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起源、趋势、未来、利弊、价值(一)
这篇文章是从哲学到“治病”的转折,探索如何真刀真枪的治病以及情绪意识的机制与调控是我的本业。
但鄙人的“治病学说”不等同于中医,也离不开中医,所以我不是中医红也不是中医黑,更不会受任何理论体系的束缚。
自古惯例,推广一种新学说,总要覆灭那些有障碍的旧学说,我觉得那是一种争纷游戏,会被一种强烈的统一欲蒙瞎双眼,最后并不利于提高学术水平;所以我评论与解析中医旨在就事论事,不会掺入个人情绪!
之所以解析中医,最终还是要推广自己,要讲中医须讲它的开头,中医不是地缝里蹦出来的,他有种子,产生于一个奇点。
如前文所云的蝴蝶效应,古代人类的某个奇点产生了抽象思维与西式逻辑思维两种文化范畴。
后者凡事求精确到位,绝不含糊,他们从精微物质开始思考,探索其中的元素、能量、动机,所以他们发明了几何学、科学、分子学等。
这一类学术最大的特点是“眼见为实”,包括那诺贝尔物理奖,空口无凭,必须通过实验或仪器使眼睛看到才会认可你。
因此,本质上即使现存中医很牛,他也不会轻易相信你;即便你每回都药到病除,他也必须从自己的角度去验证。
如今西医反对中医是因其“本性”,并非像那些喷子说的:“既得利益要灭中医”,如果真正拿出依据来,他还是会敬佩你的!毕竟学术不分国界,没有那种心境,成就不了大学问。
反观华夏人,喜欢用抽象思维,人家两千多年前讨论原子的时候,咱们就琢磨水火金木土、太一生水、水生万物之类。
虽然五行也是物质元素,但它的概念大呀;眼界看的大而广,久而久之就会看天看地,看生看死,而忽略过程与细节;似乎自古国人都在为终点而奋斗,生下来就奔着死去似的。
在白话文的环境下长大,可能体会不到古人的内心世界;读太多古籍后,就会发现,自古及今除了墨家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其余学派全部是“自说自话”式的下定义,一口一个钉子把话说的死死的,其实都是个人主观意识罢了。
自古文人相争便是谁也不服谁,因此有“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说法。
用抽象概念描述问题,没有精确性,但是有美感,一种朦胧美吧!好比你读过的那些古文言,只要带有一点哲理就显得高大上了,管它是对是错呢!
有些文辞一旦白话后,将被人唾弃,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翻译成大白话,还有谁玩弄它?如果不翻译的话,它又能表达什么?不都是空话么。
中医当然也被玄化,准确的说是必须玄化,才能掩盖其不精确性,似是而非的抽象道理,你怎么能推翻它?
但是,不精确的另一面是无限制,看天看地的过程中,还体会出一种玄妙的人体“神力”;古人偶然用“神力”治好了病,一次次的偶然便积累了经验,于是把治病与四时、五味、五色、五行、五脏、六腑、六气、八风、十二节统合在一起,并结合经络学说,慢慢的造出了“中医系统理论”。
这个理论不管它操不操蛋,却是超越了“眼见为实”的框架;本来可以与西医形成互补作用,你这里医不好,到我这边来试试;我这边治不了,去你那边碰碰运气。
可是搞学术的人脑子犟啊,凡事一定要弄明白因为所以才肯罢手,才愿意相信你的存在。尤其当今白话文学习环境下,本来就是要个一二分别的,稀里糊涂怎么说的过去?
再加上真正会治病的中医越来越少,灭亡就是大势所趋了。
因为不精确,中医理论系统里面很多说法都能站住脚,既然如此,那就创造吧,两千多年累积下来,中医的“术”有千百门了吧,经方有十万余了吧。你认为都有实际作用吗?还是在盲人摸象,“概率性治愈”呢?
好比佛法八万四千门,道法三万六千门,如果有一门可以打开通道的话,那么人人都可成仙成佛,其余法门还有存在的价值么?
如果有一门真有用的话,还会有人去创造法门么?
当下要留住中医,必须放下姿态,自我解剖,找出“神力”的真正规律;心中有数;能驾驭,才会治病,才敢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