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养护脾胃之推拿手法合集,很全...
1、揉板门(5分钟)
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掌面大鱼际际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2、揉小天心(3-5分钟)
位置:小天心在手掌面大鱼际和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手,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或者拇指指端着力按揉;
作用: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安等症。
3、掐揉小横纹搓9揉9
位置在手掌除开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和手掌根部接触的位置上。
其主要作用就是退热、消胀和散结。主治气盛烦躁、腹胀、咳嗽等
4、按揉外劳宫
位置:本穴位于手背面,与手掌面的劳宫穴相对,故名“外劳宫穴”外劳宫穴属于经外奇穴,外劳宫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背部,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
作用:按摩外劳宫穴治腹痛、手背红肿发痛、小儿脐风等。按摩外劳宫穴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5、补脾经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脾经穴在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及作用:补脾经从指尖推向指根,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从指根推向指尖,能清热化湿、利痰止呕。清补脾在指尖与指根之间来回推,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操作时,约500次。
6、清大肠经(3分钟)
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大肠能通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并能清肝胆之火,及调理肠道。当小儿大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时,可以选择清大肠来调理。效同中药之中的大黄、枳实,清热导滞通肠腑。
7、推三关(3分钟)
位置:三关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方法:一手托住孩子的手腕,合并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用两指指腹从孩子手腕推向肘部,称推三关。
作用:三关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发热、恶寒、无汗和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虚寒病症。
8、顺运内八卦(5分钟)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
作用:顺运内八卦是消法的代表,能帮助孩子开胸利气,化痰化积,有消积理气的作用。适用于孩子胸闷、咳嗽、厌食腹胀的情况。
9、揉足三里
位置: 人体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操作及作用:操作时按揉两侧穴位各30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部感觉舒服,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而且还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10、摩腹(5分钟)
手法: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不确定位置在哪里可以回看老师的视频哦!我是成易,关注我,用中医的方法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