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辆旧车全被换成“智能泥头车”!深圳在国内首次实现泥头车标准化

2019年6月1日,在深圳市运行的泥头车已全部更换为标准的新型全封闭式智能泥头车,彻底淘汰了传统的泥头车,不仅解决了安全、污染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行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 图丨标准化泥头车

此外,深圳市除了实现了新型泥头车的更换外,同时也在大力的推动纯电动泥头车的落地应用,目前深圳市已有8家企业购买纯电动泥头车410辆,纯电动泥头车的应用规模领先于国内大多数城市。
 
泥头车从乱到标准 花费12年时间
深圳市泥头车的治理达成这样的成绩,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所能查到的资料,深圳市治理泥头车,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十二年以上的时间。

○ 图丨深圳

“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当时的”小渔村“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大都市。
也正是在这一年,深圳开始腾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地铁等轨道交通也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建设,随之而来的就是工程、基建工程的快速增加,深圳市内的泥头车开始逐渐地多了起来。

○ 图丨工地

跟国内其他城市发展的初期一样,工程量增加导致深圳当地的泥头车数量与日俱增,由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乱象,不仅仅是噪音扰民、违反交通规则,更要紧的是泥头车的横行还不断的引发交通事故。

○ 图丨泥头车事故

在2000年后的深圳部分论坛上,还能找到部分深圳市民对泥头车的控诉,还有大篇幅的对泥头车引发的事故进行的报道,足以证明当时的泥头车确实混乱。

○ 图丨当时的论坛讨论泥头车

○ 图丨关于泥头车事故的报道

由于泥头车的乱象越来越过火,可以说自泥头车大量的在城市出现以来,就一直不断的惹祸,伴随而来的就是不断升级的治理手段,直至最后的全部更换为完全标准的泥头车,深圳经历这个泥头车的治理过程,跨越12年以上,家哥也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泥头车乱象出现


2003年:持证上路
2003年底,深圳市规定全市的泥头车要持专门的许可证方能上路行驶,由交通局牵头、会同市城管办、建设局、资源规划与国土局、交警局联合审查核发许可证,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和车况不佳的泥头车严禁上路。
同时各个相关部门也针对泥头车以及施工工地、建筑公司进行严格查处。
2004年:整治泥头车营运及超限运输
深圳市印发《深圳市联合整治交通秩序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整治交通秩序联合行动。
其中就有就提及,严厉查处违章渣土运输车辆(泥头车)、货运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辆营运违章及超限运输等违章行为。
2005-2006年,深圳依旧对泥头车保持查处的状态,但无法查找更多的事件。
泥头车乱象出现苗头,但还不至于严重,毕竟数量还不是很多,此时普通的查处整治也能起到效果。

第二阶段:泥头车治理真正的开始


2007年:首次出台泥头车管理规定 必须办理三证合规化上路
深圳市出台《加强泥头车管理规定》,这是深圳市首次出台针对泥头车的管理规定。规定中详细列明了泥头车上路运输行驶必须办理3个证件。
分别是:城管部门核发的《城市垃圾(建筑垃圾)准运证》、交通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及对于需要通过限行路段的泥头车必须申请办理《深圳特区大型货车临时通行证》。
当然对于驾驶室员,也规定了要通过培训取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上岗。此外还规定了承运单位必须要对泥头车进行密闭加盖。
2008年:推行泥头车企业自主管理
深圳多家大型泥头车、搅拌车车属单位代表和辖区交警大队签署《深圳市泥头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在常态查处下,推行企业自主治理,特别是对于冲禁令、遗漏装载物、不按线行驶、随意变线、超速超载、冲红灯、故意遮挡车牌等重点违法行为,实现从源头自治。
此外,同年深圳市也对泥头车往返最频繁的北环大道进行了车道划分,并在路边和立交桥增设摄像监控设备,进一步明确和限制大型货车要在慢车道行驶。
2009年:禁止大型运沙车禁入 加强泥头车查处
由于泥头车在深圳市的乱象得不到遏制,于是在年初,深圳颁布《深圳市开展集中整治泥头车交通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通过联合执法以及24小时抽查路面,对无证、超载、超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泥头车进行查处。
同年,深圳市开始禁止一切大型运沙车辆上路(所谓大型运沙车,是指四轴(含四轴)以上运沙、石、散装货物的敞开厢式大货车)。
而在深圳营运的泥头车只能走专用车道,没有专用车道的一律靠最右侧行驶。严禁超过规定重量的泥头车驶入高速公路和快速干道,且运载时速城市干道不得超过50Km/小时,快速路不得超过60Km/小时。
同时规定在深营运的泥头车申领《大型货车临时通行证》时,必须先行安装“放大牌”。
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市内的泥头车数量势必会大增,这就不得不通过一些手段去限制泥头车的横行,同时也从运输企业入手,从源头开始规范泥头车营运。

