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侠丁磊

做企业,不是一把All-in、一把定胜负的猜大小。企业家玩得都是无限游戏,从不休场,要么认输下场,要么就一直玩下去。只有筹码、牌技兼具,才能穿越牛熊周期,一直留在牌局上。
文/陈纪英
版式/夏天
有人在追风,有人在独行。
最近刷屏的美国工厂所有者曹德旺,以及刚刚卖掉考拉的网易创始人丁磊,都是“独行者”。
三年前,曹德旺执意跑去美国建厂——质疑声潮起,美国制造人力成本高,美国工会难搞等等,是常识,三年后——曹德旺干掉了工会,以平均5折的薪水搞定了工人,还赚钱了,一年2亿多。
四年前,在阿里、京东占据国内电商大半江山时,丁磊逆势孵化了考拉;四年后,在考拉连续三年占据跨境电商的榜首时,却又出乎意料以20亿美金将考拉“嫁”入阿里。
翻开网易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家企业已经独行了22年,那些当时被外界认定“不正确”、难以理解的取舍,如今回望,颇有一番意味。

1

取舍考拉
无论是当年做考拉,还是今天卖考拉,不解者甚众。
2015年,网易考拉成立。赚惯了“轻巧钱”的网易,俯身干起电商这种苦活儿累活儿,围观者嘘声一片。
接下来三年,网易考拉以“很不网易”的狼性姿态,在巨头环伺的赛道上成功突围,打脸了当初的质疑者。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网易考拉从2016年起,已经连续三年占据跨境电商市场份额首位。
考拉刚面世时,有记者问网易电商靠什么PK京东和阿里。
丁磊的答案是差异性,“你去看看考拉上的每一个产品,跟任何的电商平台比,同样的产品,价格会有差异。同样的产品、价格,售后也可能有差异。”
后来,丁磊又在2017年强调,网易电商的竞争力在于,“我们的选品是别的平台上不一定有的。”
但显然,能够承担选品差异特色的是严选,而非考拉。
跨境电商的竞争:一在于拿下足够多的国际大牌,二在于更高的性价比。这些话语权力极强的品牌,断然不会接受排他性的独家渠道合作,同质化竞争是必然,绝对的“差异化”优势,在考拉其实很难实现。
跨境电商的激烈竞争,对网易的毛利率形成了较大压力。在考拉上线之前,网易2014年的毛利率为67.7%,考拉上线后,从2015年至2018年,网易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9%、57%、48%、42%。
网易CFO杨昭烜在2019年Q2财报电话会也明确表态,“我们的经营理念并不支持用不惜亏损来换取快速增长的模式。”
到今年一、二季度,电商的毛利率有所提升,第一季度,电商毛利率优化至10%;第二季度有提升到10.9%,网易的整体毛利率也大幅提升。
但无论如何,考拉的低毛利率很难彻底改观。网易割爱,也未必是坏事。
第二个问题则是,为何是阿里?
虽然两家企业总部都在杭州,分居滨江区的网商路两侧,只隔着一条马路,两家公司业务交集却不多。
但是,看着考拉长大的丁磊,第一目标是给考拉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不会光看彩礼,还要看“亲家”的实力如何,三观是否契合。
双方合作,似乎早有端倪。8月,丁磊和张勇一起接受央视采访时,被问到如何看待两家企业关系。丁磊不讳言,“阿里巴巴对中国的电商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阿里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移动红利殆尽,拉新成本大幅走高,电商行业的增长压力随之而来,加入阿里系后,考拉可以对接整个阿里电商平台的七八亿活跃用户,如同出港驶入流量海洋。
而从商业回报来说,阿里很可能是出价最高的那个——对标的出价高低,在于收购者如何评估其价值。
迎娶完考拉的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很开心:“我们感谢网易孵化和孕育出优秀的跨境电商平台。”
在电商领域,阿里系一家占据了整个电商行业七八成的市场份额。但在跨境电商领域,阿里尚未达成强势地位,天猫国际屈居考拉之后。
显然,在跨境电商这个相对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的赛道上,阿里要想占据绝对优势,收购是迅速上位的最优捷径——放眼望去,赛道上值得阿里收购的标的,也就是唯一能与天猫国际分庭抗礼的考拉了。
丁磊那句“有利于各方长远发展”的评价,并非虚言。

