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水肿病 浅谈水肿病的治疗方法

一、偏方治疗水肿病七法

  1 宣肺散水

  水肿病凡因风寒袭表、肺失通调、治节不利、决渎失司,而致水溢肌肤、一身悉肿者,《金匮要略》名之曰“风水”。治当发散水湿、宣肺清热,诸如越婢汤、越婢加术汤、越婢加半夏汤均可随证选用。越婢汤类主要适用于腰部以上水肿为主的疾病,对某些急性肾炎挟表证者有较好的疗效。

  2 通阳逐水

  水肿为患,初起多与外邪有关。外邪不解,循经入腑,气化失司,水道失调,水蓄膀胱,津不上承,临床可见发热(微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甚则出现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症。若病变发展,脾失健运.转输失常,水湿内停,泛滥肌肤.可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治当用五苓散化气利水、健脾祛湿或兼以解表。五苓散重在化气利水,只要病症相应、药与证合,即可使用,不必拘于表证之有无。

  3 健睥利水

  水饮痰湿,有因脾胃气虚而发者。中焦阳虚,脾失健运,不能制水,水饮攻冲,当有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苔白滑,脉沉紧等症。治宜温阳健脾、利水降逆,苓桂术甘汤为其代表方。据阳虚水停心下之理论。笔者每以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脏病变而见心力衰竭者.如脾肾阳虚,水停心下,心悸气短者,用苓桂术甘汤加人参、附子(熟)、五味子;水饮挟瘀、气血不畅者,则加丹参、赤芍、当归。

  4 温肾行水

  水气病常因肾阳衰微,阴寒内盛,水气不化,水温泛滥而成。临床可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心悸目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恶寒腹痛、下利,舌淡、苔白滑、脉沉。治当温肾阳、利水气,方用真武汤。若肾阳不足、腰酸脚软、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脉虚弱,以及痰饮、脚气、消渴者,治当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肾气丸主治。真武汤多用于慢性肠炎、肠结核、美尼尔氏综台症等属于脾肾阳虚者。笔者曾用此方加减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亦获显教。

  5 攻下泄水

  水饮之邪停聚于胸膈,气道被阻,水邪泛滥,临床可见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 (宋本《伤寒论》152条,下同)等证。病属悬饮,治当攻逐水饮,用十枣汤。《金匮要略》所谓“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是也。十枣汤多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所致的腹水及渗出性胸膜炎等病。然方中甘遂、芫花、大戟有毒,宜醋制为散服,以减轻致呕的刮作用,且体格壮实者方可用之,体虚及孕妇则当禁用。

  6 分消逐水

  肺与太肠合为表里。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散布津液。若肺气壅实,水津不布,饮邪内结,壅滞不通,则见肠间水气停聚、小便不利、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脉象沉弦之证。治当攻逐水饮、利水通便、前后分消,用己椒苈黄丸为治。如《金匿要略·痰饮咳嗽病脎证并治》所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已椒苈黄丸为治水饮停聚之水肿腹满而设。对某些肝硬化腹水及肺原性心脏病水肿有一定疗效,临床可随证加减。如兼咳喘者,加麻黄、杏仁以开泄肺气;痰涎壅盛者,加苏子、莱菔子以化痰下气;脘腹胀满甚者,加厚朴、枳壳以行气除满;久病体虚、中气不足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

  7 滋阴祛水

  肾为水脏,真阴真阳寄寓其中。若下后津伤或阴虚有热、水热互结,则临床可见“脉浮发热,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等症。治当育阴润燥、清热利水.方用猪苓汤。本方多用于尿路感染、肾阴虚而小便不利者,尤对久病血淋、尿血而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疗效颇佳。

二、治疗水肿病的经典方剂

  1.五皮饮

  组成:桑白皮15g 陈皮10g 生姜皮10g 大腹皮 15g 茯苓皮15-30g

  功效:化湿健脾,理气消肿。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水肿的通用方。以一身悉肿,腹胀气急,小便不利为应用指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及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辨证属气滞水停者,可用本方加减治之。如腰以上肿甚,兼挟风邪者,可加防风、荆芥、苏叶等以散风除湿;腰以下肿甚,加防己、苡仁、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消肿;全身悉肿者合五苓散可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

  实验研究:桑白皮煎剂给家兔口服,利尿作用显著,并有降压效果。茯苓皮亦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大腹皮虽属消胀化湿药,但尚未见药理实验证明是否有利尿作用。陈皮及生姜皮均无直接的利尿作用,但陈皮所含挥发油及生姜所含姜辣素,均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改善食欲,加强消化机能,有助营养物质的吸收,故能促进营养不良性水肿之消退。生姜有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可排除少量水分,有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消除血循环障碍所致水肿有一定帮助。综观全方,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轻度的降压作用。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l0g,1日3次,或水煎服。

