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有关《庆余年》超前点播与盗版的那些事儿
网视导读:有关《庆余年》的风潮已经逐渐转换为风波。
在经历独领风骚、超前点播、片源泄露事件之后,有关《庆余年》争论还在继续。
《庆余年》
从播出到现在,《庆余年》确实称得上风头大盛。
从上映首日至今,《庆余年》的热度90%以上的时间都在猫眼的网播热度榜榜首。
但另一方面,这部剧也是一直风波不断。
在《陈情令》之后,超前点播就成为了腾讯视频的新盈利途径。不仅是《陈情令》,前段时间腾讯与爱奇艺联播的《从前有座灵剑山》也在播放至一半时增加了“抢先看六集”的超前点播模式。(更多点播剧集相关信息详见网视洞察文章《当“会员专享”成为“专坑会员”,内容付费之路只会越来越难》)
这一次,轮到《庆余年》,也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外在于即使按部就班,《庆余年》也将会炒出更多热点关键词,创造相当高的利润。
清理在于作为一部高分、高热度的作品,《庆余年》确实具有较高的吸金潜力,被选中再次尝试超前点播,从视频网站的盈利逻辑上完全合理。
与《陈情令》超前点播时观众的反应相同,抗议成为了舆论的主旋律。
《庆余年》相对更广的受众覆盖也让观众中的职业律师关注了这一档问题,12月17日,这位知乎网友在自己的专栏中宣布将会为超前点播中对视频网站会员的损失与违约进行起诉。
如果仅仅是如此,或许还有一些余裕。毕竟《陈情令》几十万条评论的抗议也没影响腾讯的超前点播高收入。
而同时发生的剧集泄露才是对《庆余年》的真正打击。
但凡热剧,都逃不了盗版资源传播的困境,而《庆余年》的状况尤其严重,因为这并不只是盗版资源的传播,还是超前内容的泄露。
在@河豚影视基地 的统计中,列出了《庆余年》资源被泄露的时间与次数。
第一、第二周中的泄露来自外网同步甚至更提前的播放,第三周的泄露是爱奇艺方面的操作失误,而第四、第五周的泄露,则使《庆余年》“伤筋动骨”,舆论更进一步恶化。
在会员仅能看27集、超前点播仅能看33集时,如果选择盗版途径进行观看,反而可以看到全集。
(配图来自新浪娱乐相关报道)
在“超前点播”对会员本该拥有权益进行侵犯后,又未能保护好资源的腾讯与爱奇艺,终于迎来了舆论中“去看盗版”的狂欢。
在有关《庆余年》资源泄露的新闻里,前半句的内容没人“杠”,只有4万条侵权链接的数字让人感慨太过惊人。但后一句“影视剧作越热越易被盗版,与平台收费无必然关联”则遭遇了网友的强烈吐槽。
在VIP被逼要成为VVIP才能享受原本VIP承诺的待遇后,在即使付出VVIP的代价也无法保证VIP的权益后,看盗版成为了一种报复。不讨论其他剧集是否看盗版,在《庆余年》的问题上,看盗版都似乎成了一件正常之举。
来自观众的愤怒的发泄,让这件事的舆论里,盗版方仿佛有了“劫富济贫之风”。
而腾讯新闻的“新闻哥”公众号的文章,则又点了一把火。强烈引战意味的标题《中国人不配拥有精神生活!不配!》所造成的的舆论风波用“引爆”更为合适。
(图源:燃财经)
这篇公众号的文章中,列举了视频网站、图书行业、音乐行业的亏损现状。视频网站中,爱奇艺与哔哩哔哩分别位列亏损新经济公司榜单的第二位、第七位。并且另配有关于图书、音乐行业的相关爆表。
客观评价这一文章,无论是音视频还是图书行业的亏损都确实存在,从他列出的数据上并不能指责他进行了不实的举证。
但其中有关会员权益的内容,又有几分真几分假?
