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轧猪油渣取暖,你们可还记得?|原乡

(江南乡村旧时小孩取暖的轧猪油渣游戏。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同龄老乡中,很少有人会怀疑,冬日晒太阳是儿时最难忘的美好时光。

我小时候,中国的工业还很落后,虽然我的故乡江苏苏南地区有很多社队企业,但温室效应尚未发酵,故乡的冬日是极其寒冷的。

有多冷?

我小学母校后面的小河,冬天是透底冻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水缸,遇到冷天,如果不用稻草围上,或者不把水舀干了,很可能第二天早上水缸冻裂了。

与北京的冷不一样的是,苏南的冷,是真正彻骨的,水多,冷是湿冷。而且,那时除了脚炉汤婆则等,家里没有其他取暖设备,太阳出来后,常常觉得屋里比屋外还要冷很多,阴冷阴冷的。

如何取暖防冻,成了苏南百姓冬天关心的头等大事。

晒太阳是白天一个极其重要的取暖手段。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还住后面老屋里。一吃完早饭,太阳出来了,就嚷着大人搭遮棚。

所谓搭遮棚,就是摆上晾晒衣服的衣裳架子(实际上是用粗木棍或粗竹竿捆搭而成的三脚架),用一根比较粗的竹竿(通常晾衣服用的),大头搭在衣裳架子上,梢头架屋檐下垂下的铁钩上,(一般农村就是这样晾晒衣服),然后把杆稞棒(杆稞是故乡的一种茅草,叶子容易割手,杆像细竹竿,通常用来搭篱笆或编席子,当然,也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编织的席子,铺搭在竹竿上,一直铺到屋檐下的墙边。

一般一层是不够的,通常要铺上两层。

铺上两层之后,份量就重了,衣裳架子和竹竿有时撑不住,容易坍塌。

为了稳住衣裳架子,往往在三角架上吊几块砖或石头,以稳固衣裳架子,有时,也会在遮棚里再撑上些东西。

这样,一个防风的遮棚就搭成了。

有时讲究些,还会在周围在堆一些稻草,那是为了更好堵住风穿越席子的缝隙。

我们老家的房子,大多都是南向的,有时也有东向的,都是对着太阳,所以遮棚要么是为挡住西边的风,要么是挡住北边来的风。

我们村的房子都是南向的,所以遮棚一般都是东向向阳的。

遮棚搭好之后,一家大人小孩,或者邻居家的大人小孩,都会聚集到一个搭的很好的宽敞的遮棚里,就一件事,晒太阳。

冬天是农闲,大人的活也少。再说了,寒冷袭击的,可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

所以,晒太阳是一项集体活动。

苏南这个地方,如果是晴天,有太阳,遮棚挡住风后,晒太阳是一种绝对奢侈而普遍的享受。

每个人都可以安静地坐在阳光下,享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

老人们会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太阳下假寐,享受这上午短暂的温暖时光。

男人们会在太阳下抽着劣质的香烟,吹着牛。

女人们,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还是小丫头,她们通常坐在最里边,有时几个人轮流用着一个脚炉,或者围着一个脚炉,在脚炉里煨蚕豆、大豆、花生、红薯干之类的。

而半大小子们,通常集体挤在墙根,排成一字形,使劲往墙角里挤,挤得越狠越来劲。

通常,最里边的位置是最强壮的小孩,要是把他挤得喊救命求饶,那才是乐趣。

这在我老家,按方言说法,就叫“轧猪油渣”。

猪油渣是炼猪的化油板油时,把油熬熟熬出来后剩下的肉渣,也是美味。

小孩晒太阳时,玩的游戏被命名为轧猪油渣,除了喻称把人挤成油渣外,也象征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

这是寒冷的冬天阳光下半大小子忘了寒冷的最好的游戏。通常都会玩的满头大汗。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群半大小子正挤地热火朝天呢,突然那家的奶奶或者姐姐喊了声:“谁谁谁,你们要吃黄豆伐?煨好啦,要吃过来啊”,一群人一听,一哄而散,抢着去要煨好的黄豆吃,慢了,这一炉就没你的份了。

只要晴天,故乡的冬天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场面,温馨而甜蜜。

但每天,这样美好的享受也是短暂的。

故乡的冬天,中午之后,太阳开始西行,天也常常会阴下来,虽然遮棚挡住了西边或北边来的寒风,但太阳这个最大的暖炉却开始背弃你了。

太阳渐渐西下,被太阳背弃了的东方,越来越阴冷,遮棚已经毫无取暖之用。

既然连墙壁屋子都抵不住没有阳光的寒冷,遮棚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又开始缩手缩脚,把自己包裹起来,围着炉子,或宁愿坐在灶台间了。

一直到第二天,新的一天开始,人们又一次在太阳下的遮棚里活跃起来。

在开始买得起空调和取暖器之前,故乡的人们,在冬天,就这样生活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