  2.五苓散

  组成:猪苓9g 茯苓9g 泽泻12g 白术9g 桂枝6g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临床应用:本方为化气行水之代表方剂。主治主要有二:一是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泄泻。如急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二是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太阳蓄水证,其辨证要点: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人则吐,苔白腻,脉浮等症。时振声氏用本方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的失衡综合征,症见头痛头晕、恶心,即嘱患者口服五苓散,可减轻症状。提早服用可减少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适宜于慢性肾炎及慢性肾衰患者,水肿而兼气虚者。

  实验研究:复方实验证明:本方煎剂给正常大鼠灌胃有利尿作用,对大白鼠给予本方后,第一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显著增加,健康人和家兔口服本方煎剂,均有利尿效果。

  用法:作散剂,每服6—9g,每日2~3次,空腹以温水或米汤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

  3. 猪苓汤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9g

  功效:利水清热养阴。

  临床应用:本方为育阴利水的代表方剂,宜用于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水肿证属湿热蕴结而又阴伤的患者。其临床表现的特点为:尿频、尿急、多见下肢水肿;伴有口干欲饮,心烦不得眠,舌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证。本方经加减用于治疗急性膀胱炎、肾盂结石颇有效验。

  实验研究:猪苓煎剂给家兔和狗灌胃,静注或肌注,均引起明显利尿效果,并促进钾、钠、氯等的排出,主要由于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所致。茯苓、泽泻、滑石均有利尿作用。阿胶可促进造血功能及红、白细胞的增长。

  用法:前四味水煎,汤成去渣,阿胶烊化尽温服。

  5. 导水茯苓汤

  组成:赤茯苓15g 麦冬15g 泽泻15g 白术15g桑白皮9g 紫苏9g 槟榔9g 木瓜9g 大腹皮9g 陈皮 9g 砂仁6g 木香6g 灯芯草6g

  功效:宣肺健脾,行气利水。

  临床应用:本方是行气利水的代表方剂,与五皮饮同为行气利水剂,而本方行气利水之力大于五皮饮。本方适宜于肾炎水肿证属气滞水停较重者。其辨证要点:除水肿之症以外,常见胸闷或脘腹胀满,小便秘涩等。病机乃肺脾之气壅塞不通,水道因之不利。宗“气行则水行”之旨,本方行气.与利水并进,行气之中又重在宣降肺气及疏理脾气,俾肺得清肃,脾能健运,则水湿自去。

  用法:水煎服。

  6. 大橘皮汤

  组成:橘皮9g 滑石20g 赤茯苓15g 木香3g 槟榔6g 猪苓9g 泽泻9g 白术9g 肉桂3g 甘草3g 生姜3g

  功效:化气行水,清利温热。

  临床应用:本方系五苓散与六一散加味而成。既有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还有六一散清利下焦湿热之力。更增加了槟榔、木香、生姜行气导滞的作用。主要用于肾炎水肿或肾盂肾炎,症见水肿、尿频、尿急,小便不利色黄、脘腹胀满、食少、泄泻、苔黄腻等,证属气滞水停,湿热内盛者。时振声氏应用本方治疗肾炎水肿14例,浮肿8例,(内有高度水肿3例)治疗结果:3例减轻、3例无效。有效的病例消肿均比较快、大多在半月内即可见到明显效果。方中滑石用量要大,常用30g,重在清利湿热。

  用法:水煎服

  7.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12g 黄芪15g 白术9g 甘草6g 生姜 5g 大枣2枚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临床应用:本方是益气利水的代表方剂。本方在肾脏病临床应用主要有:(1)肾炎水肿 证属肺脾气虚者。其临床表现为水肿,小便不利,乏力汗出,腹胀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等;(2)肾炎易感风寒者,多因肺脾气虚,表卫不固所致,常以本方合玉屏风散,即本方加防风;(3)肾实质性高血压,陈孝伯氏以本方加减(基本方:汉防己15~30g,黄芪30g,生地15~30g,山药12g,山萸9g,泽泻9~15g,丹皮12g,土茯苓30g,丹参15g,卫茅15g。每日服一剂,3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1~3个疗程)共治肾实质性高血压48例,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95.83%。

  实验研究:黄芪防己汤与六味地黄汤的降压机理经药理实验研究报告,汉防己、生黄芪、卫茅、六味地黄汤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使钠排出量增加,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与直接扩张血管有关,有直接或间接改善肾血流及肾功能作用,故该方有降压作用而不降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特点。