音乐网站购买VIP后,也有一些歌曲依然是单首付费下载。视频会员真的能免广告?跳过广告后,还有专属广告等着你。
之前有苏州大学学生针对爱奇艺会员中有关免广告的宣传内容将爱奇艺告上法庭并胜诉。尽管爱奇艺的插播广告并不被认为违法,但这也证明了视频网站的普遍现状,即专属广告及其在协议中的隐蔽。
图片来自新闻《买了会员却不能跳过广告?苏大学生状告爱奇艺获赔30元维持原判》
而最重要的,VIP、VVIP的权益差别真的是不同档位的套餐、而不是“上车后加价”吗?毕竟,超前点播的推出并不是在影片开播之初便进行了公告。
文章中,新闻哥也提到了Netflix相关的内容,并指出虽然Netflix影片的质量很高,但其价格也够高。
在有关Netflix的内容上, 小编有几点要杠。
首先,会员姑且按照他的价格算作每月7元,另加超前点播18元(原定50元),25元提前看并不完整的《庆余年》。而Netflix的影片中,90元又有多少部高质量剧(几乎全部全集放出)值得看?
其次,中美的人均GDP相差多少?当然,在人均GDP比我国更低的印度,Netflix会员价格折合50人民币每月依然比国内单家视频网站的付费要高,不过,印度在Netflix瞄准的市场,又是什么消费阶级呢?
当然,还有国内会员享受低价的同时在广告上付出的隐形成本与视频平台以广告形式对自身的补贴,这些是否应该被计算?当然,新闻哥的小编认为国内会员真的免广告,所以可能确实没有计算。
提倡为内容付费没错,但无差别扫射的言论与不诚实的稿件内容,让这篇文章完全成为了灾难公关案例。
看盗版是正确的吗?不是。
其实,对于涉及抄袭的影视剧,抗议的呼声始终未停止过。
但是国内的正版意识很强吗?虽然正版意识正在增长,但是一客观评价,正版意识也没有太高。
在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正确意识的情况下,这些涉及抄袭的作品被翻拍,而翻拍后有多部作品都很红火。
而维权的成本巨大,无论是需要作者本人(或委托)起诉的规定还是其中消耗的财力、精力,都让许多作者无力维权,而最终的回报的不理想,更是加剧了原作者无力为钱的现实,于是许多时候,也无法从更加有力的法律上给予抄袭者制裁。(可详见网视洞察过去的文章:《《锦绣未央》抄袭案终于判了,但反抄袭依旧路漫漫》)
虽然一个是抄袭、一个是盗版,但观众、创作者、平台方三方的想法、遭遇都是相似的。除去大公司有精力、财力进行维权外,个人创作者的作品被盗播也面临着相当多的困境。
更为关键的,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小个体,追回的成果都是不如其损失成本的。
但是,此次事件中许多的发声单位——为《庆余年》进行会员付费乃至超前点播的观众——其正版观念也很弱吗?
并不是,其数量也不能算作小数。
由于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数据,这里仅以腾讯视频数据作为举例。
在《庆余年》剧情逐渐走上正轨后,其每日播放量已经稳定到了一定数值,在12月3日冲破1.6亿播放后,其每周二到每周四,都处于播放巅峰(每周一至周三每日更新2集,与播出规律相同)。
而在进行超前点播后,12月17日到12月19日,其播放更是迎来了一次飞涨。
在两个播放高峰期之间,热爱《庆余年》、希望早日观看影片并拥有正版付费习惯的观众,贡献了约5000万次播放量/6集的数据。
而全集于12月19日泄露后,其播放量也要比前周同周期要高不少。
在骂声如潮的情况下,《庆余年》的超前点播仍有着不错的成绩。
《庆余年》的舆论风波,确实是一场有关盗版的“狂欢”。但除去原本便未进行付费的用户,同样为数不少的付费用户的论点还是还是在于不保障消费者行为的抗议。
超前点播是一种不保障,结局超前流出是另一种不保障。两个都践踏着消费者的权益,而前一种更是一种对商家与消费者约定规则的践踏。
以观众的层面,不应当因为此次的风波,而转而完全放弃正版而追求盗版,如果没有付费,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将会是极大的打击。但是另一方面,视频平台方还是应当依照法律,明示收费条款,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才是促进付费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