第三阶段:纳入交警监管 治理力度升级

2010年:实施最猛交罚新规 泥头车安装GPS纳入监控
深圳8月1日实施被誉为当时史上最猛交罚新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一年内超载三次以上者,每次的罚款高达8万元。新规对泥头车也拿出了最为严厉的“连坐”措施和天价罚款。
同年,深圳市开始规定省内外牌照的泥头车在深圳市范围内从业都必须安装带有GPS卫星定位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并接入市交警局监控平台纳入管理。
2011年:倡议泥头车车厢整改 限行范围扩展到全市
深圳交警倡议将泥头车车厢高度从1.5米降低为1.1米;将现在使用的铁制泥头车盖板,更换成帆布顶盖,减少车辆自重;所有司机驾驶泥头车之前,前往交警局参与免费的驾驶培训;持外地驾驶证来深营运泥头车,司机需更换深圳驾驶证。
同时还宣布了,2012年元旦起,深圳泥头车限行范围将扩展至全市。
2012年:施行黑名单管理 室内营运泥头车强制安装GPS
深圳市安委办、市预联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泥头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这份《意见》最大的亮点则是施行“黑名单”管理,凡列入“黑名单”的单位、人员及车辆,两年内不予办理通行证;被列入“黑名单”两次及以上的,取消其在深营运、承包、运输余泥渣土和驾驶泥头车的资格。
而针对在深圳市营运的异地牌照泥头车,同样也要接受监管,纳入全市监管体系进行统一监管,对所有的泥头车强制安装GPS,实施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控。
在该意见发布后,市交委、市交警局、市城管局也纷纷公布了各自的举措:
鼓励泥头车运输企业把车辆的牌照转为本地牌照,给予一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将不允许异地泥头车在深营运。(市交委)
对泥头车实施限速管理,高速公路限速70公里/小时,快速路60公里/小时,其他城市道路40公里/小时,将依托泥头车GPS监控平台进行监管。(市交警局)
严格治理余泥渣土污染问题,推进几个受纳场的建设,缓解当前余泥渣土受纳场“少、小、远”问题,缩短从工地到受纳场的运输距离,减少泥头车的行驶时间。(市城管局)
从这一阶段开始,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给深圳市运营的泥头车强制按照GPS并纳入政府监控,为后期泥头车治理提供条件,同时也开始准备实施外地泥头车禁入。此外针对企业的“黑名单”政策以及惩罚,同样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第四阶段:完善泥头车证件 设置准入制度

2013年:泥头车实施“两牌两证” 外地泥头车禁止入深
2013年对于深圳泥头车来说,无疑就只有两个重点:泥头车“两牌两证”和禁止外地泥头车在深营运。

○ 图丨两牌两证

“两牌两证”

2013年3月,史上最严格的“两牌两证”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深圳市泥头车安全管理“两牌两证”实施办法的通知》出台。