  用法:水煎服。

  8.决水汤

  组成:车前子30g 茯苓60g 王不留行15g 肉桂 3g 赤小豆30g

  功效:健脾渗湿,温肾利水。

  临床应用: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属脾肾虚损、水湿泛滥者,收到满意疗效。脾虚为主者,加益气健脾之黄芪、党参、白术、苡仁、大枣;肾阳不足者,加温补肾阳之熟附子、菟丝子、补骨脂等,重用肉桂,以温肾化气而利水。

  用法:水煎服。

  9.实脾饮

  组成:干姜9g 制附子9g 茯苓12g 白术12g 大腹皮12g 草果仁9g 厚朴9g 木香6g 灸甘草5g 木瓜 9g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临床应用:本方以温阳健脾为主,土实则水治,故方名实脾饮。常用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水肿辨证属脾阳虚衰,运化无权者。症见面色硄白,全身浮肿尤以腰以下为甚,胸腹胀满,手足不温,食少便溏,口中不渴,舌淡胖苔水滑,脉沉迟或沉细。方中姜、附温补脾阳、扶阳抑阴;茯苓、白术、木瓜健脾和中、渗湿利水;厚朴、木香、草果仁、大腹皮行气导滞,化湿利水;甘草和中。诸药合用温阳实脾利水。实脾饮与真武汤同为温阳利水之剂,二方相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以利水,真武汤主要温补肾阳而利水,临床运用时当细为分辨。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0.真武汤

  组成:茯苓 芍药 生姜各9g 白术6g 附子9g

  功效:温阳利水。

  临床应用:本方为温阳化气利水的代表方剂。常用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水肿辨证属肾阳虚微,水气内停者。症见水肿尤以腰以下肿甚,形寒肢冷,神倦肢软,腹痛溏泄,小便不利,口中不渴,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方中附子温肾壮阳,白术、茯苓健脾利湿,生姜温散水气,白芍敛阴和阳,诸药合用为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之剂。

  实验研究:从本方各药实验资料综合来看,具有兴奋全身机能、对神经、内分泌、循环、消化、泌尿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其强心利尿效能较为明显,故为温阳利水之剂,而多用于肾虚水泛之证。

  用法:水煎服。

  11.十枣汤

  组成:甘遂0.5g 大戟0.5g 芫花0.5g 大枣10枚

  功效:峻下逐水。

  临床应用:本方乃张仲景用以治悬饮的峻泻逐水的名方。近代用于顽固性严重水肿、胸水、腹水之属于体质尚好、脉实有力,能耐受攻下者。江尔逊氏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部分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患者,人院时全身严重水肿、大量腹水、小便不利、正虚症状明显,用中西各种利尿剂,水肿顽固不消、用健脾补肾法治疗,选用十枣汤或控涎丹治疗,病人无恶心呕吐及腹泻之不良反应,尿量迅速增多,浮肿消退,肾功能亦随之改善,取得较满意效果。这时当攻而又不能攻,正虚邪实的顽固性水肿,诸利尿剂无效者,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实验研究:甘遂含三萜类成分,小鼠口服生甘遂和炙甘遂醇浸膏后均呈明显的泻下现象。但生甘遂醇浸膏的泻下作用强,毒性亦大。芫花所含芫花素,能刺激肠粘膜,引起剧烈水泻和腹痛,动物实验证明口服芫花煎剂小剂有明显利尿作用,剂量过大反而减少尿量。大戟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增加,其乙醚提取物有致泻作用。甘遂、芫花、大戟均有毒,芫花毒性最大,甘遂次之,大戟较小。

  用法:前三味等分为末,以大枣10枚煎汤,调服药末 1.5—3g。

  12、 柴苓汤

  组成:人参10g 柴胡12g 半夏10g 黄芩10g 大枣5枚 甘草6g 生姜3g 猪苓10g 茯苓10g 白术10g泽泻10g 桂枝6g

  功效:疏通三焦,化气利水,扶正益气。

  临床应用:本方系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组合而成,具有和解少阳、疏通三焦、化气利水的作用。据报导用本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薛文清用本方,日一剂,水煎服,同时用强地松40—60mg,晨起顿服。服至4周左右病情缓解,加用环磷酰胺200mg,隔日静注一次,总量6—8g,尿蛋白转阴或微量,逐渐减量,减至5mg/日,维持3—6月。共治原发肾病综合征(PNS)53例,其中PNS I型29例,完全缓解 27例,部分缓解6例;PNSⅡ型24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3例。PNS I型和PNSⅡ型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93.1%和62.5%。陈贤氏用本方加减,同时给强地松每日晨顿服30mg,尿蛋白减少开始逐渐减量。共治PNS50例,属I型者19例,Ⅱ型者31例。平均住院天数65天。完全缓解23例,基本缓解11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8%。

