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门清真寺的前世今生
本期推送无音频!
宏福路、鸿坤广场旁
一座有着金色殿顶、阿拉伯风格的
西红门清真寺映入眼帘
可你知道吗?
在它旁边还有一座600年
历经沧桑的老清真寺
记录着西红门回族百姓
在这片土地上建设家园的难忘记忆
今天,就跟着圈儿姐近距离走进
西红门清真寺的前世今生
在宏福路北侧(原西红门南北大街中心地段路西),矗立着一座古老建筑,这就是西红门清真寺,它是西红门最完整最古老的建筑。
该寺临街三座门楼,中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大楼门楼。门楼两侧有两块汉白玉石刻,一块刻着“西红门清真寺——大兴县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块刻着清真寺的简史。
进得门内,即见一月亮门,男女水房(浴室)分列两旁,进入月亮门,右侧北屋为教长室(即北讲堂)。
■ ■■■■
院内正西侧是巍峨耸立的正殿,殿门楣上有一大匾,西红门镇政府1985年所赠,由西红门原籍名医宗修英书写“清真古教”四个大字。
该寺东向,山门三间。正殿三间,二卷勾连搭,硬山筒瓦,调大脊六抹子门窗,后带望月楼,琉璃宝顶。南北配殿各七间。
对于这座古寺来说
可是历经沧桑
燕王扫北 陈氏兄弟落户西红门
六百年前 回族群众创建清真寺
老前辈留下这样一段传说:西红门最早的穆斯林居民是明代时的三位陈氏兄弟,他们随着燕王扫北,自南京水西门外五棵松来到北京。其中一人在京东陈辛庄定居,其余二人落户西红门,并购置了两块坟地,形成“南坟陈”和“北坟陈”(北坟今为回民公墓)。
公元1414年,修起了南海子围墙,围墙西门称西红门,门外的村子称为西红门村。此后,年深日久,四面八方各地各姓氏的回族人陆续来西红门落户,建房舍,发展生产,生活日益好转。众人商议集资建清真寺。于是在今天清真寺北路东盖起五间简易房屋,作为礼拜场所,这就是西红门清真寺。公元1687年,国家昌盛,民族兴旺,西红门回族人民越来越多,原建的清真寺日显狭小,便将路东清真寺拆迁到现在的地址。建成殿宇宏大,占地六亩的新寺。当年康熙皇帝闻知,赐予西红门清真寺半副銮驾,显赫一时。
八国联军 火烧清真寺逞凶狂
众志成城 新寺更壮观扬美名
1900年农历八月,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洗劫京城后又向京郊抢掠,八国联军闯入西红门清真寺内,原以为寺内必有珠宝文物,涌入店内才知原是空殿,气急败坏的八国联军纵火烧寺,二百多年的古寺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连同康熙所赐的半幅銮驾也荡然无存。
公元1901年,八国联军退出北京,西红门穆斯林们面对废墟没有屈服,决心重建清真寺。通过本村穆斯林的努力和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这次重修的清真寺规模比前寺扩大很多,共修建了前、中、后三个院落。全寺布局合理,甚为壮观。经过众人齐心合力,一座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新清真寺屹立在西红门中心大街地带。
改革开放 政通人和美
万众一心 古寺展新容
1985年清真寺重修礼拜大殿,1985年6月9日全乡的穆斯林欣喜地在修缮一新,重新焕发古寺风貌的西红门清真寺内欢度自己的节日——古尔邦节。
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回族群众的几位代表组成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1986年西红门清真寺管委会被评为大兴县“统战系统,先进集体”并授予了锦旗。1994年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大使在中国伊斯兰协会主席安士伟和西红门镇长的陪同下参观了西红门清真寺,回族群众感到莫大的荣耀。
2011年11月26日
由西红门镇人民政府
投入了1700万元
在老清真寺南侧
开始修建一座规模空前的新清真寺
2012年7月16日竣工。新寺占地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整体为阿拉伯风格,顶部由大小五个穹顶组成,钢结构的金色殿顶显得气势恢宏,已成为本地区新地标。
新寺一层包括展厅、男女浴室、多功能厅、餐厅等组成。二层为礼拜大殿,可供600余人礼拜。
根据镇里穆斯林教众的实际需求,及多功能为一体,古寺新寺相伴,相得益彰!
(春节前期镇领导到清真寺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