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大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中的长处,用自己的思考加以改进和提高,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码字不易,不喜勿喷。谢谢!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
先学——(看、练)后教——(兵教兵)当堂训练——(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一)关于先学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未开讲之前,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老师预设的最有效的学习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这里强调几点。
第一,“在课堂上”。
也就是说“先学”这一个环节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它不是课前的预习,也不是课后的作业。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课前预习不正是“预”吗?为什么我们强调不让学生课前预习?主要原因是课前预习有很多弊端。
其一,培养了学生弄虚作假的品质。
我们有很多预习都是假预习。如:布置回去预习《故乡》一课,请指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来等。第二天上课来问,大家都会。这时我们不用怀疑也知道,学生的会是假会,至少说不是全部会。现在信息传播工具很多,很多学生也不动脑筋,遇有不会,就立即向他人“请教”,有的请他人代劳,还有人上网寻求答案,表面做出来了,但实际懂了吗?是为了应付老师的。
其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现在学生负担很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学生负担很多,有心理负担、就业负担、经济负担,等等。但就作业负担说,我以为有三座大山压迫着学生:
1.是课前预习;
2.是课堂作业课后做--就是课堂作业本是课堂完成,可老师却把名为课堂的作业想方设法地移到课后,抢占学生课后一切时间,但名称仍为课堂作业;
3.是超量的课后作业。这点大家都很清楚。要使学生作业减轻,就必须将三座大山一座一座地搬掉,否则,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仍是一句空话。现在,就中学而言,假设一门功课预习20分钟30分钟,6门功课多长时间?学生从哪儿来的时间?学生只好'向晚上借时间”,“向凌晨借时间”。如此,学生还有自主的时间吗?学生还能有愉快而言吗?学生的负担能够减轻吗?
其三,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假如学生有了预习,就应该要有检查--否则,你就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鉴于此,我们把课前预习移到课堂上来,不是预习,而是先学。事实上,放到课堂上学习,学生高兴了,老师高兴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起来。在课堂上,老师给定时间大家一起在学,没有利用课后时间逼学生学,学生自然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视同 ,没有区别,没有异同,共同在用心努力,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学生最看重的是学习的一视同仁。
第二,“在老师开讲之前”。
这就是说,在课堂上,必须有老师的讲,但什么时候讲、讲什么内容却是大有讲究。这种教学策略要求老师讲必须在学生学之后,也即如果没有学生“先学”,课堂就不存在老师“讲解”'。“在老师开讲之前”这一句话,就是要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之时,要迅速地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瞎转山头,自顾自地讲,没有任何针对性地讲。
第三,“在老师积极引导下'。
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先学”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学生有效的“先学”是在老师积极引导下展开的,没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先学”就失去方向,无目的、无内容、无责任而显得无意义。
这一句话交代了教师在学生先学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制定好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好“自学指导”题,引导好学生“先学”什么,怎样“先学', “先学”应达到的目标与应努力的方向。这一句话更交代了教师在课堂上作用主要是--引导,积极的引导-不是被动的,不是消极的,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要引在关键处,导在合适处,这样的引与导才会见效,才能对学生有所启示与帮助。
第四,“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就是说学生“先学”过程是三“自”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实践的过程,这是一种尝试,这是一种检测自己能力与水平的过程,是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没有老师帮助与学生合作的学习的过程,是独立自主求知的过程。三“自”学习法,是这种教学模式独特之处,说明整个学习必须以我为主,是一种高度自觉研究的过程,是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是不断体验与感受的过程。经过了三“自”,学生的认识更深刻、经历更丰富、理解更透彻,为后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讲的“先学”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讲的一般性的学习,而是有目的、有责任、有时间观念、有老师指导的自主学习。先学中,学生都在学,老师除了引导学习还要巡视、关注、了解、调查、确诊,看哪个学生认真、哪个不认真。对相关学生做出诊断,心中的诊断,不是立即指出,而是“视”而“不见”——看见了,心里清楚,但不说出来,仍由其发展,就如同“不见”,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调整、自我纠错、自我提升。所以,在学生“先学”时,一定要在三个“不”字上做文章-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形同路人,但心中有数,只做一个观察者,却不去做一个评论员,为后面的“教”,有针对性的“教”奠定基础。
“先学”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1.激学:
教师富有激情地组织学生学习。这种激情,是教师“精、气、神”的外露,是以自己的精神来感染学生,以自己认真的态度来熏陶学生,以自己的优良品质来激励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促进学生,而不仅是表现在用表面优美的形式,包括视听材料、优美词句、丰富表情等,来吸引学生。这种激励,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睿智。
2,导学: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是一种方向性的引导、策略性的引导,是在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深入研究班级学生学情基础上的有准备的引导。其中包括探究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
“有疑才有思”,自学指导的关键在于精心设疑,在设疑上下工夫,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择教材中的疑难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自学:
学生在激学、导学的基础上,在教师不提示、不揭示、不暗示的条件下,自己独立地学,考试式地学,努力通过自身力量改变问题。此时,我们也绝不允许让学生来相互探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不要求学生去翻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们所提倡的是个人的学、独立的学,考试式的学,限时的学。
(二)关于“后教”
所谓“后教”,就是在课堂上,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为解决“先学”中存在的相关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
这里,也有几个关键词语。
首先是“就先学中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先学必然会出现问题,主要是不能解决的问题、理解不深的问题、形不成规律的问题、找不到内涵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注意点,这些问题通过先学体现出来,所以没有先学就没有后教。有的地方,一开始就是后教,“请同学们讨论第5题”。这时,学生还没有思考,假如问题很简单,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个体能完成的,让个体去完成。个体完不成的,才需要后教。
其次,“相互”这个词也很重要,就是你帮助我,我帮助你,而不是老师讲解。
是好同学帮助差同学,就是“兵教兵”,就是集思广益,“群起而攻之”,这种相互不仪表现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还表现在教师帮学生。但教师帮学生,也属于“兵教兵”-教师也是兵,是老兵,学生是新兵,“兵教兵”,就是老兵教新兵。不过,教师教学生一定要在学生教学生之后,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发挥,教师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后教”,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1.组教: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先学”中出现的问题向学习小组请教。请学习小组帮助解决“先学”中存在的问题。
2·班教:学生在组教的基础上,就组教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请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先学”中存在的问题。
3,导教:学生在班教的基础上,就班教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请教,由老师进行引导、点拔,最终解决“先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关王“当堂训练”
所谓“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和“教'内容作反思、反馈而进行的深层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这里强调三点:
第一点,“在课堂上“。
我们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坚决不能将课堂作业移至课后,一定要做到“千忙万忙,当堂训练不慌不忙”。“当堂训练”之“当”就是“在”的意 也就是说,'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训练的意思。
为什么一定要在课堂上训练,原因与“预习必须在课堂进行”一样,如果放在课后,那学生作业作假的可能性就增加,此其一;
其二,学生负担就会增加,课间时间就会被抢占;
其三,不利于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如果真的没有时间,那么就不布置。少时间,少布置;没时间,不布置;多时间,多布置。反正,课堂作业一定置于课堂之中。因为当堂训练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也是保证课堂全过程紧张学习的关键。
第二点,“又一次”。
“先学”是一次学习,“当堂训练”是又一次学习。当然两次学习有所不同,这一次的学习是前一次个体学习的再深化、再提高、再发展。
第三点,“当堂训练”的方式。
根据学科的不同,“当堂训练”的方式可有笔头训练、口头训练、操作训练等。语文、品德可以是口头作业,数学可以是笔头作业,理、化、生可以是操作训练。它不仅仅表现为一张训练纸,也不仅仅集中在一堂课的最后。跟集训练相对的,还有分散训练,就是贯穿学和教的始终的训练。一般来说,数学表现为集中训练,英语、语文表现 分散训练。
“当堂训练”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1.自练: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盘点收获,提出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自我训练,这是以我为主的训练,没有小组的参与,没有老师的帮助,是对“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反思”问题的回答。
2.组练: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就学习内容交流收获,提出疑问,进行小组训练,也即小组之间互动式的训练,进一步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排解存在的问题,从而达成新的认识。
3.导练就是教师根据“先学”与“后教”情况,在事先准备的训练题的基础上,再选择有益于学生提升认识、排解疑难的题目进行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提升认识,发现疑难,为后面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获得最真实的教学资源。
为什么要“先学”'、“后教”,再“当堂训练”?