  实验研究:据《日本医学介绍》柴胡中分离提取的齐墩果烷系三萜柴胡皂甙一d,可明显抑制尿蛋白的排泄,并能抑制血清胆固醇的上升和改善低蛋白血症,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成田光阳等认为:“柴苓汤具有抗炎、免疫促进、代谢调整和抗凝等作用,其机理与现代治疗肾炎的药物相同。”田代真一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柴苓汤与地塞米松合用,可使后者的用量减少到四分之一。薛文清氏临床实验证明:五苓散与小柴胡汤合用可缓解肾病综合征的水肿症状,柴苓汤与激素并用,可致激素作用增强,并能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用法:水煎服。

  13. 越婢加术汤

  组成:麻黄6—10g 生石膏30g 白术12g 生姜9g甘草6g 大枣5枚

  功效:宣肺健脾,清热利尿。

  临床应用:本方在《金匮·水气篇》中主要用来治疗皮水。现代常用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水肿的治疗。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促、心烦口渴,尿少色黄,脉象浮数等,辨证属皮实无汗有热者。方中麻黄、白术宣肺健脾利水并行不悖;生石膏清解郁热;生姜、大枣、甘草和中气、调营卫、兼能协助发汗解表,全方共奏启上窍以导水下行之功。若遇血压偏高的患者,时振声氏经验用浮萍代麻黄较为妥当。

  用法:水煎服。

  14.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麻黄6—9g 连翘6—12g 杏仁12g 赤小豆 30g 大枣12枚 生梓白皮30g 生姜6g 甘草6g

  功效:宣肺降气,清热利水。

  临床应用:本方在《伤寒论》是治疗阳黄症而尚有表邪的方剂。现代常用于急性肾炎水肿,因外感风寒或疮毒等引发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咽痛咳嗽、尿少色黄、或皮肤有疮疡风疹,脉浮等。方中以麻黄,杏仁宣降肺气,启上开下,连翘清热解毒散结、赤小豆活血利水,生梓白皮清热利湿,姜、枣、草健脾和中,全方共奏内清湿热,外解表邪之功。

  用法:水煎服。

  15.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9g 赤芍15g 川芎6g 白术9g 茯苓 9g 泽泻15g

  功效:活血健脾利水。

  临床应用:本方原治妇女怀孕而腹痛绵绵不断者。后世则用于妊娠水肿、胎位不正、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晚近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内分泌失调性水肿与瘀血有关者,皆有疗效。缘因水与血的关系甚为密切,血不利则为水、而水停又可加重血瘀,因此遇血瘀水停者,用本方活血利水甚为合拍。方中当归、赤芍、川芎养血调肝活血,白术健脾运湿、茯苓、泽泻淡渗利湿,合用有健脾调肝、活血利水、瘀去水消之功。本方应用指征:水肿并有面唇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女性肾炎水肿伴有痛经、或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等。另外妇女特发性水肿的消长与月经有关者。

  用法:水煎服。

  16.茯苓四物汤

  组成:苍术、茯苓、猪苓、泽泻、官桂、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原书无剂量、可根据病情酌定)

  功效:健脾利水,活血调血,祛瘀生新。

  临床应用:此方是清代景日畛氏《嵩压尊生全书》里治尿血的一张方剂。张永华氏偶用此方治一急性肾炎,仅服2剂,红细胞由满视野转阴,又服2剂,尿蛋白由阳转阴。从此用此方治急、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久不能消除者,亦获显效。常用加减法:白芍易赤芍,加滑石、芦根,红血球多加生蒲黄。急性肾炎热象显著加蒲公英,病久肾虚加二至丸。

  用法:水煎服。

  17. 括蒌瞿麦丸(汤)

  组成:括蒌根15g 瞿麦12g 茯苓20g 山药15g 附子10g

  功效:温阳化气,渗泄利尿。

  临床应用:本方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治疗水气停留,小便不利,水肿,口渴的方剂。方用括蒌、山药生津止渴,茯苓、瞿麦渗泄通淋,但水气不行,缘于下焦阳虚,故佐以附子的温化,使水气宣行而小便自利。笔者常用本方治疗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症见腰痛背寒,水肿或有或无,小便不利甚者淋漓涩痛,口干口渴等。病属水湿内停。或湿热久羁,阴损及阳,阴津阳气俱亏之证,应用本方治疗常获卓效。“瞿附通阳汤”系已故名老中医魏长春本方加味而成之的经验方,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肾盂肾炎。

