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底子上海人的取暖神器,全部知道就暴露年龄了!

跨年之际

一波“霸王级”寒潮

让上海人体验了一次久违的超冷体验!

你还记得老底子

家里没有空调暖气的时候

阿拉都是怎么度过漫长冬季的吗?

今天小侬就用上海话

带大家回忆回忆

一起找找童年过冬的感觉~

在没有空调热水器的小时候

冬天全靠这些东西取暖

煤球炉

老底子到了冬天,上海人家里都是要生煤球炉子的。

上海小囡小辰光都看过大人换煤球,有时候换了晚了,煤球没着,还要去邻居家借一块红煤球重新来过。

点煤球炉子的时候,那个烟是非常得呛人,一定要避开。

冬天的时候,全靠煤球炉来烧饭取暖,到了晚上,要把煤球炉子封起来,留一点点火,第二天“撬”开来就可以直接用了。

晚上家里人坐在炉子边上,烤烤手、茄茄山河,过了一会脸就烤得红彤彤的,浑身都暖和了。

老虎灶

老早底用煤球炉子要是来不及烧热水,是要跑到弄堂里的老虎灶去泡开水的。

在“老虎”的“前胸”有两只龙头,要泡开水的居民只要将热水瓶、铜吊凑到龙头下面,用手一扳就可以了。

泡一热水瓶水通常一分钱,一铜吊水好像是三分钱。

冬天喝热茶、冲汤婆子、冲热水袋、刷牙洗脸、洗洗弄弄,全靠热水瓶和铜吊装开水。

汤捂子

汤捂子也叫汤婆子,冬天晚上睡觉全靠这东西。

汤捂子的形状就像一个小南瓜,有的是铜的,有的是塑料的。

因为汤捂子的口比较小,所以装热水的时候是需要些技巧的,不当心的话容易烫到手。

汤捂子装好热水以后,往被窝里一摆,这一夜都暖和得不得了。为了防止它太烫,长辈还会用旧衣服旧布头帮它做一件“外套”,这样既不烫手,又可以保温一整夜。

热水袋

热水袋和汤捂子的分工不一样,汤捂子主要是晚上被窝里用的,热水袋主要是白天用的多一点,拿着比较方便。

热水袋还有不同的尺寸,小号、大号、特大号都有,姆妈怕热水袋烫伤小孩子,都会给热水袋做一件“小衣服”。

冬天的时候,不管是看电视、嗑瓜子、搓麻将、茄山河都可以把热水袋抱着,不要太舒服哦。

后来又流行电热水袋,水冷掉了也不需要换水,直接插头一插就行了,但是用起来总觉得没有老式热水袋安全。

在没有羽绒服、加绒裤的小时候

我们都穿这些“御寒宝物”

