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朱允炆不逃跑,而是坐在大殿上等着朱棣,朱棣敢杀他吗?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历12世16帝,享国276年。

说起明朝16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和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故事就很有趣,这对叔侄厮杀也是有趣,可谓是明初风云大事之一,结果是建文帝朱允炆败得一塌糊涂,使叔叔燕王朱棣成为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更是由燕王成为明成祖。

几百年后的今天,再回首明初这段风云旧事,关于建文帝朱允炆之败,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因为建文帝这个明太祖朱元璋的继承人,可是有着仁君作风,若是没有败给叔叔朱棣,说不定可以创造另一个盛世呢。

而关于建文帝朱允炆之败,很多人认为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建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孙身份继位的,资历太浅,压不住下面,所以叔叔朱棣才敢造反。如果他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哪怕只是当了一天皇帝,朱允炆再顺理成章继承皇位的话,朱棣是肯定不敢造反的,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朱标如果只当一天皇帝,那么建文帝会更难

如果朱棣当皇帝,再传位给朱允炆,那么肯定会使朱允炆的皇位坐的稳,肯定要比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要好。

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虽然这个利很清楚,但是弊端其实更大,以这个弊端来看,别说朱标当一天的皇帝,就是当一个月乃至一年的皇帝,都是对朱允炆来说弊大于利的。

为什么这样呢?

这个我们将时间翻到洪武二十六年,这年太子朱标刚刚英年早逝一年,蓝玉就因为谋反罪名被杀,并且牵连甚广,是为明初四大案之一。

看似这两件事没有什么联系,其实联系很大,因为蓝玉是太子妃常氏的舅父,可以说是朱标的嫡系,但因为朱元璋立的皇太孙朱允炆母亲是吕氏,并非是常氏,加之朱允炆难以驾驭蓝玉这种桀骜不驯之人,所以朱元璋干脆将太子朱标的派系清洗了一遍,因此就有了蓝玉之死。

如果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的话,那么他的派系就不会被明太祖朱元璋清洗,这样一来,朱标若是最多当一年皇帝,传位给朱允炆的话,那么别说削藩了,光是父亲朱标派系的蓝玉他都控制不了,到时候控制不住局面,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怕是直接就造反了。

所以说太子朱标如果真的活着当了一天皇帝,再传位给朱允炆的话,那么对朱允炆来说,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二、朱棣之所以造反,建文帝朱允炆霸道削藩是个关键原因

长期以来,关于朱棣造反有个争议,有人认为朱棣造反是蓄谋已久,早有不轨之心。有人认为朱棣是被逼无奈之下才造反的。

但不管是不是蓄谋已久,朱棣造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是将他逼反的,因为朱允炆在对朱棣下手之前,短短几个月就连削五王,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因此他对朱棣下手的时候,朱棣肯定不甘心坐以待毙,自然是要放手一搏。

所以说不论朱标当不当这一天皇帝,只要朱允炆继位,他还是肯定还是要削藩的,因为朱标在位时间太短,肯定改变不了朱允炆早就有的削藩想法,也不会给朱允炆营造出不用削藩的大好局面,所以朱允炆依旧会霸道削藩,依旧会逼反朱棣,最后当然是依旧会惨败。

最后我们回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原因这个问题上面,其实不在于他是以皇太孙身份继位,所以压不住叔叔朱棣,最关键的原因是他打烂了一手好牌。

不论朱棣有没有反心,其实建文帝朱允炆当时对于朱棣这个塞王是有着绝对的优势的,不然也不会逼得朱棣要装疯卖傻来欺骗建文帝,还有拖延时间了。

但是建文帝朱允炆不会用人,一直重用送人头的极品队友李景隆,而这个李景隆不只是一直打败仗,更是可以说是燕王朱棣一方的运输大队长,给朱棣送各种物资,最后更是在南京,联合谷王打开金川门,放朱棣入城,使建文帝彻底失败。

虽然朱元璋时代大规模清洗功臣,颇使建文帝朱允炆有些无人可用的窘迫局面,但建文帝继位以后,其实还是有着一定的选择的,诸如明太祖朱元璋曾经的义子猛将平安、中山王徐达长子徐祖辉、老将耿炳文(只因前期失利就被心急的建文帝换掉)这些人都是可以长期重用的,重用其中任何一个,都比重用李景隆好。

只能说建文帝朱允炆水平太低,不会用人,非要用李景隆这个无能之人,自己又缺乏谋略,所以才使不具备任何优势的燕王朱棣翻盘。

所以说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其实关键不在于他是以皇太孙身份继位的原因,而是在于他个人能力不足,打烂了一手好牌,跟朱标当不当皇帝其实没多大关系,除非朱标能在位时间很长,将削藩问题解决差不多了,才能避免建文帝朱允炆失败的结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