2

网易的主航道
交易之后,网易将更聚焦,回归主航道。
网易的主航道是什么?这家看起来颇为“任性”的公司,其产品眼花缭乱,看似没有章法。但有两条主线,或许可以理解网易的业务布局。
第一,网易倾向于靠产品驱动用户自发增长,而非靠亏损补贴换增长。
第二,“品味”或者说“审美”,始终是网易的“生存之道”。
之于第一条,最典型的是高毛利的游戏板块,为其多年不变的主航道业务——游戏助力丁磊在32时登顶中国首富,多年来也是网易第一大营收来源。
今年第一季度,网易在线游戏服务净收入同比增长35.3%;第二季度线上游戏服务净营收同比增长13.6%;而且,一直维持了超过60%以上的高毛利率。
聚焦主航道,但同时也要在主航道上找到新增量,出海就是网易游戏业务的新增量之一。
AppAnnie发布的2019年6月《中国发行商“出海”收入排行榜》显示,网易排名第三。市场拓展上,在日本,网易游戏业务排名第一,下一步,网易游戏正打算在欧美市场登顶,网易已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推出了游戏工作室;内容开发上,新的游戏项目也在陆续上线,网易5月获得的漫威IP授权,主要用途就是开发新游戏。
其二,“品味”是理解网易产品逻辑和战略布局的关键。
丁磊是个“文艺青年”,能一眼就辨别勒内·马格里特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戴黑帽的男人》,《彭博商业周刊》就此给他安了个“互联网品味家”的标签。
网易要做什么产品,很多都是基于丁磊本人挑剔的“品味”,存量市场无法满足其需求,所以要亲自下场,严选、音乐、养猪,概莫例外。
刚刚获得阿里领投的7亿美金融资的网易云音乐,就很“丁磊”。
对音乐,丁磊偏爱许久。网易上市之后,丁磊被媒体问及有钱了想做什么时,他脱口而出:“做一家唱片公司。”
时隔多年,丁磊听到一首阿拉伯歌曲,在国内音乐App上翻了半天,压根找不到,“这些音乐App怎么把自己做得像卡拉OK点歌机一样?”
网易云音乐就此上线,天时地利人和,看起来都不占,当时BAT已经在音乐市场先行抢跑。2013年1月,阿里收购了虾米音乐,后来和天天动听合体为阿里音乐;腾讯旗下的QQ音乐已经上线8年,用户过亿;同年,百度把收购了7年的千千静听改名为百度音乐。
后来者网易云音乐靠什么翻盘?丁磊的答案是看起来有点虚无缥缈的“工匠精神”。
比如,最初设计云音乐播放界面时,丁磊要求,网易云音乐播放界面的“黑胶”转速要刚刚好——看着不晕,又不会昏昏欲睡。黑胶唱片机的正常转速,能达到一分钟70多转;要是照搬,用户体验会非常糟糕。为了确定“黑胶”转速,团队调试了二十多遍,最终才确定为一分钟3转。
后来,网易云音乐瞄准音乐社区的差异化定位,以发现音乐和分享音乐为出发点,盘活了歌单、评论区等用户痛点功能。到今天,网易云音乐推出了石头计划、云梯计划等一系列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试图找到激活音乐这一慢行业的新支点。
2017年,《彭博商业周刊》曾专访丁磊,要他用一句话或一个字来形容网易。
丁磊回答:“网易是一家有品味的、创新的科技企业。”
“我希望大家都会认同这句话:网易出品,必属精品。就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新片,你不会错过;就像索尼的电器,品质不会差到哪里去。目前,整个中国科技行业最缺品味。但网易对品味是有要求及追求的,这是与其他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差别。”