  用法:水煎服。

  18. 二至丸(汤)

  组成:女贞子20g 旱莲草20g

  功效:补肝益肾,滋阴止血。

  临床应用:本方为肝肾阴虚而设。方中女贞子补肾滋阴,养肝明目,配用旱莲草养阴益精,凉血止血。本方药性平和,补肝肾,养阴血,滋而不腻,为平补肝肾之剂。本方主要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或伴血尿者更宜肾炎、肾病综合征属肝肾阴虚者可见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血压偏高者,常配杭菊花、、首乌、天麻以滋补肝肾、清热平肝;伴血尿者,配以白茅根、仙鹤草、生地等清热凉血。

  19.玉屏风散(汤)

  组成:黄芪30g,防风6g,炒白术10g。

  功效:益气固表。

  临床应用:一般情况下,急、慢性性肾小球肾炎经过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可基本消失,但蛋白尿、血尿常顽固存在,不易消除。随着病情的进展,在此阶段实证已不显著,会逐渐表现为气虚证,尤以脾常不足、肺气亦弱为病理特点。故治当培补正气为主。辅以健脾,活血。以玉屏风散为主方,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临证时,方中还可加入茯苓、山药以健脾化湿,丹参、川芎以活血祛瘀。血尿者,加仙鹤草、茜草、白茅根凉血止血;蛋白尿者加芡实、金樱子以补肾涩精。

  用法:水煎服。

  20. 当归补血汤

  组成:生黄芪30g 当归6g

  功效:补气生血。

  临床应用:当归补血汤主要用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气血亏虚、低蛋白血症及肾性贫血等症,常配党参、白术、阿胶、枸杞、鸡血藤等益气补血。

  药理研究:采用3H-苯丙氨酸肌肉蛋白掺入法研究该方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肌肉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发现该方具有显著增加肾病大鼠肌肉蛋白的贮备作用,从整体上改善肾病鼠蛋白质代谢紊乱状态。

  用法:水煎服。

  21. 温胆汤

  组成:制半夏10g 竹茹10g 枳实10g 陈皮10g 茯苓15g 甘草6g

  功效:理气化痰,调和胆胃。

  临床应用: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佐以枳实、陈皮行气化痰,使气行痰化;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消;以甘草为使,益脾和胃,协调诸药,另加姜枣调和脾胃,制半夏之毒。其配伍特点。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属湿浊化热上逆证。一般症见胸闷、脘痞、腹胀、口粘、苔腻,或口中有尿浊味,恶心、呕吐等症。若见痰热上蒙眩晕者,可加菊花、黄芩;心神不安者,可加生牡蛎、炒枣仁。

  22. 六味地黄丸(汤)

  组成:熟地20g 山萸肉10g 山药12g 泽泻10g 丹皮10g 茯苓10g

  功效:滋阴补肾。

  临床应用:本方以熟地、山萸肉、山药补肾、肝、脾之阴,着重滋补肾阴,以治其本;合以泽泻、丹皮、茯苓泻虚火、湿浊之有余,以为反佐;三补三泻,补中有泻,以补为主,为其配伍特点。`本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功能不全肝肾阴虚证。一般可见腰膝酸软,身疲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常配生黄芪、党参、川断等健脾益肾;若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视物不清,或目涩头痛者,配枸杞子、杭菊花等滋肾养肝,如杞菊地黄丸;若阴虚火旺,腰脊酸痛,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者,配知母、黄柏,如知柏地黄丸。对于肾病综合征激素足量治疗引起肾上腺皮质亢进症,也多采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清热。

  药理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大鼠Masugi肾炎类型具有促进体内代谢产物尿素排泄,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

  23. 肾气丸(汤)

  组成:熟地黄20g 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10g 茯苓10g 丹皮10g 肉桂6g 炮附子6g

