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乳痨 乳房结核】
乳痨
乳痨是指因素体肺肾阴虚,或因肺痨、瘰疬继发的乳房部结核性疾病。以乳房结块不痛,数月后肿块化脓,溃后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不易收敛,常伴虚劳现象为主要临床特征。多见于20到40岁的已婚、生育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期,男性偶发。常有结核病史,发病部位多在乳房外上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房结核。
诊断依据
1、常有结核病史。
2、多见于20到40岁的已婚、生育妇女,好发于妊娠或哺乳期,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3、初起乳房结块不痛,皮色不变,推之可动;继之肿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暗红,触之疼痛,有波动感;溃后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可形成窦道或溃疡,经久不愈。
4、患侧腋窝臖核肿大疼痛。
5、伴有潮热,盗汗,消瘦,颧红等症状。
6、血沉增快;脓液或穿刺液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7、胸部X线检查可有肺结核病灶。
鉴别要点
1、乳腺癌
发病年龄较大,以40到60岁为多,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乳头内陷,皮肤有橘皮样改变,溃后状如菜花,表面高低不平,渗流血水,气味恶臭。活体组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浆细胞性乳腺炎
常发生在非哺乳或妊娠期,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肿块多位于乳晕区或其附近,红肿热痛明显,溃后脓液中夹有粉渣样或油脂样物质,易形成窦道。
3、乳腺纤维瘤
发病年龄多在25岁左右,肿块生长缓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
4、乳腺增生病
肿块可发生在双侧乳房,乳房肿胀疼痛,常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肿块质地较软,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
辨证论治
1、临床表现
(1)初期:一侧乳房结核如梅李,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边界不清,质地较硬,推之可动,压之不痛或微痛,皮色如常,可伴潮热,盗汗等症状。
(2)中期:肿块逐渐增大,皮色微红,皮肉相连,约数月后,肿块软化成脓,压之疼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伴潮热,盗汗,纳呆。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
(3)后期:脓肿溃后,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经久难敛,易形成窦道或溃疡,伴身体消瘦,神疲倦怠,食欲不振,或潮热颧红,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2、分证论治
(1)气郁痰凝
【证候】乳中结核,形如梅李,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皮色如常,不痛或微痛,推之可移,可伴胸闷胁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开郁散合消瘰丸加减。柴胡、白术、茯苓、郁金、川楝子、香附、白芥子、浙贝母、百部各10g,全蝎6g,牡蛎15g.
(2)痰热内蕴
【证候】乳中结核,渐次增大,皮色微红,继则肿块渐软,液化成脓,按之波动应指,伴潮热,盗汗。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化痰,托里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减。黄芪30g,当归、炮山甲、川芎、皂角刺各10g,陈皮12g,百部15g,浙贝母12g,茯苓15g.
(3)气血虚损
【证候】脓肿溃后,脓液淋漓,稀薄如痰,夹有败絮样物质,经久难敛,形成窦道或溃疡,伴神疲倦怠,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托毒外泄。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15g,炙黄芪30g,当归、熟地黄各10g,五味子6g,白芍、白术、茯苓、远志、百部各10g.
(4)阴虚痰热
【证候】乳房结块,皮色暗红,中软化脓,溃后腐肉难脱,疮口紫暗,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伴潮热,盗汗,颧红,消瘦,心烦失眠,食少。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丹皮、猫爪草、百部、浙贝母、龟板、银柴胡各10g,生地黄15g.
3、药物外治
(1)初期:a.阳和解疑膏、回龙阳玉膏掺桂麝散、猫爪草膏外敷;b.用化核膏外贴。
(2)中期:脓成尽早切开排脓。
(3)后期:脓腐未尽者,用五五丹、七三丹撒于疮面,外敷红油膏;或用黄连素油膏纱条蘸八二丹、七三丹外塞;有窦道者,用红升丹、白降丹药捻;脓腐已尽者,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外敷。
4、手术疗法常用方法:病灶切除术、切开引流术、单纯乳房切除术。
5、其他疗法抗结核治疗:通常采用异烟肼、链霉素二联,或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三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