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雕丘
美哉雕丘
雕丘新晴暖已动,
砌下流水来潺潺。
但闻檐间鸟语变,
不觉桃杏开已阑。
这是欧阳修吟咏镇阳风光的诗句,诗中的雕丘,就是今日正定雕桥所在。雕丘,进入欧阳公的视野,也濡染于多少文人墨客笔下,源源而出的古诗文怕是不胜于览了。今得机缘,可以凭藉《雕桥古诗文集》以窥其美丽风光了。
《雕丘古诗文集》,由正定县梁梦龙研究会秘书长梁新顺选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问世,古城文库又添佳品。编选所及,凡有涉雕桥之诗文多有收录,或观景,或抒怀,或述事,或记游,计二百六十余首(篇)。一隅之地,得获青睐如斯,足证其魅力所在。一册在手,古雕丘之美,宛若画屏逶迤一览之中。
之为游,则美于景。雕丘之景,有田则水,有水则桥, 烟柳婆娑,稻花芬芳,颇有江南之神韵。在游人眼里、诗人笔下,岂止是一个“江南”了得。碧沚芳野,幽人穿径,若之“小桃源”;老圃春蔬,辘轳声声,若之“小於陵”;春水弥漫,披蓑垂钓,若之“小五湖”;青霞绕阁,玉树参天,若之“小蓬莱”。人间胜境,荟萃于这神仙福地。雕桥之景致,美于四若,亦美于四时。春则花妍国色,“争似人逢洛浦仙”;夏则烟雨翠林,“芙蕖灼灼满汀州”;秋则霜染枫艳,“一天红叶下滹沱”;冬则瑞雪兰庭,“寒凝松竹有馀清”。一路观来,真个是美不胜收,目不暇接。
之为居,则美于境。雕丘乃宜居之地,因得梁梦龙家族卜居之选,“筑室为隐居之所”,而有“尚书里”“挹兰斋”“莲渚仙居”“卧云草堂”之立。受之以享,“清荫蔽日,凉风徐来,拭棐几,涤茗碗,闲坐其间,或抚瑶琴,或参元乘”。感之所触:“城市多劳攘,求居向远村。古槐蒙厦屋,修竹隐柴门。”不亦清乎?“寻幽开绿野,选胜傍青山。身脱风尘外,名悬天地间。”不亦净乎?“山色常沾座,波光不染尘。兴来随杖履,徒倚坐花茵。”不亦闲乎?“菡萏倾朝日,棂轩带晓霞。百年浑乐事,何地不清华。”不亦逸乎?熙攘尘世而得如是清净闲逸之境,纵是陶翁至此怕亦不思归矣。
之为雅,则美于文。地以景美,以境胜,以文雅,概莫其外,雕丘亦然。文人雅士之于雕丘,或以为居,或以为客,或以为优游嘉会,吟咏唱和之声不绝于耳,挥毫泼墨之章盈然案台,所谓“谈笑有鸿儒”是矣,“斗酒诗百篇”然哉。梁梦龙及其曾孙梁清宽、梁清远、梁清标三兄弟,诗词文赋自优其长,即若友人来访,亦多高官大儒,骚人墨客,无不触景生情,以抒胸臆,以添风雅。“何处名园好,雕桥景物多”,“谁志恒阳景,雕桥第一奇”,“旧是尚书里,今称高士庐”,“从此称樵客,方知隐是真”,美景雅韵,醉也骚人。往来其间者,如之杨巍、赵南星、李精白、李标、吴伟业、魏裔介、王士祯不胜其数。“一时文儒盛簪紱,相过鉴赏追联翩”之风雅,竟是从蕉林书屋移植于雕丘之乡间别墅了。
之为朴,则美于宜。村野之居,素朴村风,浓郁乡情,生香野趣,应是雕丘最宜人处了。“老屋数椽,仅蔽风雨”,则寝也宜矣;“蔬笋果实,鱼虾菱芡”,则食也宜矣;“夏荷秋菊,时复烂漫”,“山鸟弄音,野花献色”,则风景之赏也宜矣;“朝而起,见白云英英”,“暮而息,闻水声汤汤然”,则起居行止也宜矣;“燃不灰木,炉煮苦茗共啜,二子嬉戏其旁,抚摸为乐”,则天伦之乐也宜矣。宜之于心,则心旷之,神怡之,摄魂夺魄不知有我矣。有谓“居官不可一日不读白乐天诗,居乡不可一日不读陶渊明、陆放翁诗”,何也?曰:宜也。
雕丘之美,蜚声遐迩,古往今来,名不虚矣!
作者:王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