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一碗阳春面【附赠超详细正宗阳春面制作技术配方】
阳春面,也称清汤光面,是面条家族中最朴素无华的成员。
一碗阳春面,由汤、面、葱、猪油组成。汤分白汤和红汤,都可用高汤,红汤一般用酱油和开水兑成。
面是一般的水面。葱花必须选取细细的小葱切成小段,香气浓厚。猪油是阳春面的灵魂,是刺激食客味觉的最关键所在。
上海人最爱阳春面,在上海的面摊上,厨师早已在一个个白色的汤碗中放好酱油和猪油,面一熟便捞入碗中,加上汤汁,最后撒上一把葱花。
面条端上桌,细密的小葱漂浮在亮闪闪的猪油中,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裹着葱、油的面条一入口,你会发现,比起阳春面,别的面条都是造作的庸脂俗粉。
阳春面名称的由来
说法一:
秦始皇统一历法时,以夏历的十一月作为正月,又称小阳春。后融入上海市井俗语,“阳春”即为“十”。卖面的小贩忌讳“光面”,恐不能讨个好彩头,刚好一碗面售价十文钱,便称为阳春面。
说法二:
阳春面除了清汤白面,再无其他添加,只有铺在碗中的小葱,如阳春三月甫(fu)出的嫩芽。此番情景又令人联想起春秋时的古乐《阳春》,于是取“阳春”二字以作其名。
说法三: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私访,在街边摊档品尝到清汤面,对其鲜美滋味感到大为惊喜,遂御笔亲题“阳春面”。
阳春面的制作配方
一,面条
阳春面的面并非主角,可也不容小觑。
上海阳春面有用宽面也有用细面,其余多地均以龙须细面为主。
面条自制,和面时放入适量食用碱,以起增香作用。
面条煮制方法:
1、阳春面,一定要大锅沸水煮面,这样下出来的面条,不但不糊,而且又爽又滑。
2、面条扔进大锅里,根据客人要求,通过观察水沸(一沸、二沸还是三沸)的情况,分别煮出软硬不同的口感。
3、面熟后,用长筷挑出,入竹漏勺滤水,再挑出,一折三回放入盛汤的面碗,长筷抽出,这样面条根根整齐爽利、纹丝不乱。
4、面条用长筷做造型,有一种最经典的“观音头”,又被称为“鲤鱼背”,纹理分明,十分好看,口感十分爽口利索。
二,汤底
看似简单的阳春面,最大的秘密就是“汤头”——也就是汤底。
阳春面最考究的面汤,要求清而不油,味鲜而食后口不干。
制作面汤称为“吊汤”,和酒楼食肆里的吊制高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各家大小面店都将汤料的配方视作传家之宝,秘不外传。
正宗阳春面汤头分红白两种,区别是有无酱油,苏州、扬州人爱红汤,上海人爱白汤。
汤头做法:
1、普通的做法是蹄膀加以做爆鳝余下的鳝骨,以及一定比例的调料,以文火慢熬而成。
2、如今,制作汤头的食材也变得十分丰富,猪骨、鸡架、鳝鱼骨、螺蛳和青鱼鳞片……应季的河鲜,为汤头倍添鲜甜。
正宗苏州阳春面,汤色透明如琥珀,浇汤头前先在碗底倒入秘制酱油,冲出来的汤底不见任何杂质,喷香扑鼻,咸淡适中。
上海阳春面的汤头,还会分荤素两种。荤高汤选料制作与其它地方无异;素高汤则是以黄豆芽、菌类炖制而成,汤色清澈如泉水,无论荤素,汤头个中鲜味却仍然迷人。
备注:阳春面汤头须小火慢吊,才能达到不油不腻、汤色清澈的标准。
三,猪油
猪油是汤头的灵魂,用隔年黑猪网油配上本地小香葱,小火慢熬而成,名曰“白雪油”,入汤时,哪怕用上小小的一筷子尖,香味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四,葱油
炸葱油也是阳春面的秘密。
炸葱油最好选用紫皮洋葱,这是因为它们的味道比较香,炸出的葱油味道非常浓郁,而炸成金黄色的洋葱酥也不必弃置,可以用来制作下酒菜。
制作步骤:
1、小葱清洗干净不需要切,洋葱剥皮切块,姜切片,蒜切片,八角备出。热锅加油,火调制较小,冷油依次加入小葱 、洋葱、姜片 、蒜片 、八角。
2.小火慢熬,慢慢搅拌,防止油受热不均匀迸溅出来。
3.慢火熬制,直到葱 、姜、蒜等榨干。
4.用笊篱将熬将榨干的葱、 姜 、蒜等捞出控油
5.待油凉后倒入瓶子中备用。
五,复合酱油
1、选用黄花园酱油500克;50克红糖,30克冰糖。以及八角,桂皮,香叶,沙姜,丁香,白蔻。葱段姜片和蒜头适量。
2、把所有配料连同100克清水倒入锅内,大火烧开转小火,半个小时左右,酱油显浓稠即可。
3、这种复制酱油,广泛应用于重庆小面等各类川面。它的口感酱香回甜,比较适合重口味。
浇头
在面上放上“浇头”,阳春面摇身一变,成了各种名噪一方的浇头面(三虾面、黄鱼面、爆鳝面、大排面…..)。
或者只需撒一小把青蒜,一碗一清二白的正宗阳春面,同样能呈现在眼前。
阳春面术语
“宽汤”———指汤多面少
“紧汤”———指汤少面多
“重青”———指多放蒜叶
“免青”———指不放葱和蒜叶
“重面轻浇”———要面多浇头少
“重浇轻面”———要多浇头少面
“过桥”———就是浇头用另外的盘子盛放,不浸于面中。
一碗好吃的阳春面有3个窍门需要掌握:
1、面汤要用清水兑成,不能是煮面的汤。
2、酱油不能直接用,需要用葱油烹煮后,激发出酱香味滋味才会醇厚。
3、面不要煮的太熟、太软,稍微有些筋道,会吃的更爽口一些。
结语
以上只是个人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