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中最有名的旗人,功劳最大却被排挤,愤然离开曾国藩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八十二 请勿转载
湘军是清政府对抗太平军的主要力量,是由曾国藩等人在湖南特别是湘乡组织的团练组织,所以这支部队从将领到士兵,大多还是湖南人。不过,在湘军之中,也有贵州人、安徽人等等,甚至也有少数的旗人。
塔齐布就是其中一个,还曾经是曾国藩倚重的重要将领,也是曾国藩用来消除咸丰皇帝戒心的润滑剂。不过,塔齐布去世得太早,失去了以后大放异彩的机会。与他相反的是另外一个旗人,曾经手握重兵,很有实力,但因为感觉受了排挤,愤然离开,也错过了湘军最为辉煌的时刻。
这个人就是多隆阿,他是达斡尔人,在清朝的时候,达斡尔是蒙古族的一支,被编入满洲正白旗。在太平天国兴起之初,他就先后跟随胜保、僧格林沁与太平军作战,屡立战功,成为当时清廷正规军队中不可多得的良才。
后来,在咸丰五年,多隆阿奉命驰援湖北,隶属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等人。从这开始,他带的兵主要是湖南人为主的湘军,而他本人也因此被视为湘军的重要将领,他和后来的第一名将鲍超并称为“多龙鲍虎”。
多隆阿打过很多胜仗,但最令他扬名立万的还是安庆之战。那是在咸丰九年,为了解除太平军袭扰浙江的困扰,湘军决定围攻安庆。如果太平军回援,则是围魏救赵,如果太平军不救安庆,则可以白白拿下这个重镇。
然而,安庆是太平天国都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太平军的粮源,洪秀全是绝对不能坐视不理的。因此,湘军很快达成共识:采用“围点打援”的策略,用一部分军队围住安庆,一部分则在周边打击援兵。
那么谁来围?谁来打呢?其实所有人都希望担任围城的任务。因为围城面临的是城中越来越缺乏士气和战斗力的守军,而湘军围城也不急于进攻,围个一年半载很正常,没有压力。打援则不同,需要将敌人最精锐的有生力量歼灭在外,既要长途奔袭,往复运动,更要随时准备与敌人决战。
更为重要的是,在胜利后,往往留下名字的都是破城部队,而得到恩赏最多的也会是围城军队。
曾国藩当然希望自己的弟弟能立下不世之功,因此他向胡林翼提出:
昨夕熟商进兵事宜,希庵之意,以敝部(实即曾国荃部)围怀宁,多公围桐城,希统各营暂扎青草塥,为怀、桐应援。
这种方案,胡林翼一开始没有回应,但在李续宜、左宗棠的劝说,最终达成一致:围攻安庆由曾国荃负责。多隆阿驻桐城,李续宜驻青草塥,鲍超驻扎机动位置,三人负责打援。
在这一战中,曾国荃的功劳确实很大,他死守在安庆城下,两面挖有壕沟,两面修有高墙,既防止城内之敌又防止援兵来救。也就是这两道壕沟和高墙,取得了决定性作用,阻止了陈玉成的救援。
不过,功劳最大的,当时普遍认为还是多隆阿。
因为家眷都在安庆,太平军救援最急的也是陈玉成及其部队。他们先在挂车河一带扎营四十多座,试图直接援救安庆。然而多隆阿和李续宾,死死缠着他们,两个时辰击毙太平军数千人,陈玉成只得放弃。
第二年,陈玉成要和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璋所率两万人会合。然而多隆阿先后两次提前埋伏,利用地形优势,分别击败了陈玉成和洪仁玕、林绍璋的部队。
后来陈玉成打算绕开此处,到桐城会合。还是多隆阿闻讯后,又提前阻截太平军,致使他们首尾难顾,最终损失巨大,也对曾国荃的围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然而,攻下安庆后,曾国荃受封为加布政使衔,后来又实授为江苏布政使,还赏赐了黄马褂。功劳更大的多隆阿却只得到了云骑尉世职。连曾国藩都觉得赏赐太少,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
安庆克城,人人优奖,惟多公尚嫌其薄。
虽然这是朝廷的赏赐,但功劳大小排名却是湘军报送上去的。多隆阿感觉自己备受排挤,拒绝了曾国藩命令他协助进攻天京的命令,而是在朝中活动,找了个理由脱离湘军,到北方平叛去了。
喜欢请点击关注,每天带给你有趣的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曾国荃年谱》、《曾国藩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