  功效:温补肾阳。

  临床应用:本方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或水肿,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治宜补肾助阳为法,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理。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诸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然肾为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阴阳一方的偏衰必将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而且肾阳虚一般病程较久,多可由肾阴虚发展而来,若单补阳而不顾阴,则阳无以附,无从发挥温升之能,正如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不仅可藉阴中求阳而增补阳之力,而且阳药得阴药之柔润则温而不燥,阴药得阳药之温通则滋而不腻,二者相得益彰。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药多量重,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再以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使邪去而补药得力,为制诸阴药可能助湿碍邪之虞。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肾气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病者多病程长,尿中蛋白不消,出现双下肢、双足发凉,并且痉挛,小便清长,夜尿多,多伴有腰膝酸软,乏力恶寒,口干咽燥等。用于肾病综合征,多为久患肾病,历经医治,或长期应用苦寒通利之品,伤及肾阴肾阳,出现因阳俱亏的临床表现时。在激素撤减阶段常出现撤减激素综合征,出现怕冷,畏寒表现,用肾气丸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并补。本方加川牛膝、车前子,名济生肾气丸,偏于温阳利水。

  用法:水煎服。

  24. 温脾汤

  组成:大黄10g 炮附子10g 人参6g 干姜6g 甘草6g

  功效:温补脾阳,祛寒化湿。

  临床应用:本方为四逆汤加人参、大黄,属攻补兼施之剂。方中附子补火崇土扶阳以散寒凝,大黄涤除陈积,共为君药;干姜温中祛寒化湿,助附子温阳,为臣药;人参扶正气,鼓舞胃气为佐药;甘草缓中和胃,为使药。其配伍特点为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本方可用于慢性肾炎、肾病肾功能衰竭阶段表现为脾阳虚弱,大便秘结,手足不温者,常配合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若湿浊内蕴,胃失和降者,加陈皮、半夏、苍术化湿和中;若小便量少,浮肿较重,加冬瓜皮、车前子、茯苓皮、玉米须、生苡仁淡渗利湿。

  用法:水煎服。

三、中药治疗水肿病的四个药方

   第一方

  【主治】水肿病。

  【药方】白乌鸡(不分雌雄)1只,当归30 g,桑皮30 g,赤小豆30 g。

  【用法】将后几味压碎,装入洗干净的鸡腹内,用线缝好,置锅内加水煮熟,不放盐。喝汤食肉,分3~5次吃完。

  【功效】上方具有温暖肾阳、行水消肿之功用。经上方治疗水肿多例,效果良好。轻者1剂,重者2~3剂可愈。

  第二方

  【主治】水肿。

  【药方】丝瓜络120 g,大枣250 g。

  【用法】将上药2次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上方具有健运脾阳、利水去湿之功用。此系民间验方,疗效甚佳。

  第三方

  【主治】水肿。

  【药方】鲜白茅根500 g。

  【用法】将上药切细,加四大碗水煮沸,移其炉旁,候10分钟,视药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再移其炉旁,视药皆沉水底,其药汤即成。去渣温服大半杯,日服5~6次,夜服2~3次,12小时后,小便自利。此药不可久煎。

  【功效】方中白茅根性微凉,味甘淡。功能宣通脏腑、畅达经络、清虚热、利周身之水。

  第四方

  【主治】水肿。

  【药方】罗布麻根12~15 g。

  【用法】将上药2次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方中罗布麻根为夹竹桃科植物,以根人药,性凉,味甘苦。功能:清火、降压、强心、利尿。常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腹胀、肾炎浮肿。经上方治疗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34例(肾性水肿、心性水肿各10例,肝硬化水肿6例,妊娠水肿5例,其他水肿13例),多数为重危病人,曾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显者;服药后10例疗效显著,19例有效。除妊娠水肿外,其他患者普遍浮肿消退,血压降低,尿量增多,食欲增加,睡眠改善。

四、水肿病的临床护理是什么

  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称为水肿(edema)。水肿可为隐性,也可为显性。轻度水肿者,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在10%以下,指压凹陷不明显者,称为隐性水肿;体重增加在10%以上,指压凹陷明显者,称为显性水肿。

  1 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一般为右心衰竭的表现。主要是由于肺动脉压力增高,静脉血回流受阻,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水钠潴留以及静脉压增高,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另外,静脉压增高导致胸导管淋巴回流障碍,部分右心衰竭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偏低,亦为心源性水肿的原因之一。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非卧床患者水肿先出现于下肢,以踝部最明显,向上延及全身,发展缓慢;长期卧床者以腰骶部及大腿内侧最明显。早期水肿程度存在昼夜变化,表现为白天踝部及下肢水肿,睡前水肿程度最重,睡后水肿减轻或消失。晚期出现全身性、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常伴胸水和腹水,水肿部位每天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不大,但颜面部一般不肿。当伴有营养不良或肝功能损害,血浆白蛋白过低时,也可出现颜面水肿。

