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阵前撕开自己衣服,敌方将士纷纷哭泣投降:愿做大唐子民
小珏说历史——《小珏说唐》系列三十八 请勿转载
贞元十一年(795年),唐朝司天台多次向唐德宗报告一个糟糕的天文异象:荧惑太白犯太微上将。当时的人迷信,将此看成是国家将丧失擎天之柱的象征。巧合的是,一个月后,不幸的消息果然传来,司徒兼侍中马燧去世,享年70岁。记录此事的《旧唐书》称皇帝因此震惊,辍朝四日哀悼。
其实,在此十年前,马燧就因为一个严重的失误而被解除了兵权,只是授予虚职。这是因为当时他轻信了吐蕃人的诡计,大力向唐德宗进言,劝皇帝派人与吐蕃修好。可就是在这次平凉之盟上,吐蕃设下伏兵,让唐朝副使等被俘,还有不少唐军被杀,幸好与马燧齐名的正使浑瑊跑得快,不然也没法幸免。
所以马燧因此而被问罪,解除了兵权,但谁也没有过于怪罪他,因为他对唐朝忠心耿耿,为大唐做的实在太多太多。唐朝名将众多,一个个毅然奔赴沙场的背影,值得后人肃然起敬,而马燧,则是这些将星中最难以忘记的一个。
按照《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马燧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后,因为赵奢受封为马服君,他的一部分后人就以马为姓。在马燧少年时,他与哥哥们一同读书,突然之间扔下书本长叹:国家有难,英雄当在沙场平定天下,又何必辛辛苦苦做儒生呢?从此,他开始研习兵法。
马燧的功绩主要是在安史之乱后取得的,他是中唐时期一颗将星。在他辉煌的军旅生涯之中,他立下三大战功。一是大败汴州守将李灵曜,二是死死牵制住魏州节度使田悦,三是平定了李怀光的叛乱。特别是第三个大功,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李怀光本来是唐朝的功臣,奉天之难的危局就是他破解的。然而没想到,他最后也起兵造反了。他手下的士兵,就是郭子仪留下来的朔方军,战斗力十分强悍,对于唐朝来说,他的叛变比任何节度使的都更为危险。
此时,唐朝因为灾荒,到处歉收,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危难之中,马燧主动向唐德宗请缨,并且放出豪言:给臣一个月粮草,臣为陛下讨平河中!唐德宗一方面也是被他感动,一方面也是迫不得已,将身家性命全部付与马燧。
马燧与众将一同会合,向李怀光发起了征讨。他进攻长春宫,而长春宫的守将是徐廷光。如果长时间拿不下长春宫,不仅自己粮草会出现问题,更会让叛军坚定决心。因此,马燧决定使用攻心计,劝降徐廷光的部队。
他在城下高喊徐廷光,要他前来对话,徐廷光听说过马燧的威名,远远跪拜行礼。马燧见到徐廷光的态度,料想他其实心中早有屈服之意,便厉声高喊:我从天子那里过来,你们如果投降,可以面朝西边受命。
徐廷光犹豫了片刻,再次跪拜行礼。马燧见到此情,知道完全可以收降便大声对其他士兵说:朔方军的将士们!你们是郭老令公留下的,父祖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是最忠诚的士兵,也享受了大唐的富贵,如今为什么要自毁前途,与乱臣贼子一起,走上灭九族的道路!今天你们归顺我,既往不咎!
朔方军的将士,本来就因为自己先辈长期以来的功勋而自豪,只是因为主帅的原因,却与守护了几十年的朝廷为敌,心中也十分惶恐。听到马燧的话,谁也做不了主,面面相觑,沉默了很久。
在这个关键时刻,马燧又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向前走了一大步,撕开自己的衣服,袒露胸膛,对着城上喊道:这里距离不远,如果你们还不相信我,就一箭射死我吧!(燧又曰:“尔以吾言不诚,今相去不远数步,尔当射我!”乃披襟示之)
见到马燧如此忠贞,徐廷光带头痛哭,城上的士兵也哭作一片。都是唐朝的将士,都留着一样的血,城下的士兵们也在抹眼泪。刚刚紧张的气氛,一下子被泪水冲开了。徐廷光令人打开城门,朔方军将士们欢声雷动,大呼:我们又能做大唐的子民了!(吾辈复得为王人矣)
徐廷光的部队被收降后,沿途的叛军纷纷归降于马燧。他兵不血刃,仅用二十七天就杀到了叛军腹地,杀死了李怀光。这场叛乱,真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被马燧平定了,没有给奄奄一息的唐帝国带来更大的伤痛。
所以,尽管马燧在平凉之盟中出现了失误,但无愧于唐朝最忠心、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唐德宗将他和李晟的画像作为功勋之后,放置于凌烟阁,以供世世代代瞻仰。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