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九一八”:那些抵抗的身影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明天,是“九一八”纪念日。每到这一天,我国很多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毋忘国耻,警钟长鸣,这是九一八这一天的主题。

关于九一八的来龙去脉,基本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大锤在此只是简单叙述一下,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

当天,下令当地不抵抗的是东北军的最高军事长官张学良,并且经过了当时东北军的高级将领的集体讨论,出发点大约是误判了日本关东军的战略意图,以为对方只是挑衅而不是侵占,因此想到的第一位意图是保存实力。这也是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主要责任。

(张学良1931年9月6日打电报给东北的臧式毅代主席、荣臻参谋长“不抵抗”)

而当时由蒋介石主持的国民政府,对与日本开战一事也没有任何支持,而且事实上提供了九一八事变能够发生的基本前提,那就是间接导致了东北地区的兵力空虚。因为张学良的东北军,早在九一八事变的前一年、1930年的9月18日,就集中主力开进山海关,当时这是为了帮助蒋介石,赢得与阎锡山、冯玉祥以及李宗仁等人正在激烈进行的新军阀中原大东北军主力部队离开辽沈地区投入中原大战,并在中原大战之后处理战后事宜(包括占领中原大战失败一方的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的地盘),一直滞留到1931年7月,造成了沈阳地区防务空虚,给了日本关东军以可乘之机。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

更要命的是,1931年7月中旬,日本又参与策动军阀石友三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发生正面大规模对抗,双方在河北省总共投入了十多万人进行主力会战,导致东北军能打的精锐部队,仍旧留在山海关内

当然,即便东北军主力都在关内,1.1万日本关东军要对付的东北军当地驻军,仍然有16万之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关东军中的战争疯子们,在1931年9月18日晚,悍然点燃了战火。

但是在那一天,尽管“不抵抗”的阴霾造成了今天的国耻。同样在那一天,仍旧有一群人奋起抵抗。

这就是当时的辽宁省警备处长兼沈阳公安局长黄显声,以及他手下的沈阳城内的警察系统及公安队2000余人。这个黄显声,就是后来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老师。

(黄显声将军)

其实在事变发生前,日军阴谋发动重大行动的情报一直源源不断。即使是黄显声的警察系统,也获得了不少相关情报,他也提前报告过张学良。但是不抵抗的决策本身,不是黄显声能够更改的。但是黄显声还是尽自己所能,提前加强了准备,把当时下属的58个县级警察队公安队,扩大成为12个警察总队,并且发放枪支弹药。其中2000余名沈阳警察被合编为一个总队。

从1931年9月初开始,黄显声根据情报,判断日军行动在即,一方面继续向张学良报告,一方面昼夜留守在自己的警察局办公室,准备随时应变。

因此,当9月18日晚日军向沈阳城发起进攻时,黄显声的警察队是准备最充分的,得以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当时有人回忆说,这边日军第一轮炮弹刚刚打过来,黄显声的警察队已经拿着武器驻守各处,开始抵抗。

1931年9月18日深夜,沈阳城内就是这样展现出奇景:同样是收到不抵抗的命令,一边是不足700人的日本关东军轻易占领了8000东北军驻守的北大营,一边是黄显声的2000人的警察队用轻武器在各处依托简易工事,与优势日军展开激战

(日军占领北大营)

当时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对于九一八事变当夜的警察抵抗一事,是这样描述的:“沈阳工业区之公安六分局,夜间日军进攻该局时,曾有激烈之对抗。局内警察仅三十余名,与日军数百人相抗。双方肉搏亘[gèn]三小时。后因子弹告罄[qìng],外无应援,遂被日军攻入。三十余健儿,悉数被日军杀害。碎足折肋,肝脑涂地,尸体横陈于局门外,多日无人掩埋。”

类似的战斗还发生在沈阳城内外的皇姑屯、马路湾、西塔等地。

(占领大帅府的日军合影  图片/网易过客)

来自警察队的抵抗一直持续到9月21日,随着日军占领城内各大要点,黄显声被迫下令警察部队撤离沈阳城。

警察部队西撤到了锦州。由于组织得利,黄显声的部队是撤退过程中损失最少的。这些警察部队后来成为了东北义勇军抗日队伍的重要骨干,东北抗日名将邓铁梅、王凤阁、高玉山等人都或多或少有东北警察的背景。而黄显声自己,因为首创“辽宁抗日义勇军”,则成为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1935年,正是根据东北义勇军的抗日事迹,作曲家聂耳与词作家田汉合作,才有了《义勇军进行曲》。这便是后来我们的国歌。

(战场上的辽宁抗日义勇军)

热门推荐

蜘蛛侠的战史、情史和纷争史!

过去的学生都给老师送什么礼物

《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 解密“吴家少奶奶”的历史传奇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BT历史零售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