除了苦练军事技能外,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奉孝同坚持学习,学会了写信,能够读书看报。
 
1958年,31岁的奉孝同响应“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从北京复原回到老家闭塞的大山,重新成为农民。临别之际,毛主席叮嘱他“不要让地方为难,也不要到处去讲曾经做过我的警卫员”。奉孝同牢牢记住了主席的嘱托,奉行了一生。
 
回到家乡,他从不给组织添麻烦,断了粮就吃糠粑,挖不到野菜就吞神仙土,如此贫苦地度过了50多年。期间他结婚生子,三个女儿名为奉庆玲、奉美玲、奉福玲。大姐庆铃身患重病无奈离婚回了娘家,庆铃生下的儿子早亡,女儿出嫁,庆铃只能与老夫妻相依为命。美玲嫁到了外县,每年回家探亲一次。小女儿福玲在16岁的时候被人从家门口骗到了海南并客死他乡,因为家里实在太过困难,奉孝同无法凑齐路费,不但无法见到女儿最后一面,甚至无法将她尸骨迁回。
 
穷困潦倒的奉孝同最贵重的东西便是他复原的军装,毛主席成为他内心最强大的精神支柱,给予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
 
2005年,一度无法生存的奉孝同给武装部提出了一份申请:《请求救济报告》,写道“我外甥孙子于去年患病,医治无效,花了万余元医药费后不幸亡故,而留在家的一个单身妇重病在身,今年来已花钱3000多元,现在全家处境万分艰难,生产、生活、特别困难,请求新化县武装部首长领导给予特殊救济为盼”,终于获得了县里510元/每月的优抚补贴。2012年,奉孝同妻子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急救,奉孝同不离妻子半步,日夜守护。
 
女儿庆铃无意间告知医生父亲曾是警卫员的身份,一位人民教师奉立群得知此事,写了一篇文章《毛主席贴身警卫深山劳作54年》,奉孝同的故事如此才被大家所熟知。
 
有人问奉孝同“你一生最光荣的是什么事?”他回答“当毛主席警卫”,“那最遗憾的事情呢?”他回答“我把自己和毛主席的合影弄丢了,离开毛主席后再也没有见到过他老人家”。别人问他“为何不向组织提要求”时,他连忙摆手“不能讲,部队有纪律,主席也特别叮嘱过”。
 
奉孝同事迹传开后,新化县领导专程探望,很多素不相识的人深受感动,纷纷为其捐款,终于促成了老人的北京之行,这样才有了故事的开头。
 
奉孝同说“50多年里,不管经历多少磨难,我从没有向别人透露过自己曾是毛主席的警卫员,首长经常教育我们,给毛主席当警卫员属于军事秘密,不能泄密”。
 
面对社会的关爱,奉孝同很受感动“我没做过什么贡献,还要给你们添麻烦,我唯有保持爱劳动、爱妻儿的晚节,给世人做出榜样,才算对得住向我献爱心的人,对得住共产党,对得住这个伟大的时代”。
 
他是铁骨铮铮的神枪手,也是饱经风霜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更为自豪的是,他为主席守护了五年。如今奉孝同老人已经93岁了,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居住在下团村那破旧的板屋里,依然天天劳作。(图片为奉孝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