  (2)肾源性水肿: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分别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肾炎性水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球-管失衡致水钠潴留,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引起。肾病性水肿则主要由大量蛋白尿所致低白蛋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水钠潴留所引起。肾炎性水肿的特点是初为晨起眼睑和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肾病性水肿常呈中度或重度水肿,指压凹陷明显,可伴胸水,腹水。

  (3)肝源性水肿: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脏白蛋白合成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导致水钠潴留,是肝源性水肿形成的主要机制。水肿的特点是以腹水为主要表现,水肿亦可出现于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但颜面部和上肢常无水肿。

  (4)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疾病、重度烧伤者,亦见于食物供应不足或质量不良。水肿的主要原因是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静水压增高以及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组织松弛,导致组织间隙压力降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心脏病可加重水肿的程度。水肿的特点是先从组织疏松处开始,然后扩展至全身皮下,以低垂部位显著,立位时下肢明显,常伴消瘦、体重减轻等。

  (5)黏液性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水肿以颜面部尤其是眼睑及下肢胫骨前区最明显,由于组织液中所含蛋白量较高,故指压呈非凹陷性。

  (6)药物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甘草制剂、钙拮抗剂等均可引起水肿。主要表现为下肢或面部水肿,重者出现全身性水肿。其特点为水肿于用药后发生,停药后不久水肿消失。

  (6)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多于月经前7~14天出现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月经后水肿逐渐消退。

  (7)特发性水肿:几乎只发生于女性,原因不明,可能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有关。水肿的特点为周期性,主要见于身体下垂部位,昼夜变化大,气候炎热或月经前变化更为明显。

  2 局部性水肿

  (1)炎症性水肿:见于疖、痈、丹毒、蜂窝织炎等病灶局部。水肿的特点为局部红、热、压痛,可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2)静脉性水肿:常见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腔静脉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其发生是由于静脉管腔狭窄、阻塞,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内压力增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胀痛,站立时明显,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皮肤色紫,皮温稍高,较对侧下肢周径增大,大腿或小腿肌肉有握痛。上腔静脉综合征水肿的特点是颜面、颈部及双上肢肿胀,常伴胸腹壁浅静脉扩张、迂曲。下腔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胸、腹、腰肋部、双下肢浅静脉曲张,双下肢水肿、色素沉着,足溃疡。

  (3)淋巴水肿:多见于丝虫病所致的慢性淋巴炎及乳腺癌根治术后。水肿的特点为初起局限在肢体远端,下肢以足与踝部明显,上肢以腕和手背部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停留在组织间隙中的淋巴液可刺激皮下组织发生纤维组织增殖,并逐渐取代皮下脂肪组织致皮肤日见粗糙、变厚、变硬呈团块状,皮肤弹性减弱或消失,指压凹陷日渐不明显。

  3 护理措施

  (1)休息

  运动既可使心脏负担增加,也可使蛋白代谢增强,加重肾脏负担,从而加重水肿。此外,运动还可使肾血流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重吸收增加。因此,轻度水肿者须限制活动,严重水肿者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伴水肿者,宜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肾血流量,有利于水肿的消退。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减退者应提供适当的生活护理。

  (2)体位

  胸水、腹水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以改善肺扩张受限及横膈抬高所致的呼吸困难。阴囊水肿者用阴囊托带托起阴囊以利水肿消退,同时注意局部皮肤护理,防止溃破。下肢水肿者应减少站立或坐位时间,尽量平卧,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

  (3)钠、水的摄入量

  原则上予少盐饮食,每日以2~3g为宜,不再另加含盐食物。每日人水量依水肿原因、程度及尿量而定:心源性水肿者人水量一般情况下不限;肾性水肿每日尿量达1000ml者一般不限,但不宜过多饮水,如每日尿量小于500ml应限制液体入量,重者量入为出;肝性水肿者人水量限制在每日1000ml,低血钠者每日500ml。

  (4)皮肤护理

  ①保护皮肤免受损伤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平整、干燥,避免水肿部位皮肤受摩擦和破损。长期卧床者,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可加重水肿,加之重力作用,液体积聚于骶尾部,极易发生压疮,必须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②预防皮肤感染 诊断或治疗性穿刺时注射局部应严格消毒,使用利尿剂尿频者注意会阴部清洁。