3

独行侠丁磊
独行,是网易22年的关键词。网易从不爱凑热闹,也很少跟风。
引导网易航向的丁磊,也乐得当“独行侠”。
最近两年,巨头们集体切入人工智能赛道,但网易不为所动。
丁磊对此振振有词,“我想问,哪个AI产品,哪一个大数据产品,让你感觉到改变人生?有吗?我从来没看过。我们投入了,但在能拿出好的产品前,我们不会随便发声。”
团购很火的时候,BAT集体入场,视频很火,有钱有流量的大小互联网公司又集体入场了,网易是个例外,似乎错失了一次次风口。
但独行或者跟风都是表象,关键是能否看清未来走势,同时能否清晰评估自己的能力边界。“团购网易没有跟着做,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视频是肯定不能做,因为我们想不明白。团购,我们想不出自己的优势在哪。”
丁磊独行,在于他只做有未来有前景,同时网易有能力做好的业务。
这倒是和巴菲特如出一辙,“你必须独立思考。我总是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高智商的人不动脑子地去模仿别人。我从别人那里从没有讨到什么高招。”
独行还体现于某种不迎合大众口味的“洁癖”上。
当年,网易同城约会被下线,是因为有小姐在此招嫖,知道这个消息后,丁磊气得骂了句粗口,“我没必要为此背黑锅”,然后果断用花田替代了同城约会。
最近两年崛起的移动小巨头们,公开声称,技术没有价值观。
但丁磊还坚持有点老旧的价值观,甚至有些许“愤世嫉俗”。
他曾愤怒地把网易上一张暴露的美女照片打印出来,贴网易位主编的墙上。“如果谁再上这种图片,我就把照片打印出来寄给他父母。”
这可能和丁磊32岁时就当过中国首富有关,首富之于他不是骄傲,更多是不安,“我能看到这个世界上比我更优秀的人多了去了,我却比他们都有钱,是不是这个社会评价体系错了?”
上市的网易公司需要好看的营收、利润,但于丁磊,交出底线换短期营收不可接受,“金钱带给我的幸福感占比,可能5%都不到。”
“中国人很多时候尊重的是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哲学家、艺术家。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尊重过有钱人。”
独行,有时候,则是因为早看了两三年,典型例子是SP业务——SP业务,曾拯救过网易。在2000年堪称灭顶之灾的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中,网易股价暴跌到一美元以下,面临退市风险,靠着SP网易才翻了身。
但SP业务也有短板,其一,因为恶意收费、乱扣费广受用户吐槽和诟病,其二,来钱快的SP业务,早晚会被运营商收回。
正是看到这两点,所以在网易SP业务风生水起,一度贡献四成营收时,丁磊杀伐决断,砍掉了SP业务,转道游戏板块。
不久之后,央视315点名批评SP乱象,提前撤离的网易就此躲过一劫。
所以,丁磊的独行,从根本上来说,是在洞察真相的基础上,追求长期主义的结果——做企业,不是一把All-in、一把定胜负的猜大小。
这和曹德旺去美国建厂,倒是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处。
质疑者只看到了美国人工成本高(是中国3倍),工会难搞,但没看到美国水电、原料、能耗等价格远低于中国,以及福耀所生产的汽车玻璃运费极高,所以综合折算下来,福耀美国开厂更划算;而且,长期来看,中国人力成本还在快速上涨,高失业率下,美国俄亥俄州的人力成本甚至在不断走低。
创业36年的曹德旺和22年的丁磊都明白,企业家玩得都是无限游戏,从不休场,要么认输下场,要么就一直玩下去。只有筹码、牌技兼具,才能穿越牛熊周期,一直留在牌局上。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