我们认为学生学习都想先自己来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先让学生进行自我研究,这一步,就是上面所讲的“先学”。这一步就是充分相信学生有学习的潜能与学习的意识,这也是保护学生好奇心的一个重要的措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不让学生受到任何人为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这样的教学才能担当起这样的重任。
“先学”中,老师不讲,就是在让学生自由想、做。这样,学生创新的精神就能够得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得到充分展示。这也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之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是的,学生是有先学的本领与潜能的,但毕竟是新知识,毕竟因为知识的不完备,所以出现不理解、不能完全解答、出错的答案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出了问题必然要解决,但怎样解决却大有考究。我们认为,不能首先依靠老师,要依靠自己人-同学,因为同学中各色人等各个不同,所以,互帮互助也就成为了可能,而从学生的心理看,最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同学,因为同学亲近,没有隔阂,容易沟通。这样又解决了相当一些问题,但因同学自身认知的不全面和能力的欠缺,必然仍会存在全班都不能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大家的希望就放在老师的身上。
在此时,教师就像琵琶女一样-千呼万唤始出来,给予点拨、引导,注意不是立即讲、说、演,最终仍由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思维过程。如此,经过真刀真枪的研究,学生的阅读就不是浅显的,而是深刻的了,他们学得也就更认真,听得就会更带劲,效果自然就好。
我们把学生互读互教,教师引读引教,称之为“后教”。这种“后教”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而真实的对话,是互动式的学习,是彼此的发现、补充、提升。
在“后教”时,我们特别强调,老师要做懒老师,不要过于勤快,也就是交流时,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插话,立即自己讲,要慢一点,要学会踢皮球,要让学生有一个再思考再挖掘潜能的机会,要学会等靠要,不能抢占学生再思考的权利,这种做法就是逼着学生再探再研,如果在真不得解的情况下,教师给以引导,学生就会特别认真,收益就会
特别大,今后也就不容易出错,因为印象太深刻了。
在“当堂训练”中,教师布置学生任务以后,就不再讲话,不作提问,便是让学生进行“考试”--用“先学”和“后教”中获得的知识、方法做题,检测自己所学的真正的水平和能力,展示自己课堂所有的品质、精神。在“当堂训练”中,教师只是巡视,只是观看,只是监考,只是关注,只是期待,学生在作静心思考,埋头作业,不看书本,不看记录,不看讲义,不看他人。“自顾自”地思考、探索、做题,没有浮动,没有心虚,没有做作。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生机,才具有影响力,才是真正的高效!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类型
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学”、“教”、“练”出现的时间和频率看,我们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
(一)纯“先学后教”
就是在一节课中,只有一次“先学”,一次“后教”,一次“当堂训练”。
如:数学新授课。学习《通分》。
先让学生个体自学、研究“通分”中所有内容,即“先学”;再组织同学研究'通分”中的问题,即“后教”;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馈、练习,即“当堂训练'。
(二)大“先学后救”
通过几节课来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主环节不一定在一节课内完成,而是通过几个课时来实施。
例如:复习课。
先让学生用一节课进行“自我复习”,这即是“先学”;
再用一节课对“自我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研究,解决问题,这即是“后教”
最后再用一节课时间对复习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或被老师检测,这即是“当堂训练”。
(三)小“先学后教”
在一节课中,有几次轮回的“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即在一节课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主环节不一定只出现一次,可以多次以不同形式出现。
例如:文言文新授课,一般有三次轮回。
第一次:“先学”-自我读文,自我解决字音、句读;“后教”-一师生共同解决读文中出现的问题,正确读文:“当堂训练”-当堂反馈读文情况。
第二次:“先学”-结合所学和文下注解,自我译文;“后教”-师生共同解决译文中出现的问题,正确译文:“当堂训练”-当堂反馈解字、译文情况。
第三次:“先学”-再读课文,自我解读、理解文章内涵和写作特色;“后教'-师生共同解决解读、理解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当堂训练”-当堂走出文本,检测运用文本所学知识解读另一篇课外文言文情况。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层级
根据教师操作实施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不断提升,一般来说,可以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发展层级:
第一,引领式“先学后教”。
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由教师示范提出探究目标,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按教师指令学习。这是一个较长的学习阶段,教师要全面规划、引领学习策略——怎样确定探究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历练中不断提升,从而不断理解、内化、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包括所有学科共性的学习策略与每个学科个性的学习策略。
第二,互助式“先学后教'。
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的作用不是引领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而是组织课堂,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通过彼此互动、研讨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必要时教师也参与其中。这一阶段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初始阶段之上。
第三,自由式“先学后教”。
这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升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的作用纯粹是组织,老师只把研究的内容说明一下,之后就让出时间使学生全过程自由支配课堂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问题的解决以及巩固训练。这一阶段的教学模式是在发展阶段不断成熟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完全地放手,实质上是建立在学生能力基本形成的基础上的。这是完全意义上的学生学习解放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教育思想,既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又是学生求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