  ③静脉穿刺及输液治疗护理 水肿患者表浅静脉位于水肿的皮下组织中,血液流速减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看不见、摸不着,加之此类患者多饮食不佳,静脉充盈度差,皮肤菲薄,血管弹性差,易破裂,以致静脉穿刺困难。据报道,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是:在选择好穿刺部位后,沿血管走向用手指压迫肿胀组织以暴露血管,常规消毒皮肤后,使针尖与皮肤呈15°~30°,从静脉上方或侧方刺人皮下,随后将针尖直接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着静脉方向缓慢进针少许,然后固定。此外,水肿患者因组织肿胀,输液时液体外渗时不易察觉,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局部皮肤。同时,水肿患者皮肤菲薄易破损,输液结束揭除胶布时应小心,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将胶布浸湿后缓慢揭去。拔针时按压针眼时间应延长,防止液体渗漏。

  (5)用药护理

  ①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利尿剂不宜在晚间服用,以免夜间因利尿作用影响病人睡眠。

  ②观察药物疗效 监测24小时尿量,观察水肿有无消退。

  ③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根据需要测定血清电解质浓度,观察有无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药物不良反应。低钾血症表现为软弱无力,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率早期增快并有心律失常,心电图示T波低平、倒置,可出现U波。低钠血症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痉挛、口干、眩晕、胃肠功能紊乱等。代谢性碱中毒主要表现为易激动、神经肌肉过度兴奋,严重者可有强直性痉挛。

(0)

相关推荐

  • ​治肾炎(症状):蛋白尿、血尿、乏力疲倦、恶心呕吐、肾压高、下肢浮肿、夜尿多名医高效良方

    ​治肾炎:蛋白尿.血尿乏力疲倦.恶心呕吐.肾压高.下肢浮肿.夜尿多名医高效良方 1.风水汤 [组成]①麻黄6克(先煎),苏叶(后下).防风.防己.陈皮.炙桑皮.大腹皮.猪苓各 9克,木通 5克,丹皮. ...

  • 中医各科秘方之蛋白尿及水肿秘方

    15.黄芪茯苓饮 陆鸿宾 (组成及用法) 生黄芪20g 茯苓45g 炒枳壳9g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无症状蛋白尿. (解析) 黄芪益气升阳固表,利水退肿.也曾有大量报道 用大剂量黄芪治疗 ...

  • 治疗水肿病浅谈水肿病的治疗方法

    专业的医疗新闻网 一.偏方治疗水肿病七法 1 宣肺散水 水肿病凡因风寒袭表.肺失通调.治节不利.决渎失司,而致水溢肌肤.一身悉肿者,<金匮要略>名之曰"风水".治当发散 ...

  • 浅谈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法

    由于膜性肾病病程长,进展缓慢,临床过程差异很大,部分病例有自发缓解的可能,疗效难以估计.治疗包括: (一)对症治疗 1.休息 在水肿肾病综合征时,宜休息改善肾血流. 2.饮食管理 ①对尿少而血容量偏多 ...

  • 浅谈地龙在治疗咳喘中的运用

    浅谈地龙在治疗咳喘中的运用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多年来,在运用地龙治疗痰湿壅肺型.肺络瘀阻型.心肺两虚型.肾不纳气型的咳喘上有了一些心得,现介绍如下.   咳喘是现代医学中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 ...

  • 浅谈临床营养治疗价值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临床营养治疗历经了从静脉营养支持到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从肠外营养支持再到肠内营养治疗的多个阶段转变,表明临床营养治疗处于逐步发展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 ...

  • 浅谈中医放血疗法治疗“极病”

    浅谈中医放血疗法治疗"极病":陈博士按,中医放血疗法在临床甚至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我小时候,见到我家里人帮别人治疗的时候用碎瓷片刺舌根下的静脉放血:放血的工具很多,常见的比如注射器 ...

  • 浅谈高血压的治疗和体会

    浅谈高血压的治疗和体会 ( 作者:韦安理  2020-07-10) 案例1:患者1,女,56岁,有五六年高血压史,主诉:偶尔头部眩晕,走路不稳.刻下症状:怕冷.头昏沉.两侧太阳穴痛,腹胀,容易忘事,舌 ...

  • 张利兵:浅谈临床上治疗不孕症的常用中药经典组药【推荐好文,建议保存】

    导读:临床上治疗不孕症的常用组药: 一.通管五味--白芥子.穿山甲.路路通.皂角刺.王不留行 1.白芥子 :辛温,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长于祛皮里膜外之痰.朱震亨曰:"痰在胁 ...

  • 浅谈药浴疗法治疗皮肤病

    原创 北京中医医院皮科 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 4天前 1 中药药浴疗法 中药药浴疗法是指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病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中药,加入沐浴水中,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疗法是通过不同药物与 ...

  • [临床经验] 【原创】郭维琴老师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浅谈

    郭维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心血管专家.其父郭士魁也是近代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家学渊源,用药独具匠心,尤其善于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加味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总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