“两牌”即悬挂正规车辆号牌外,需在车辆醒目位置悬挂有市交通运输委审核备案编号形成的“档案号牌”。
“两证”即除持有车辆驾驶证外,需经市交通运输委对其《从业资格证》审核备案。其中有3年B2牌以上驾龄作为硬性规定,并经自卸车行业协会对其培训合格后发予的“备案合格证”。
异地泥头车禁入深圳
从2013年6月2日起,外地牌泥头车只允许通过高速公路在我市过境,深圳除高速公路外的任何道路上,都将禁止外地牌泥头车行驶。
2014年:高额罚款规范泥头车及公司无证运输
深圳发布《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中规范了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违反规定的处以违法所得10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10万元罚款。
《办法》通过重罚的手段,进一步规范了泥头车无证运输的乱象。
第四阶段深圳市针对泥头车的管控进一步升级,先是推行“两牌两证”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泥头车的监管,同时也能进一步规范车辆以及驾驶员,设置一个准入门槛。

第五阶段:泥头车完全标准化开始

 
2015年:更换新型泥头车的开端
这一年,也可以看作是深圳市泥头车全部标准化的起点,深圳市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争取在2-3年内将全部敞开型泥头车淘汰,换成密封型智能渣土车。

○ 图丨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

2016年:泥头车限行进一步强化
2016年深圳市继续保持高压的泥头车管控,针对无通行证的车辆,实施24小时限行。同时对在深圳市营运的有合规牌照的泥头车,同样做出了限行的限制:
每天0时至24时,对泥头车在全市道路实施限制通行。因工程建设需要通行的,须在我局办理《深圳市余泥渣土砂石运输车辆临时通行证》方可上路行驶。
2017年:为替换新型泥头车工作让步 暂停新泥头车上牌登记
为了配合推进新型全封闭式智能泥头车,深圳在2017年2月25日期,暂停了办理新购泥头车“档案号牌”业务,为日后《深圳市新型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推广工作方案》做准备。

○ 图丨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

2018年:传统泥头车更换新型泥头车正式开始 配套完善补贴方案
2018年8月中旬,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交委、深圳人居委三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圳市泥头车、搅拌车和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更新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

○ 图丨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

明确了从2019年6月1日起,深圳全市范围内禁止传统泥头车使用以及通行,意味着传统泥头车将全部淘汰。同时配套的《深圳市传统泥头车淘汰补贴办法》也相继出炉。
《方案》和《补贴办法》的印发,也正式拉开了深圳市传统泥头车淘汰的序幕,在为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把深圳市内的所有传统泥头车更换为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当然为了促进这个泥头车切换工作,深圳市也给出了相对可观的补贴方案。
其中2013年注册的六轴列车最高可获得18.2万元的补贴;而2013年注册的LNG类六轴列车最高补贴额为23万元,越早申请淘汰还可按补贴标准的124%领取补贴。

○ 图丨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

○ 图丨全密闭式智能重型自卸车技术规范

深圳全密闭式智能重型自卸车的标准:
一、需要满足国五+原厂安装颗粒捕集器(DPF),而LNG车型则只需满足国五排放;
二、底盘方面统一采用四轴重型载货自卸车辆;
三、应使用具有自动开合全密闭式顶盖的U型车厢;
四、车厢内尺寸最大5.6x2.3x0.9m,理论车厢可装载容积不大于11.6方,实际可装载容积不大于10.6方。
2019年:完成深圳市内所有泥头车更换
截止至今年的6月,深圳已经淘汰约1.2万辆传统泥头车,投入运营新型泥头车7700辆。
另外,在深圳市的泥头车也基本杜绝了超载超限的乱象,同时在污染物排放方面也进一步得到优化。
深圳市经过了这几个阶段的泥头车治理,目前能看到的是,在深圳市内营运的泥头车都有统一的标准,并24小时接受监控,再加上交警部门的路面巡查,最大程度杜绝超载、超限、超速等一系列违规情况的发生。
同时替换后的新型泥头车,还兼具了环保的特性,不仅减少了尾气的污染排放,同时也避免了泥头车扬尘撒漏给环境带来的破坏。

家哥有话说

在国内城市高速发展的时候,各地基建工程势必大增,泥头车的问题也将尤为突出,虽然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从严治理泥头车乱象,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唯独深圳,暂时做到了泥头车的标准化运营。
当然这一切还是离不开强硬的治理手段、多方的配合以及雄厚的补贴资金,之所以写深圳的泥头车治理历程,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深圳敢为人先的精神,同时也能让大家知道,泥头车的治理要想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