节约领

节约领也叫假领头,是上海人的一大“发明”。

春秋天的时候,有衬衫领的假领头,到了冬天,也有做成高领羊毛衫、高领绒线衫的假领头。

又保暖,洗起来又方便,还可以换着穿,哎呀,想出来的人真聪明。

绒线衫、绒线裤

以前冬天没有羽绒衫,也没有现在流行的加绒裤子,身上经常要穿两三件绒线衫,棉毛裤外头,还要加一条绒线裤。

这绒线衫、绒线裤都是姆妈一针一线织出来的,哪位姆妈织的花头好看,式样时髦,小朋友穿到学校去,不要太扎台型噢。

“蚌壳”棉鞋

现在冬天保暖的鞋子各种各样的都有,以前没这么多花头精,大家穿得最多的就是“蚌壳”棉鞋。

样子就长得像一只“蚌壳”,料子是灯芯绒的,当中夹棉花,穿起来又轻又保暖,几乎人人都有一双。

带绳子的大手套

以前不像现在走到哪里都有暖气,冬天出门是一定要戴一副很厚的手套的,否则手上长了冻疮,后悔就来不及了。

老早手套都是又大又厚,上面还连着一根绳子,可以把手套拿下来,挂在头颈里。这样子,小囡就算在外面白相疯特了,手套也不容易弄丢。

还有阿拉上海人

传统的冬季暖身美食真是从小吃到大呀

烘山芋

小辰光的冬天,来一只热烘烘刚刚出炉的烘山芋,是上海小囡顶顶幸福的事情。

在路上,看到有人卖烘山芋,闻到这个香味道,真是路也走不动了。

烘山芋又好捂手,又好吃,真是一举两得。

冬天捧在手里,像个汤捂子,掰开来,这香喷喷的味道,口水也要流下来,直接拿在手里啃,又香又甜又糯,嗲了不得了。

羊肉汤

上海人到了冬天都是要吃羊肉的,阿拉从小就听大人讲,多吃羊肉就不怕冷。

用羊肉熬出来的汤,汤头颜色是奶白奶白的,上面再撒上一点香菜、蒜苗、胡椒粉,这味道噢,真的鲜。

冬天,一碗热烘烘的羊肉汤下去,舒服得不得了。

全家福

到了冬天,尤其是过节家里来客人,上海人台子上肯定少不了一个汤,就是全家福暖锅。

这全家福暖锅里面,好东西多来,有的肉圆、鱼圆、自家做的蛋饺、粉丝、大白菜、咸肉、百叶包、香菇、黑木耳、肉皮、冬笋……老大一锅,鲜得来眉毛也要掉了。

大家坐在一道吃这个全家福暖锅,不但吃了人身体暖和了,心里也暖和了,这就是过节的味道。

在没有浴霸、暖风机的小时候

我们是这样洗澡的▽

浴罩

以前是没有浴霸的,冬天洗澡很冷,于是上海人就发明了一个东西,叫做浴罩。

小朋友在家洗澡的时候,先弄一个大盆,盆里面加好热水,调好水温,然后再罩上浴罩,就能让热气不跑掉,特别实用。

孵混堂

以前上海人住房条件有限,每个礼拜都会去一次公共浴室洗澡。

那时候的公共浴池多人合用一池,池水混浊,所以就被称做“混堂”。

“孵混堂”,意思就是在浴室里放松放松,比如扦脚、搓背、嘎讪胡……也算是老上海的一种文化了。

上面说的很多东西,估计现在吹空调长大的小盆友们,听也没听过,看也没看到过,已经成为历史啦!

现在回头想想,竟还有些怀念呢~

最后小侬温馨提醒大家

注意添衣保暖

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过个平安快乐的元旦假期哦!

编辑/音频朗读:小主

素材来源:上海有腔调(id:shanghaistyle021),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0)

相关推荐

  • 老上海的经典小吃

    SH 如今的90后00后热衷于去各类网红餐厅打卡, 但从前,在物质并不那么富裕的年代, 老底子上海小囡都爱吃些什么呢? 今天盘点的这些小吃, 埋藏着阿拉额上海记忆, 一道来回味吧. 生煎 上海人叫生煎 ...

  • 上海人的冬天“吃头势” (作者:杨锡高)

    杨锡高 北风凛冽,冬天来了.冬天虽冷,却是一个吃的季节.所以,今朝来讲讲上海人冬天的"吃头势",回忆回忆老底子"馋吐水嗒嗒滴"的岁月. 一到冬天,人们冷得&qu ...

  • 上海的冬天“冻煞“

    刚刚过去的2020年,很多人作了总结,最最"好白相"的是微信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叫"从嚇煞开始,到冻煞结束." 从嚇煞开始 想想也是,年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武汉 ...

  • ​老底子上海人个汰浴

    沪语吟诵:渺渺如胭 朗读者 老底子上海人个汏浴 作者:龙钢 上海话改写:郭莉 朗读:施陈骅 指导:丁迪蒙 来源:解放周末2019年12月15日 几十年前头,特别是到了冬天,上海人个"汏浴&q ...

  • 曾风靡一时的上海老牌子,侬还记得多少?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近日,力波啤酒回归的消息 让许多阿姨爷叔心潮澎湃 这可是大家心中的"白月光& ...

  • 趤趤马路 ‖ 静安这些宝藏小马路,满载老底子上海人回忆!逛一天也不够!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在静安,总是有荡不完的马路 老牌网红陕西北路 隐形宝藏愚园路 潮人必逛的巨鹿路.... ...

  • “老底子”上海人的海派年俗

      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 带来的是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城市,尤其是上海,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许多年俗也随着时代的改变在慢慢消失. 今天是除夕.大年夜,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共同回忆一番曾经的上 ...

  • 老底子上海人永远吃不腻的23家老字号!快来看看你吃过几个?

    一提起老字号,上海人首先会想起: 138岁的德兴馆.167岁的杏花楼. 156岁的老正兴.113岁的老半斋-- 一家比一家有故事,一家比一家招牌响 它们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 留下了上海人最难忘的味道 每 ...

  • 记忆之冬 | 老底子上海人的二三事

    最近大家好像变得不"正常"了.在地铁口,平时慢慢悠悠等扶梯的人,如今哪怕距离再远,都迫不及待地迈开脚步,大踏步向里或向外走去,实在不想多呆一秒.因为,地铁口风真的太大了,太冻人了! ...

  • 老底子上海人的恋爱 | 你以为的老土其实是我们追求的浪漫

    如今,小年轻们谈恋爱越来越"花哨"了,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当然这是物质文明发展带动消费场景多样化的必然结果,但很大程度上,多样化的选择却导致了诸多的形式主义,少了一些实质性的 ...

  • 老底子上海人怎么过中秋?正宗上海人也不一定知道!

    今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如今中秋八月的老风俗大多已经消失 只有吃月饼的风俗依旧被热衷着 其实早前的上海 有更多其他的中秋习俗 那么,老底子上海人的中秋节 究竟是什么模样? 老底子上海人中秋节都做啥? ...

  • 去处‖静安这些宝藏小马路,满载老底子上海人回忆

    在静安,总是有荡不完的马路 老牌网红陕西北路.隐形宝藏愚园路 潮人必逛的巨鹿路...... 周末到了,一起逛马路去! 陕西北路 漫步于历史人文之间 时光荏苒,历史建筑云集的陕西北路早已成了网红小马路之 ...

  • 结棍!老底子上海宁最爱的48种传统小吃,全被国家点名表扬

    结棍啊 ! 阿拉上海自古以来就是吃货天堂! 羊肉烧酒.枫泾丁蹄.国际饭店京帮点心. 真如羊肉.鼎丰腐乳.叶榭软糕. 小绍兴白斩鸡.奶油五香豆. 三林酱菜.南翔小笼. 重阳糕...... 这些被列为&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